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大类主要慢性病流行现状与应对策略

2017-01-15刘国栋王桦汪琦李晨芳曾尔亢吴晓玲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慢性病癌症人群

刘国栋, 王桦, 汪琦, 李晨芳, 曾尔亢, 吴晓玲

·社会因素与健康·

四大类主要慢性病流行现状与应对策略

刘国栋1, 王桦1, 汪琦1, 李晨芳1, 曾尔亢2, 吴晓玲1

目的 阐述4大类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国内外流行现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应对策略。方法 检索中外数据库,对4大慢性病的国内外流行病学数据与相关应对策略进行综述探讨。结果 2012全球总死亡人数5 600万,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到了全球总死亡人数的68%,4大类慢性病占总死亡人数的55.7%,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主要3大死因,占总死亡的79.4%,远高于全球水平。结论 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是防治重点。应重视对老年慢性病人群的照料,实现医养结合,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慢性病; 流行病学; 应对策略

慢性病(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全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2012年全球总死亡人数5 600万,其中有3 800万死于慢性疾病,占到了总死亡人数的68%[1],而2008年这一占比为63%。引起死亡的主要慢病分别为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上述4大类慢性病占慢病总死亡人数的82%[2]。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慢病的总死亡人数将会在2030年激增到5 200万[3]。《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数据显示[4],我国慢性病死亡率为533/1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86.6%,远高于全球水平,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主要3大死因,占总死亡的79.4%。2003年我国15岁以上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为12.3%,至2013年激增至24.5%,增长超过一倍[5]。本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和相关报告,重点对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4大类慢性病在国内外的流行现状进行综述,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效应对策略。其中国外流行病学资料主要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官方网站及各大慢性病国际协会如世界糖尿病协会官方网站,国内资料主要来源于中国政府慢性病数据统计相关报告,国内外数据均综合比较各版慢性病相关报告,提取最新流行病学资料,文献检索时间为最近5年发表的相关论文或报告。

1 4大类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1.1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s)

CVDs包括心脑血管相关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卒中、心肌梗死等。WHO全球慢性病报告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因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因慢性病总死亡人数的46.2%,约为1 750万[2]。心脏病和脑卒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全球有740万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670万人死于脑卒中,预计到2030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将增加到2 220万。每年有940万人死于高血压,其中51%因脑卒中和45%因冠心病死亡[6]。综合《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及《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数据,2002全国15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18.8%,至2012年上升至25.2%。估计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7亿,卒中患者至少700万,心肌梗死患者250万[4,7]。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引起死亡人数最多的慢性病,排在城乡居民总死亡原因的首位。农村为44.8%,城市为41.9%。中国人群死因前3位疾病依次为卒中、缺血性心脏病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中前两位由心脑血管疾病所占据,且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占到全部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的90%,卒中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分别为157.29/10万及115.89/10万[7-8]。

1.2 癌症(cancer,CA)

全球每年新发癌症患病人数约为1 407万,约800万人因癌症而早死(70岁前死亡)[1]。2012年癌症全球死亡人数为820万,占因慢病而死亡人数的21.7%,56%的新发癌症人群以及65%因癌症死亡人群发生在欠发达地区[2,9]。中国癌症防治形势更加严峻,CA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之一。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20万,死亡约270万。中国肿瘤登记地区恶性肿瘤发病率为285.91/10万;50岁以上人群发病占全部发病的80%以上。恶性肿瘤发病占前几位的主要是肺癌、胃癌、结直肠癌、肝癌、食管癌、胰腺癌、脑瘤、淋巴瘤、女性乳腺癌和宫颈癌等,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75%左右。全国肿瘤死亡率为180.54/10万。排在死亡人数前4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及食管癌,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分别为40.41/10万、24.6/10万、23.55/10万、14.63/10万[8]。

1.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哮喘(asthma)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哮喘发病人群集中在青少年,老年人群发病率不高。而COPD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的特点[10],且在全球范围内对COPD的低认知度以及低检出率影响其发病率与死亡率数据的准确性[11]。2012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死亡人数为400万,占因慢性病而死亡人数的10.7%[2],其中约210万由COPD引起。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对我国7个地区20 245名成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人群中COPD的患病率高达8.2%[12]。2012年我国以COPD为首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4]。

1.4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全球流行性慢性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WHO统计2014年全球成年人群中(年龄在18岁以上)糖尿病的发病率为9%[2],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统计显示,2015年全球DM患病人数已达到4.15亿,相当于每7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位糖尿病患者,如按此趋势发展下去,糖尿病患病人数将在2040年达到6.42亿[13]。2012年全球约150万人直接因糖尿病而死亡[1],预计2030年糖尿病将成为全球第7大引起死亡的单种疾病[14]。2010我国>18岁的人群DM患病率为9.7%,而IDF最新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DM的患病人数为1.1亿,居全球首位[15]。同时DM是公认的高致残疾病,尤其是在老年人群[16],极大地增加了患冠心病、肾衰竭、致盲、认知功能损害、部分恶性肿瘤、骨代谢障碍以及糖尿病足而截肢的风险,糖尿病肾损害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首要病因[17]。

