关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
2017-01-15姜晓霞
赵厚宏
摘要: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培养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于一些事物不能正确的判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究,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教学过程中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最重要的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全体学生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途径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自身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课堂上,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加入创新元素加以辅助,数学学科与教师的课堂相互合作,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全能型综合素质的发展,为国家输出更多优秀人才。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的教学方法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师习惯于“满堂灌输”填鸭式的教学,而学生被动的消极接受,学生很少参与教学过程,更不会去积极思考用数学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传统的教学没有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压制了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探索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改变讲得过多过细、面面俱到的教学方法,给学生的思维留出时间和空间,避免学生养成依赖老师的心理和思想懒情的习惯,教师应积极探索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用问题来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分析、讨论,自己寻找解决的方法,教师从中加以指点[1]。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5、50、5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为之感到新奇,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到5元=50角=5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5米=50分米=500厘米,此时教师提出能不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就得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对于这几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
二、创建自学环境,让学生主动学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或圆的面积”时,先出示学习方法:关于圆你已经知道了什么?关于圆你还想知道什么?自学课文后,我又知道了什么?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动动手,检测自己掌握得怎么样?给出学生学习方法,“关于圆我已经知道了什么”?这一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又问:“关于圆,我还想知道什么?”面对新知识,先想一想:新知识包括哪些内容?我想知道些什么?这是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迸发创造火花的重要源泉。体现学生主体性时,注意突出个体特征和群体效应[2]。也就是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精神,又要培养学生个性。合作学习中,可以分同桌学习和小组学习两种形式,学习方法可以是共同操作、互相讨论、互相质疑、互相检查等。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始终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大家都能各抒己见、认真交流,并得到反馈,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都得到相应提高。
三、注重多样性,开展灵活多样的教学
对于小学的数学教学来说,一定要给学生多样化的探索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其各自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也就造成了他们在进行问题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也具有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思考层次,只有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才会被激发出来,进而有效的去创造[3]。在这方面,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或者是引导他们向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去进行探索,从而建立一种平等、信任、理解和相互尊重的和谐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这样一来,学生也能够积极的发挥自主能动性,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与此同时也能够发现更多的解题办法,所以必须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尽量的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激发想像,促进创新
"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為知识有限,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知识想像是人类思维中最主动、最积极、最具有创造性的因素"。因此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从新的角度大胆想像,把自己已经占有的知识重新组合,进行广泛的联想,创造出新形象,并千方百计地使他们在学习中"由此思彼",激发他们的神思飞跃,处于创造想像氛围之中,享有成功的喜悦[4]。例如:在教"速度、时间、路程的综合应用题"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红和小明同时走出校门,小红每分钟走50米,小明每分钟走60米,5分钟后两人到家,他们两家相距多远?"学生思考后大部分列为:(50+60)×5:550米,这时有个学生挠了挠头皮站起来说;"我认为两家也许相距50米。"学生议论纷纷,而后我让这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因为题中没说两家是否在学校的同一侧,如果在学校同侧,相距就是50米,如果在学校异侧就是550米,所以我补充的算式为(60~50)×5=50米。还有如果他们两家不在同一条马路上,则需要补充条件再计算。"这位同学想像之奇特,算理之充分,体现了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结语:
小学的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十分重要的学科,培养好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助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的创新探索。让学生在创新思维的带动下积极的去进行学习探索,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成绩还能强化学生本身的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学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素质教育论坛,2016(23):156-157.
[2]练炳辉.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7(08):145-146.
[3]郭桥.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素质教育论坛,2018(24):789-790.
[4]张娣.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教育技术研究,2018(36):46-47.
姜晓霞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其将来成为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增长智慧,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所以从小学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全面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和论述,同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创新策略为学生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引言: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使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好,使学生受益。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当前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的发展对自身的必然需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创新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创新意识是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种求新、求异、求变的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学生形成创新素质的基础。
一、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创新
数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学科,学好数学能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还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先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让学生感知“圆”,再通过多媒体演示几只猴子骑着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轮子的自行车赛跑的情景[1]。开始让学生猜测,谁跑最快,然后多媒体演示赛跑过程。结束时,问学生为何骑圆形轮子的猴子跑第一,让学生弄清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做成圆形的道理,让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很有用,自发产生一種探索兴趣,萌发出一种“自我需要”的强烈求知欲,乐于创新。
二、重视联系实际,拓宽创新空间
创新意识是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种求新、求异、求变的意识,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学生形成创新素质的基础。创设情境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营造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的思维自由奔放。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充分培养[2]。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0的认识这一课,在教学0的第一种含义表示什么也没有时,我准备了三个苹果,接着让三个学生来分,问:每人分到几个?盘子里还剩几个?通过直观演示,学生观察到:盘子里的苹果每人分一个,最后一个也没有,所剩的是0。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0的含义。通过观察,让学生利用身边物品表示0,有的学生把口袋掏空,说口袋里的东西的个数为0;有的学生把桌子上的东西拿走,说桌子上东西的个数是0;……在教学0的第二种含义表示起点时,我引导学生联想运动会赛跑的场面,都要从起点起跑,这时的起点就表示0,接着我让学生在我前面的起点0开始跳远,看谁跳得远!让学生明白:只有从起点0起跳,才会跳得公平。这样,充分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通过对生活的联想,对0的认识更加深刻了,收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在动手操作中,促进学生创新
人的创造潜能不存在于现成的认识成果中,而活跃在发现结论的探索过程中,只有认识发展的积极活动,才能释放创造潜能,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注意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操作活动,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3]。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中是把圆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而我让学生准备的圆片,他们在拼之前分成的等分不一样,我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尽可能地剪拼,结果有的拼成了近似的长方形,有的拼成了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有的拼成了近似的三角形,更没想到的是有的拼成了近似的梯形,接着,学生探究拼成图形的各部分与原来圆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同学们你说我想,特别认真,最后从不同的角度得出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里同学们在操作中找到了充分发挥自己才智的机会,也体验到了圆面积公式的推出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四、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两者之间是有一定联系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且鼓励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后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奖励,这样,遇到疑问、困惑时,学生才会激活创新思维,沿着思 维方向,开拓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去解决这个问题。一般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设置一个“问题情景”,帮助学生理解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让他们去 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4]。比如小学数学中一个常见的应用题型:“有一个工厂要生产出1000个灯泡,第一小组20个小时能够完成,第二个小组 25个小时能够完成,问两组同时工作需要多长时间?”我问了这些问题:如果没有“1000个灯泡”这个条件,你可以解答出来吗?你有哪些更好的解题方法 么?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你有没有发现哪些规律?这些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开动脑筋,大胆思考,进行了一次次的创新,得出了很多种解答方法。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行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长期复杂的过程中,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研究,总结新的方法,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树立创新教育思想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不断提高自身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自己成为新型的教师,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定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岳丽芬.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学生之友,2016,12(12):1115-116.
[2] 张健.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考试周刊,2017,27(14):145-146.
[3] 王晓琴.王永松.王新民.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与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7,04(21):192-196.
[4] 郭春堂.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初步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2016,15(24):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