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岭牛的开发利用现状与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017-01-15黄永震文逸凡冯明祥张桂民逯倩倩徐嘉威雷初朝

中国牛业科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关岭肉牛杂交

黄永震,文逸凡,冯明祥,邹 勇,张桂民,逯倩倩,徐嘉威,陈 宏,雷初朝*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2. 贵州关岭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贵州关岭,561300)

关岭牛是贵州地方优良品种,具有体质健壮、肉质优良,以耐粗饲、耐役用、适应性强和行动敏捷灵活等优良特征,深受当地农民青睐,且对贵州的肉牛产业发展起了很重要的带动作用。由于关岭牛后躯欠发达,体型较小,生长性能和肉用性能不及国外大型肉牛品种,所以,对关岭牛多采用杂交育种,以期在生长和产肉性能上有所提高。本文对关岭牛的体型外貌、生产性能以及开发利用现状等做了概述,并就产业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岭牛;开发利用;产业化发展;对策与建议

前言

贵州的关岭牛也称关岭黄牛,位居贵州四大地方品种牛之首,其作为役牛和种牛,多向华东、西南地区各省输送,如江西、安徽、山东、四川、云南等,此外,也在河南、河北等省份有所引入。关岭牛生长快、肉质好,但是肉用性能较差,无法充分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1],因此近年来,在诸多关岭牛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其杂交育种及品质改良已然成为重点和热点。为了加速其开发利用,必然要充分了解其生理特点、外形特点以及其所在的生产区环境,同时还利用这些特点,为关岭牛的饲养提供科学的、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以求达到损失最小化、利益最大化,且促进产业化发展。

1 关岭牛概况

1.1 体型外貌和生产性能

整体而言,关岭牛全身皮薄且有弹性而骨细,外形结实,结构匀称,被毛细致柔软,毛色以黄色多见,另有褐色和黑色,特殊情况下亦有花斑。头部大小适中,其上生长的角,型状多样且较短,多呈萝卜状或鹰爪状,可分为上生、前生和侧生三种,有的角因基部可摇动,又称“响铃角”;关岭牛额部平宽亦或稍有凹陷;鼻镜宽大,颜色多为黑色,亦有少数呈肉色;口呈方形。颈部略短,垂皮发达,宽度能达15厘米;肩峰在公母牛中都有体现,但公牛的肩峰尤其明显,常见于高出背线9厘米左右,相对而言,母牛肩峰比较平缓,并不突出。背腰平直,但不宽阔,荐部较宽,尻部有倾斜;此外,其肢蹄强健,尾部细长而至飞节,乳房较小[4]。母牛的性成熟时间和初配时间均早于公牛,前者分别是8~10月龄和18~24月龄,后者即10~11月龄和24~30月龄。母牛一般三年两胎,少数一年一胎,每胎6~7头;未育肥的青年牛屠宰率50.6%,净肉率40.1%[5]。

1.2 自然生活环境

关岭牛遍布贵州的十九个县内,如黔中丘原区的镇宁、紫云、六枝,西秀等;黔西南高原山区的水城、盘县、普安,晴隆等;黔南山区的兴仁、贞丰、兴义,安龙等[4]。其中属在关岭县的分布最为集中。

关岭县也称“关岭黄牛之乡”,也显示其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畜牧业。关岭县地势为西北高而东南低,且整体呈三角状,即北宽南窄,地处黔西高原至黔中山原的过度地带,适合发展山地农业。该县可划分为三种自然区,其中位于东南方向的丘陵区所占面积最大,高达45%,其次是高寒山原区,而低洼河谷区面积最小,大约占总面积的1/4[2]。

贵州关岭县属于高原型湿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冬季较短夏季较长,气温变化幅度较小,年均16℃,年日照时数1 091~1 437 h,年空气相对湿度80%左右,无霜期267~354 d,年降水量1 200~1 600 mm,且降水多集中在夏秋两季。该县天然草地面积可达4.5×104hm2,黄壤和石灰土是草地主要的土壤类型,适宜各种牧草和农作物生长,如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等,年产可食干草8.64×104t[3,4]。

2 关岭牛的开发利用现状

2.1 养殖方面

一直以来,农户养牛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对于关岭县更是如此。20世纪80年代是关岭牛养殖的鼎盛时期,关岭牛多为肉役兼用,同时能繁母牛也作为商品远销各地[6]。十年后,因其品种逐渐退化,生产性能也愈发下降,导致养殖成本相对提高,利润下降,因此散户养殖量也开始降低。近年来,国际市场对牛肉的需求有所增长,我国的肉牛市场形势也随之见好,牛肉价格日渐攀升,而关岭牛饲养管理和指导技术也更进一步,加之政府部门的支持,因此关岭牛的饲养又得以复兴,肉牛存栏数量逐年恢复,养殖户的利润得到了一定保障。

经汪友谊等人[7]统计分析,目前养牛户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肥育型和繁殖型。前者是指直接对架子牛、育成牛的进行育肥继而销售,这种类型养殖周期较短,出栏率较高,同等条件下养殖规模较后者更大;后者是指饲养繁殖母牛,待其产下犊牛,再将幼牛育肥后再出售,此种类型的养殖饲养周期相较前者更长,且周转较慢、不便利,因此出栏率较前者略低。研究表明,山区养牛户的因其所在地区饲草资源丰富,可以减少饲料的购进量,因此生产成本比坝区低,但坝区多为肥育型养牛户,从周转周期和饲养期看,其出栏率和收益显著高于繁殖型养牛户。

