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雪峰教授从“阳留于阴”与“阳出于阴”论治发作性睡病

2017-01-15邵荣涛王雪峰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3期
关键词:阴气子午流卫气

邵荣涛 王雪峰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847

王雪峰教授从“阳留于阴”与“阳出于阴”论治发作性睡病

邵荣涛1王雪峰2△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847

以阴阳理论为基础探讨分析发作性睡病的发病机制。通过研究阴阳理论与子午流注学说,探究阴阳理论、子午流注学说与睡眠的关系,进而从阳留与阴阐述发作性睡病的病因病机,从阳出于阴阐述发作性睡病的治疗。同时以子午流注学说为指导,阐述对发作性睡病患儿之睡眠的调护,从而构建以阴阳理论为指导的治疗儿童发作性睡病的理论基础。

阳留于阴;阳出于阴;发作性睡病

发作性睡病根据其主要临床症状,大致属于中医学“多睡”、“嗜卧”、“多寐”、“嗜睡”、“多眠”、“多卧”、“善眠”、“多困”等范畴。其最早论述为《灵枢》中记载:“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歧伯曰:此人胃肠大而皮肤湿,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卫气留久,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可见发作性睡病的病机与阴阳关系密切。阴阳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对探究发作性睡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阴阳理论、子午流注学说与睡眠的关系

1.1 阴阳理论与睡眠的关系 人类的睡眠是与觉醒交替出现的,具有夜间睡眠而白昼觉醒的周期性昼夜规律,这一过程和规律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的过程相一致,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自然界天地阴阳消长变化的结果。每日昼夜晨昏的节律变化是由于自然界天地阴阳的盛衰变化的结果。昼为阳,平旦之时阳气初生,日中阳气隆盛,日中之后,阳气逐渐衰减;夜为阴,黄昏之时阴气初生,之后阴气逐渐旺盛,鸡鸣之后阴气渐消而阳气生。自然界的昼夜阴阳消长盛衰变化规律如此,“人与天地相应”,故人体的阴阳之气随之也形成了消长盛衰的日节律运动,从而产生了一种阴阳矛盾运动的主动过程[1-3]。根据《素问·金匮真言论》所曰:“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再如《类经》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可以看出人体阴阳消长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相适应,从而形成了人体入睡与醒来的规律,其中人体醒来是由于平旦时自然界阳气生发,人体阳气随之渐长而由里出外;人体入睡是由于黄昏时自然界阳气渐消,人体的阳气随之渐消而潜藏于体内。阳主动,阴主静,阳入内阴气盛则寐,阳出阴盛于外则寤,由此便形成了睡眠与觉醒的交替循环,如《类证治裁》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

1.2 子午流注学说与睡眠规律的关系 人之睡眠与觉醒是适应自然界阴阳变化所形成的阴阳交替过程,而白天觉醒、夜间入睡之有规律循环的形成过程,可以从子午流注学说可以解释清楚。子午者阴阳之代表也,子午流注的内涵为阴阳定时转输与盛衰运动变化,从而形成流注的目的[4]。在子午学说中,子午是指时间,子为夜半,午为日中,形成阴阳对立的两个名词。子为阳之始,午为阴之始。以一天言之,子指子时,每晚23:00时至凌晨01:00时,子时阳气初生,故有“子时-阳生”之说。午指午时,即每天中午11:00时到13:00时,午时阴气初生,故有“午时-阴生”之说[5]。如华佗所著《中藏经》:“阳始于子前,末于午后,阴始于午后,末于子前,阴阳盛衰,各有时,更始更末,无有休止。”对于流注而言,流是指水流,注指注输,在这里是将人体的气血循环比做水流,水之发出为井,渐成为细流为荥,所注为输,所行为经,然后汇合入出于泽海,用来表示脉管元气的流注过程[5]。由此可知,子午流注不仅表示昼夜的12个时辰,而且阐明了子午时辰与阴阳盛衰变化的关系。同时子午为阴阳转化的界线具有物极必反的意义。且昼夜十二时辰与十二支相应,并与十二经脉循行相应,亦受阴阳盛衰转换所支配[4]。

通过子午流注可以看出人体阴阳的由盛转衰、由衰转盛的变化,根据阴盛则寐,阳盛则寤的道理,形成了人之睡眠与觉醒的交替过程。其阴阳盛衰转换的具体规律为自黎明辰时开始,卫气进入少阳,然后进入太阳,再入阳明,太阳为阳之盛,阳明之阳亦较盛,与白昼属阳相应,此时人体处于清醒状态。白昼过后开始阴长,因此阳明之后,进入少阴,然后进入太阴,太阴为阴之盛,与黑夜属阴相对应,此时人体处于睡眠状体;盛极转衰,卫气由太阴进入厥阴,厥阴者,两阴将净,阴尽阳生,当黑夜结束,白昼来临之时,卫气由厥阴进入少阳,开始阳长,开始下一个循环,因此十二支、十二经脉、十二时辰,均发生相应转换变化[4]。

