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士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17-01-15柯丽刘冰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7年2期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护士

柯丽, 刘冰

·社会因素与健康·

护士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柯丽1, 刘冰2

从外部环境因素(人口统计学变量、工作环境、社会支持)和内部心理因素(情绪状态、自我效能、人格特征和性格)两大方面对国内外护士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展望护士主观幸福感未来相关研究方向,为今后护士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提供思路。

护士; 主观幸福感; 影响因素

主观幸福感(subject well-being)的研究约在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美国,80年代中期后开始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护理是一项重要的健康保健事业,而护士作为护理服务的提供者,其主观幸福感近年来正逐渐受到护理学和心理学界的重视。关注护士主观幸福感,了解护士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为增进其身心健康提供理论指导,有助于提升护士主观幸福感,进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1 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早期国内外学者对主观幸福感概念的界定各有不同,Bradburn[1]提出情感平衡的概念,认为积极情感多于消极情感就是幸福感。Veenhoven[2]认为主观幸福感是个体对生活的情感和认知方面的一系列评价与思考。Diener[3]提出的主观幸福感概念得到了国内外大部分学者的认同,即主观幸福感是个体依据自己的评价标准,对生活质量进行的整体性评估,主要包括情感成分和认知成分两个方面。其中,情感成分指个体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表现出的一些情感反应,有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方面。认知成分是指人们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进行的认知方面的思考,即对生活是否满意方面的思考。他提出的主观幸福感具有主观性、稳定性、综合性的特点。

2 主观幸福感测量

幸福感是一种可测量的心理资源,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测量方法与工具。目前最常用的是自陈报告法,其测量工具是各种自陈式量表,如生活满意度量表等。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测量也多采用此方法,常用的有幸福感指数量表、总体幸福感量表、情感平衡量表等。

3 护士主观幸福感影响因素

3.1 外部环境因素

早期对幸福感的研究主要关注影响幸福感的外部因素[4],如年龄、性别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以及生活事件、物质状况、经济地位等因素。

3.1.1 人口统计学变量 研究发现,护士的主观幸福感受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工作科室、职称、收入、值夜班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护士年龄和工作年限(护龄)的增长,护士主观幸福感呈现由高到低并再回升的趋势,小于25岁的护士主观幸福感较高,26~35岁(工作6—10年)的护士幸福感最低,36岁以上(工作约11年及以上)的护士主观幸福感又有所回升[5]。年龄26~35岁(工作6—10年)的护士,大部分处于家庭经营及工作晋升的关键时期,压力比较大,可能降低其主观幸福感水平,护理管理者应该重点关注这类群体。孟润堂等[6]的研究表明,高职称护士在职业领域成功程度较高,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和较健全的社会适应性,即职称越高,幸福指数越高,因此要为护士提供晋升平台和继续学习的机会,帮助其提升护士幸福感。受教育程度与护士主观幸福感相关研究结论不一致。专科学历护士的幸福感低于本科,且低于硕士研究生[7],即学历越高,幸福感越高。而张小兰等[8]的研究结论与此相反。这可能与受试者所属级别医院、岗位不同有关。不同工作科室护士主观幸福感也不同,杨艳等[7]的研究表明,急诊科、外科的护士主观幸福感相对低,急诊科最低,而门诊护士相对稍高;张岚等[9]研究也表明,皮肤科、骨科、干部病房护士的总体幸福感高于儿科和肾病科,且值夜班的低年资护士较不值夜班的低年资护士总体幸福感水平低。这是因为不同的部门、科室对护士职业素质要求不同,如急诊科频繁抢救、急救的工作特点会使护士承担较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不良情绪,可能降低幸福感。董倩等[10]研究表明,在一定的范围内,收入越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也会升高,当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护士的幸福感并不会继续增加。Bradley等[11]研究收入水平高低对护士幸福感的影响,发现收入并不能作为预测幸福程度的主要因素。可见,关于经济收入如何影响主观幸福感目前研究者并没有达成一致[12]。护士收入的增加并不能总会增加幸福感,随着收入的增加,工作量和压力可能同时增加,高收入带来的愉悦感可能会趋于平衡。

