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丹毒发病原因分析
2017-01-15黄铭艺
黄铭艺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霞美镇政府畜牧兽医站362302)
猪丹毒发病原因分析
黄铭艺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霞美镇政府畜牧兽医站362302)
猪丹毒是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 (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 (慢性)。目前集约化养猪场比较少见,但仍未完全控制。本病呈世界性分布。笔者根据本人近几年基层工作经验,简要总结了几条发病原因仅供参考。
猪丹毒;发病原因
猪丹毒 (Erysipelas suis)是红斑丹毒丝菌 (Erysipelothrix rhusiopathiae)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心内膜炎。潜伏期一般为1~7d,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也有慢性的。
急性型:爆发突然,体温升高不退。没有精神。死亡率高。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黏液,小猪后期下痢。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常于3~4d死亡。
亚急性型 (疹块型):病较轻,1~2d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圆形、四边形,有热感的疹块,指压退色。疹块突出皮肤2~3mm,大小约1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病程约1~2周[1]。
慢性型:原发的少见,多半是从急性和亚急性慢慢发展。症状主要是关节变形肿大、走路僵直跛行,最终发展为关节炎。溃疡性或椰菜样疣状赘生性心内膜炎。心律不齐、呼吸困难、贫血。病程数周至数月。引发原因如下:
1 猪丹毒由主要防疫对象变成次要防疫对象
实行免疫防疫注射,一直是我国控制猪丹毒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在我国猪瘟、猪肺疫、猪丹毒三联苗生产获得成功并广泛使用的近20年时间里,由于一些新的传染病如口蹄疫病、禽流感、蓝耳病等的相继出现,出于财力、人力等因素考虑,把防疫重点转到口蹄疫病、猪瘟、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上,猪丹毒的预防针就相应减少了。
2 群众思想认识不到位,对本病的危害性认识不够
群众的文化及科学意识普遍不高,经济落后,观念落后。所以直到现在,一年春秋两季常规防疫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众都还难以接受,即使做大量思想工作都难以正常开展。大部分群众“一针治百病”的思想依然存在,因此,群众主动预防疫病的意识十分淡薄。
农户分散,气候变化复杂多样给防疫和治疗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乡镇地形崎岖,石旮旯较多,交通不便,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也较大。农村散养户多。这些户与户之间相距较远,加之村级防疫人员少,负责的片区面积广阔,近的要几里,远的要步行几十里才能到农户家,严重制约了对该病的及时防疫和治疗。
3 村级兽医员工作积极性不高,防疫水平也不高
近年来,村级兽医员待遇虽然有所增加,但整体待遇还是处于偏低水平。加之工作量逐年增大,同时在计划免疫注射过程又不准收取任何费用,严重挫伤了村级兽医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村兽医人员普遍都没有参加过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基础理论功底浅溥,业务综合素质偏低,防治缺乏经验。其后果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病猪诊断不够准确。加之此病与猪肺疫、猪瘟两种疾病在临床表现方面很相似,容易混淆、误诊;二是防疫工作中不严格按操作程序,有的疫苗保管不好,导致注射效果不好,有的对器械消毒不严格,导致一些疾病的相互传染。
4 村级兽医防疫体系不健全,缺乏防疫冷链设备
目前,村民委员会还没有一个村级兽医室配备有防疫冷链设备 (如电冰箱等),有的防疫员一周才来拿一次疫苗,大大影响了疫苗效价和动物防疫质量,因此,造成群众对防疫工作的信任程度不高。
5 环境卫生差,消毒工作不到位
农村散养户占99.5%以上,饲养厩舍多是半密闭式厩舍,通风不好,卫生条件普遍较差,环境和厩舍消毒工作基本不做,很容易造成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1]赵国俊,杜应祥.猪丹毒的诊断与防治[J].甘肃畜牧兽医,2015(8):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