2 从阳留于阴分析发作性睡病的病因病机

人体的气血不能正常运行,导致阴阳消长变化失衡,睡眠便会出现问题。如卫气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从阴入阳,从阳入阴的结果,卫气入于阴,阴盛则人体入睡,卫气入于阳,阳盛则人处于清醒状态[6],当卫气留阴太久则阴盛时间过长,引起人体出现多睡的状态。如《医学入门》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故目不暝。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跷满,不得入于阳,故目闭。”卫气在人体循行的规律为白天行于阳分,夜间行于阴分。行于阳分,阳盛而清醒,行于阴分,阴盛而睡眠,正如《灵枢》所云:“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清《伤寒正医录》云:“卫气寤则行阳,寐则行阴;阳虚阴盛,则目暝,阴主合也。”如若卫气的运行规律出现障碍,白天卫气不能入阳而留阴太久而阴盛,则出现白天多睡的症状。如《伤寒温疫条辨》曰:“凡病者多不得眠,伤寒反多眠者,以卫气昼则行阳,夜则行阴,行阳则寤,行阴则寐。阳气虚阴气盛,则目瞑,故多眠,乃邪气传于阴而不在阳也。昏昏闭目者,阴司阖也;默默不言者,阴主静也。”由此看出,发作性睡病出现白天多睡的症状首先是由于人体卫气出入出现障碍,子午流注不能正常运行,卫气留阴太久出现阴盛的状态,“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类经》),最终出现多睡的症状。

当然人体的睡眠离不开机体对眼睛闭合的控制,机体对眼睛的控制主要是通过阴阳二跷脉的阴阳变化实现的,其具体过程为足太阳膀胱经经过颈入于脑部,直接连属于目本,入脑后分别连属于阴阳二跷脉。当阳气偏盛时,则两目张开;阴气偏盛时,则两目闭合。如《灵枢》云:“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阳跷阴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内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总之,眼睛的控制也是通过阴阳理论实现的。

此外,人体正常有规律的睡眠亦受脾胃功能或中焦运转的影响,例如人之胃肠较大,则卫气留滞于内的时间相对较长,阴盛阳弱而导致困倦嗜卧,此时若再兼皮肤滞涩,卫气在体表运行较迟缓,最终导致阴愈盛,困倦嗜卧愈重。如经所云:“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精则欲暝,故多卧矣。”又如“阳明司天之政,初之气,阴始凝,气始肃,病中热善眠也。”当邪气滞留于上焦,使得上焦气机闭阻不通,又因饱食之后,暴饮热汤,卫气滞留在胃肠中,致使卫气留于阴分,阴分盛而出现突然多睡的症状。如经曰:“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留久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 清朝时期《医碥》有相似记载,云:“《经》谓其人胃肠大,则卫气之入行于阴者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肤腠因湿而密致也。则卫气之行于阴者迟。则其还于表者亦迟可知。留久而行迟,其气不精,气钝而不精灵也,视出阳入阴爽利而不滞者异矣。故多卧。大抵精明之人卧少,昏浊之人卧多,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静而不扰则多卧。”

3 从阳出于阴分析发作性睡病之治疗

卫气滞留于阴太久则引起人之多卧,发作性睡病的患儿多因脾胃虚弱,不能升举阳气,卫气不能行于阳,留阴太久而阴盛,阴气盛则目暝,故多眠。如《内经》所云:“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精则欲暝,故多卧矣。”因此其治疗可从调节阴阳入手,使阳出于阴而致阳盛,则人体处于清醒状态。其具体原理为温补脾胃,使脾升举阳气的能力增强,留于阴分的卫气得以行于阳分而出现阳盛的状态。如清《诚求集》云:“小儿多睡,皆由脾虚弱,健运之令不行,化生之功失职。治当温补其脾,脾气旺,则脏腑清阳之气升举,易于运行,何困倦之有。”导师在临证时多选用六君子汤及升阳益胃汤为基础方加减治疗。

六君子汤中党参益气健脾,使脾有力升举阳气,白术增强党参益气的作用并能健脾燥湿,二者使卫气行于阳而瞋目觉醒;茯苓、半夏、陈皮三者除健脾益气外,燥湿化痰,一方面使卫气不致留阴太久而嗜睡,另一方面使得阴气尽则寤;甘草调和诸药的同时亦能益气和中,利于卫气行于阳分。如明《考证病源》曰:“多睡者脾胃倦而神昏:脾胃倦则怠懒嗜卧,神思短则懒怯多眠,六君子汤主之。”此外,脾气本弱者,本就升举阳气之力较弱,再加饭后需消化水谷精微,使之相对更弱,卫气滞留于阴更久,如《内经》所云:“已食若饮汤,卫气留久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因此可在六君子汤基础之上加山楂、神曲、麦芽有利于水谷消化,减轻脾胃的负担,不使卫气升发受阻。正如清《杂病源流犀烛》所云:“食方已,即困倦欲卧,脾气弱,不胜食气也,俗名饭醉宜六君子汤加山楂、神曲、麦芽。”