3.1.2 工作环境 高负荷、高压力的护理工作可影响护士身心健康,导致自我怀疑、易怒等,产生睡眠障碍和倦怠感,从而影响护士主观幸福感。冯鹤媛等[13]研究表明,护士的工作量与时间、患者护理、管理人际、压力与主观幸福感呈负相关,压力越大,幸福感越低。张颖霞[14]的研究还表明,护理工作环境与心理授权通过工作满意度影响护士幸福感。护士在工作环境中感到幸福,身心愉悦,有助于提高其工作热情、创造力和效率。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满意度及主观幸福感,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1.3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与个体相关的各种社会关系对个体产生的主观或客观支持影响。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个体主观幸福感较高。国外一项实证研究发现,亲密的人际关系是主观幸福感最有效预测因子,社会支持网络与一个人的主观幸福感呈强正相关性[15]。姜文静等[16]对不同编制的护士群体进行的相关研究表明,护士主观幸福感与社会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护士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对支持的利用度越好,总体幸福感就越高。家庭、朋友对护士工作的支持,管理者、同事对护士的鼓励、帮助,患者对护士的赞扬、尊重等都会影响护士的幸福感。护理管理者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支持力量,关注护士的学习和生活,帮助护士提升主观幸福感。

3.2 内部心理因素

研究发现,外部环境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非常小,只能解释其中的15%~20%[4]。因此,研究者们开始更关注内部心理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如个人的认知方式、生活态度、人格特点、自尊等,并认为这些因素更能解释主观幸福感水平。

3.2.1 情绪状态 国外相关研究发现,情绪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17]。陈玮等[18]的研究认为,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增进医疗人员对幸福感的认知评价,当出现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变化,幸福感会出现下降趋势。反之,拥有较高的主观幸福感有利于促进健康,并有利于更有效地处理情绪问题。面对各种压力与不良情绪时,护士自身应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状态,培养自身合群、乐观、自尊、愉快等积极情绪,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有助于战胜困难,提升幸福感。

3.2.2 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对某一行为进行主观判断。自我效能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预测作用,自我效能与护士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正相关。赵芳芳等[19]的研究表明,影响护士自我效能的因素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情绪唤醒。因而,培育护士的各项技能要讲究循序渐进,增加其信心,提升效能期望,并要重视榜样示范作用,增强护士自我效能;同时要创造忙碌和谐愉快的工作氛围,使护士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全面提高护士的效能感,增强其主观幸福感。

3.2.3 人格特质与性格 一项中介模型分析研究表明,外倾性与神经质可以通过影响情感体验来预测生活满意度[20]。土耳其学者的相关研究确定了主观幸福感与临床护士人格特质的关系[21]。结果表明,外倾性与主观幸福感的积极情感存在正相关,能够增进幸福感;神经质与主观幸福感的消极情感存在负相关,会降低幸福感。李玲等[22]的研究表明,A型行为类型和中间型护士主观幸福感高,而B型倾向的护士不容易感到幸福。因为A型护士工作积极主动、有建树、有成就感,而B型内敛、被动、对现状不满。护理管理者应依据护士不同的人格特质和性格组织工作,取长补短,使其实现自我价值。对A型护士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B型护士要多鼓励引导,帮助其树立信心,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4 护士主观幸福感未来研究方向和展望

4.1 探讨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现有的研究成果已经表明,外部因素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小于内部因素,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相关因素的研究应更加注重内部因素,并注意关注相互作用,探讨人口统计学变量、外在环境(如工作环境、社会支持等)、内部因素(如自尊、人格特质等)和幸福感之间复杂的关系,并尝试建构内外部因素影响主观幸福感的整合模型,探讨重要变量的中介效应或调节效应。

4.2 注重提升护士主观幸福感策略研究

随着对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关注不断增强,学者们在研究护士主观幸福感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不断探讨提升护士主观幸福感的策略。Otake等[23]研究发现,记录并复述自己一周内的美好行为可增强主观幸福感。方彩萍等[24]提出“心理日志法”能有效提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并能改善护士的职业环境。巫江丽[25]提出合理配置正负性情绪比值、融洽组织氛围、和谐护患关系、降低离职意愿、缓解职业倦怠状况等,可提高护士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但这些策略大部分只是在探讨护士主观幸福感相关影响因素基础上归纳而来,它们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及实际效果如何,还需要较严谨或系统性的临床干预性研究进一步验证。因此,如何从实践中探讨出能够提升护士主观幸福感的有效策略,真正帮助护士提升幸福感,从而促进护士身心健康,使得护士能够愉快的生活、更高效的工作是我们今后要积极探索的问题。

[1] Bradburn NM.The structure of psychologist well-being[M].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1969.261-270.