2 国内外慢性病总体特点

2.1 全球慢性病特点

2.1.1 中低收入国家成为慢性病的重灾区 疾病带来的社会负担和死亡率主要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将近80%的慢性病发生在这些国家。4大慢性病中超过80%的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90%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65%的恶性肿瘤死亡的人群发生在这些贫困国家;同时在这些国家中29%的慢性病死亡人群年龄在60岁以下,而发达国家仅为13%。

2.1.2 慢性病高发原因多元化,以慢性病危险因素为主 全球人口老龄化、迅速无序发展的城镇化、经济全球化、关键危险因素发生率高等助推慢性病高发,而以慢性病危险因素高发生为主要原因。慢性病关键危险因素主要为吸烟、有害饮酒、缺乏锻炼、不健康饮食习惯。2015年全球有超过11亿吸烟人群。每年因吸烟死亡人数超600万(包括直接吸烟和二手烟人群)。2012年全球至少有330万人因有害饮酒而丧命(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5.9%),其中超过半数为发展成慢性病而死。2010年全球约170万人因过量摄盐致心血管疾病而死亡。每年将近320万人因缺乏锻炼而死亡,WHO建议每周锻炼时间应超过150分钟,而全球20%成年男性和27%成年女性未达到这一标准。在青少年中这一现象更严重,11~17岁这一年龄段的青少年中将近78%男生和84%女生未达标。

2.2 我国慢性病总体特点

2.2.1 慢性病危险因素高暴露 吸烟、过量饮酒、身体活动不足是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我国现有吸烟人数超过3亿,15岁以上人群吸烟数已经达到28.1%,男性吸烟率高达52.9%,更有72.9%的非吸烟人群暴露于二手烟中。2012年我国成人人均酒精摄入量为3升,饮酒者中有害饮酒率为9.3%,成年人经常锻炼率仅为18.7%[4]。

2.2.2 人口老龄化伴随老年慢病患者增加 我国呈现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2013年末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02亿,占总人口的14.9%,比2000年上升了4.6%。老龄化必然带来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4)》调查显示,至少患有一种常见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占50.75%,其中患高血压老年人占28.52%,关节炎老年人占13.93%,心脏病老年人占12.22%,风湿及类风湿疾病老年人占9.61%,卒中及脑血管病老年人占8.31%,糖尿病老年人占4.14%,血脂异常老年人占3.2%[18]。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人口加速老龄化、经济转型的阶段,这些因素将进一步加剧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发生,使我国慢性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

3 慢性病应对策略

3.1 WHO指导意见

WHO《预防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2013—2020)》提出9大目标[19]: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或糖尿病的过早死亡率降低约25%;②过量饮酒人群相对减少至少10%;③缺乏锻炼人群相对减少10%;④人群平均食盐摄入量相对减少30%;⑤ 15岁以上吸烟人群相对减少30%;⑥高血压患病率相对减少25%;⑦遏制糖尿病和肥胖人群的上升趋势;⑧至少50%的符合条件人群接受心脏病和脑卒中的药物治疗及咨询(包括控制血糖);⑨80%的公立和私营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廉价有效慢性病诊治基本设备和非专利药物。其中6个目标强调对慢病危险因素的干预,足以体现积极防控慢性危险因素的重要性。

3.2 我国慢性病防治策略

3.2.1 坚持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 多部门涉及卫生医疗、环境、烟草、住房、教育、司法、保险、体育、规划等众多领域。强调国家政府统筹主导,部门之间相互协调与联动。避免出现九龙治水、漫无头绪的现象。为此国家成立了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在落实政府部门职责、提供健康性支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2.2 制定合理科学的行动方案 慢性病防治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需要制定综合的行动方案,而不是针对单一病种的孤立方案,合理的行动方案需多部门共同参与,同时具备具体细化的目标、准确的经费预算、完整的监控体系。具体目标的制定是行动方案的核心,可依据国内的相关数据并参照WHO行动计划的9大目标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目标。

3.2.3 坚持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 防控危险因素是慢性病预防的关键,让基层医疗服务人员特别是全科医生系统性参与对社区居民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评估[20],对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劝导其改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居民中普及常见慢性病的预防知识,强调对生命全过程干预,了解生活方式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唤醒健康意识,主动参与其中,引导其自觉克服不良生活习惯。

3.2.4 医养结合,让老年慢病人群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慢性病具有病程长、流行率广、致残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慢性病多集中在老年群体,多病共存,应个体化治疗。因此,探索“多部门参与、分级医疗、医养结合、急慢分治”的全新医疗模式是理想的突破口[21]。

3.2.4.1 社区就近养老满足老年人身心需求 推广社区就近养老,如日间照料中心项目[22],为老年人群提供就餐、生活照料和医疗服务,跟踪监测老年共病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降低医疗成本,使之从生活上和身心上得到基本满足。定期开展慢性病防治宣教,促进老年人互相沟通交流,组织参加适宜老年人的社区文体活动,增强体质和自我照顾的能力,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因此,需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机构,设立专项资金,对社区养老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如加快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等专业人才培训[23]。