升阳益胃汤亦有相似道理,其主要由四组药物组成,第一组,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益气升阳,补益阳气同时使卫气行于阳分;第二组,柴胡、陈皮、羌活、独活、防风升阳宣肺,推动卫气留于阳;第三组,茯苓、泽泻、黄连降阴导湿,有利于阴气尽,阳气满而目暝;第四组,生姜、大枣,二者调和营卫,有利于卫气在阴阳之间的规律运行。如清《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云:“升阳益胃汤治脾胃虚,怠惰嗜卧。黄芪,半夏,人参,炙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橘皮,茯苓,柴胡,泽泻,白术,黄连,生姜,大枣。”

4 从子午流注调护发作性睡病

对于发作性睡病的治疗除运用中药外,调节患者的睡眠也至关重要。首先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以应自然阴阳之道,根据子午流注学,子时为由阴转阳的时候,午时为由阳转阴的时候,这两个时刻为阴阳转换的时候,人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因此这两个时间点的睡眠十分关键,而发作性睡病的患者应在这两个时间点进行睡眠,能够调节人体气血的运行,阴阳得以平衡,使人体适应自然的阴阳变化,形成夜间阴分盛而睡眠,白天阳分盛而觉醒的正确规律,则有助于发作性睡病的治疗和恢复。

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体的阴阳之气随着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从而出现睡眠与觉醒的交替出现,人体的睡眠应顺从自然的发展而进行睡眠和觉醒,如《灵枢》所云:“阳气尽,阴气盛,则目暝;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并且要做到长时间的有规律作息。生活中若违反常规,则会导致气血紊乱,阴阳失调,精神困倦,体力消耗,久之疾病由此而生。发作性睡病的患者睡眠规律已经收到破坏,如平时不能够调整正确的作息习惯不仅会加重病情,并且会影响药物的作用。因此,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无论是对发作性睡病的治疗还是对今后的健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李黎,邵褀腾,王昊,等.中医心理学的阴阳睡梦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7(19):731-733.

[2]李璟怡,黄俊山,张娅,等.中医阴阳寤寐学说探析[J].中医杂志,2014,1(55):86-88.

[3]韩俊阁,郭霞珍.调理气血阴阳运行治疗顽固性失眠[J].吉林中医药,2015,3(35):251-253.

[4]夏桂成.我对子午流注阴阳盛衰转换的认识[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4(19):204-206.

[5]梁小利,彭德忠,张先庚.子午流注学说及其在失眠症中的应用[J].中国疗养医学,2012,10(21):877-878.

[6]杜红帅,王少杰.王少杰对发作性睡病的治疗与调摄经验[J].北京中医药,2015,1(34):27-28.

Professor xue-feng wang from "Yang in Yin" and "Yang from Yin" sleepdisease treatment onset

SHAO Rongtao1WANG Xuefeng2△

1.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aoning 110847,China;2.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Shenyang 110847, China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pathogenesis of paroxysmal sleep on the basis of the Yin-Yang theory.By studying the Yin-Yang theory and the theory of meridian linger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n-Yang theory, theory of meridian lingers and sleep, and then expounding the pathogenesis of paroxysmal sleep from “Yang in Yin” and the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sleep from “Yang from Yin”.Guided by the theory of meridian lingers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expounds the aftercare for children with paroxysmal sleep.Accordingly, to build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 sleep paroxysmal diseases, this is guided by the Yin-Yang theory.

Yang in Yin; Yang from Yin; Paroxysmal Sleep

邵荣涛(1989-),男,汉族,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医儿科学。E-mail:13940174260@163.com

指导老师:王雪峰(1957-),女,汉族,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医儿科学。

R226

A

1007-8517(2017)03-0012-03

2016-11-17 编辑:程鹏飞)

猜你喜欢

阴气子午流卫气
从“阴气”概念探讨芍药“益气”功效在经方中的应用
从卫气与经脉关系论“审察卫气,为百病母”*
子午流注治疗仪择时联合耳穴贴压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的效果研究
子午流注法治疗妇科疾病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论“卫出三焦”与脏腑的关系※
秋天失眠、嗜睡,《黄帝内经》提醒你注意肠胃保健
《此情可待》中道家思想的体现和嬗变
青梨
中药口服配合子午流注开穴法治疗失眠31例临床疗效观察
管遵惠老师子午流注学术特点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