[2] Veenhoven R.The utility of happiness?[J].Soc Indicat Res,1988,20(3):334-354.

[3] Diener E.Subjective well-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proposal for unational index[J].Am Pychol,2000,55(1):33-34.

[4] Diener E,Eunkook MS,Richard E,et al.Subjective Well-Being: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 Bull,1999,125(2):276-294.

[5] 吕玉娣,黄远红,袁梅玲,等.惠州市临床护士主观幸福感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护理学报,2011,18(6 B):12-14.

[6] 孟润堂,罗艺,刘冰.护士幸福指数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2,33(462):37-41.

[7] 杨艳,李艳,赵爱平.护理人员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3):949-951.

[8] 张小兰,沈小华.杭州地区护士主观幸福感定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3):1659-1661.

[9] 张岚,陈海花,宋婷婷.三级甲等医院181名低年资护士总体幸福感状况研究[J].护理学报,2012,16(19):1-3.

[10] 董倩,张岗英,曾晓东.医护人员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应对策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553-555.

[11] Bradley S,Robert D,John F.Income,sense of commun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combining economic and psychological variables[J].J Econ Psychol,2010,31:612-623.

[12] 徐曼,杜海霞.主观幸福感客观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5,32(5):361-363.

[13] 冯鹤媛,崔映娟,胡春燕,等.某三级甲等医院低年资护士工作压力与主观幸福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2,2(9):81-83.

[14] 张颖霞.护士工作环境与心理授权与主观性福感的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12):6-7.

[15] Pinquart M,Sorensen S.Influences of socioeconomic status,social network,and competence on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later life:a meta-analysis[J].Psychol Aging,2000,15(2):187-224.

[16] 姜文静,蒋伟立,侯伟.合同制护士的总体幸福感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2,29(1):32-34.

[17] Pro J,Barriball L,Fitzpatrick M,et al.Emotional intelligence:Its relationship to stress,coping,well-being and professional performance in nursing students[J].Nurse Educ Today,2011(31):885-890.

[18] 陈玮,费健,王敏怡.上海地区某三级医院青年员工工作幸福感现状调查[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3):420-422.

[19] 赵芳芳,陈宏林.护士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6):531-533.

[20] Schimmack U,Radhakrishnan P,Oishi S,et al.Culture,personality,and subjective well-being:Integrating process models of life-satisfaction[J].J Person Soc Psychol,2002(82):582-593.

[21] Malkoc A.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and coping styles predict subjective well-being a study with a turkish sample[J].Intern Conference Educ Educ Psychol,2011,12:577-581.

[22] 李玲,沈勤.护士工作压力、A型行为类型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23(4):255-258.

[23] Otake K,Shimai S,Matsumi T.Happy people become happier through kindness:a counting kindnesses intervention[J].J Happin Stud,2006(7):361-375.

[24] 方彩萍,叶志弘,秦建芬.“心理日志法”在提升护士主观幸福感方面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7):615-617.

[25] 巫江丽.护士主观幸福感评价及促进策略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3.

Review on the Research of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Nurses

KE Li,LIU Bing.

Hubei University of Medicine,Shiyan,442000,China

This study review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nurse from two respects: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factors(demography variables,working environment,social support),internal psychological factors(emotion state,self-efficacy,personality traits and personality),which may provide ideas for further research on this direction.

Nurses; Subject well-being; Influencing factors

湖北省卫生计生委科研项目(WJ2015HB041)

1湖北医药学院护理学院,湖北十堰,4420002湖北医药学院卫生管理与卫生事业发展研究中心,湖北十堰,442000 【通讯作者】 刘冰

B84; R192.6

A

10.3969/j.issn.1673-5625.2017.02.017

2016-05-30)(本文编辑 周铌)

猜你喜欢

主观幸福感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美好生活”从主观愿望到执政理念的历史性提升
加一点儿主观感受的调料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刑法主观解释论的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