3.2.4.2 全科医生对老年慢病患者终身跟踪治疗 全力推进家庭医生责任制签约工作,全科医生走进社区医疗服务,提供终生的慢病管理与诊治,能最好地满足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需求,降低慢性病致残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可为长期卧床的失能老人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以家庭病床服务为例,社区全科医生和护士家庭医疗服务为途径,使社区资源和社会资源得到最合理的利用。

综上所述,引起慢性病高发的原因主要在于慢性病危险因素的高发生率,因此,控制慢性病重点在慢性病的预防,而预防的关键在于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干预。慢性病防治重点人群在中老年人群,防控工作的主战场在以全科医生为主导的基层,防控工作需要国家多部门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health estimates deaths by cause,age,sex and country,2000-2012[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4.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Global status report on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2014[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4.

[3]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Projections of mortality and causes of death,2015 and2030[EB/OL].[2016-02-15].http://www.who.int/healthinfo/global_burden_disease/projections/en/,http://www.who.int/gho/ncd/mortality_morbidity/en/.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新办《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EB/OL].[2016-02-18].http://www.nhfpc.gov.cn/xcs/s3574/201506/6 b4 c0 f873 c174 ace9 f57 f11 fd4 f6 f8 d9.shtml.

[5]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5.

[6] Lim SS,Vos T,Flaxman AD,et al.A comparative risk assessment of burden of disease and injury attributable to 67 risk factors and risk factor clusters in 21 regions,1990-2010:a systemat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0[J].Lancet.2012,380(9859):2224-2260.

[7] 陈伟伟,高润霖,刘力生,等.《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7):617-622.

[8] Zhou M,Wang H,Zhu J,et al.Cause-specific mortality for 240 causes in China during 1990-2013:a systematic subnational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13[J].Lancet,2016,387(10015):251-272.

[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Estimated incidence,mortality and prevalence worldwidein 2012.[EB/OL].[2016-02-29].http://globocan.iarc.fr/Pages/fact_sheets_cancer.aspx.

[10] Burney P,Kato B,Janson C,et al.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mortality and prevalence:the associations with smoking and poverty:a BOLD analysis--authors' reply[J].Thorax,2014,69(9):869-870.

[11] Carlone S,Balbi B,Bezzi M,et al.Health and social impacts of COPD and the problem of under-diagnosis[J].Multidiscip Respir Med,2014,9(1):63.

[1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13]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Diabetes Atlas,7 th ed[R].Brussels,Belgium: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2015.

[14] Mathers CD,Loncar D.Projections of global mortality and burden of disease from 2002 to 2030[J].PLoS Med,2006,3(11):442.

[15] 刘子琪,刘爱萍,王培玉.中国糖尿病患病率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状况[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5,14(7):547-550.

[16] Bianchi L,Zuliani G,Volpato S.Physical disability in the elderly with diabetes:epidemiology and mechanisms[J].Curr Diab Rep,2013,13(6):824-830.

[17] Tracey ML,Mchugh SM,Buckley CM,et al.The prevalence of Type 2 diabetes and related complications in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adults aged 50 and over in the Republic of Ireland[J].Diabet Med,2016,33(4):441-445.

[18] 姜向群,杜鹏,主编.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4)[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1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Updated revised draft global action pla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2013-2020[R].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3.

[20] Katz A,Lambert-Lanning A,Miller A,et al.Delivery of preventive care:the national Canadian Family Physician Cancer and Chronic Disease Prevention Survey[J].Can Fam Physician,2012,58(1):62-69.

[21] 张颂奇.医养合作探路急慢分治[J].中国医院院长,2013(6):65.

[22] 何志晶.依托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留守老人的尝试[J].中国社会工作,2015(19):56.

[23] 王桦,赵晟珣,曾尔亢,等.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发展与应对策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31(2):75-77.

The Prevalence and Coping Strategies for Four Main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LIU Guodong,WANG Hua,WANG Qi,et al.

Zhongn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1,China

Objectives To review the prevalence of four main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NCDs)--cardiovascular diseases,cancer,chronic respiratory diseases,and diabetes,and quest effectivestrategies suitable for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Methods Domestic and foreign databasewere retrieved to find the helpful information.Results Of the 56 million global deaths in 2012,68% were due to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 China,the proportion was about 86.6%. The four main NCDs account for 55.7% of the global deaths,and it was about 79.4% in China,higher than the global level. Conclusions NCDs have become the number-one killer in the world. Comprehensive intervention on risk factors of NCDs is the core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n NCDs. At the same time,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are of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NCDs,and combine the medical and elderly daily care,and finally achieve the goal --the old with "a sense of security,worthiness,medical care".

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s; Prevalence; Strategy

1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老年病科,湖北武汉,430071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湖北武汉,430030

王桦

R163

A

10.3969/j.issn.1673-5625.2017.01.017

2016-04-06)(本文编辑 周铌)

猜你喜欢

慢性病癌症人群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糖尿病早预防、早控制
癌症“偏爱”那些人?
我走进人群
财富焦虑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