对于关岭县的养殖户来说,养殖模式已经逐渐转变为“种草养牛”,即充分利用当地土地分散破碎、较为贫瘠的地形特点,种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牧草,将其作为供牛生长的饲料,一举两得。同时组建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养殖合作模式和“牧场+屠宰场+零售市场”的经营模式,以村落为单位,发动农户积极参与养殖,能够避免小户分散养殖的不利因素,使养殖户的利益得到保障[8.9]。

2.2 培育方面

对于关岭县来说,除却鼓励个体自种牧草,注重秸秆生物饲料的使用外,政府每年拨出专款以进行品种的改良,如引进国外良种,使每头牛饲养成本降低700元[14]。

关岭牛现多向肉用方向发展,但其后躯欠发达,体型较小,生长性能和肉用性能不及国外大型肉牛品种,因此养殖户多考虑选择国外品种或其杂交后代作为养殖对象。目前为止,我国对关岭牛的改进不止停留在本品种选育,也多采用从国外引进西门塔尔、安格斯、利木赞等品种对其进行杂交改良,结果表明关岭牛生长性状得以提升[10]。

由于不同杂交方式和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效果不同,因此,杨秀兴等人对F1代杂交牛的杂交效果作了分析,以求选出经济效益最高的杂交后代,将其更快更科学地应用于实际生产。实验表明,西门塔尔牛与本地黄牛杂交所产生的二元杂交后代,再与作为父本的利木赞、安格斯牛分别杂交,所产生的三元杂交后代在生长速度、生产性能以及产肉性能的优势更加明显。在三元杂交中,利西本在屠宰率、净肉率要高于安西本,而将体型较小、毛色美观的安格斯牛作为安西本的父本,使得难产率降低,是三元杂交很好的选择[11]。其优势在于,避免了初生后代个体大而导致的母乳不足,以及降低了由于农户对精料储备较少,很难满足杂交犊牛生长需要的弊端[13]。

2.3 面临问题

关岭牛的开发利用一直是关岭县农业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系列的问题也越加突出。

首要问题是关岭牛的品种保护。上世纪90年代,以提高肉用性能为目的的杂交,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育种方案和正确的饲养管理,导致关岭牛品种性能日渐衰退,因此养殖数量也大幅度减少[6]。随着肉牛市场的兴起,牛肉的供给量不断增加,原品种的关岭牛由于产肉性能较差而日渐被淘汰,同时由于利用引入品种进行杂交效果良好,因此一些农户乐于采用这种方法,但在缺乏科学指导和合理计划的情况下进行选育,导致牛品种间滥交乱配,进而使品种资源破坏,所产生的杂交后代也不够理想。

其次是资金问题。肉牛养殖本就是高成本的劳动,对养殖户的条件、养殖方式、养殖规模都有较高要求。多数养殖户,尤其是坝区养殖户,对肉牛养殖只关注牛舍的建设及品种的引进,但是忽略了饲草饲料的合理利用和购进,导致在春冬少料的季节没有富余资金购买草料,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12]。另外,由于杂交牛生长快,体重大,便于育肥,饲料报酬率高,回报显著,所以受多数养殖户喜爱,但杂交牛生产经营成本也更高,因此必要的政府支持和企业投资必不可少。在推广方面,科研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成果推广受阻[19]。

养殖户的文化水平不高,导致了饲养管理水平的不足也是重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对牛的饲料供应缺乏科学认识,不能合理饲喂,导致关岭牛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性能。同时,也有不够了解牛的生理特性而错购牛种,导致亏损。此外,由于不够了解市场和缺乏经验,不能够保证适时屠宰。

3 产业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发展肉牛业必须纵深化、产业化。惟其如此,才能形成一整套完整的体系,从养殖、生产再到销售无一不需要规范化、合理化和专门化。因此首先要有“领头牛”。

对于政府和相关机构来说,则需要宏观调控,控制好市场贸易的秩序,提出科学合理的政策,为企业和养殖散户把握方向,引导和支持养殖户选择适度的规模进行养殖,以期产业化发展能够顺利有序且科学发展。就福利而言,政府则要考虑提供养牛补贴、贷款,推出种牛保险等便民、利民政策,提供肉牛产业金融和保险政策[15],同时要与企业联合,建立关岭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协会,设立专门的肉牛繁育和品种改良部门,制订未来一系列的周转、繁殖、以及销售计划,使各个计划能够紧密联系,此外,也要推行关岭牛的疾病防治工作,确保及时提供治疗服务。政府及有关机构同时也要注重对饲养管理技术的宣传和普及,要定期开展养牛技术咨询和培训,全方位地深入民众中,目的是为其创造良好政策环境和生产销售环境,增加饲养规模,形成科学的养殖体系,掌握基本的饲养管理要点、选种选配原理、饲料的加工调制等标准化生产等技术,不断提高肉牛养殖技术水平以及投入产出比,同时学习利用牛的体尺测量估算肉牛体重和产肉量,继而得出应售价格,降低上当几率,减少损失;另外,期待通过掌握产品质量,更加提升产品质量意识,注重安全生产,从根源上提升产品数量和质量[17]。

其次,要大力培养龙头企业,同时利用其创造品牌效应,增大其影响力,充分发挥企业的引领作用,提高贵州关岭牛的品种知名度,扩大销售市场,提高贵州关岭牛的市场份额。并且要积极创建技术研发队伍,着重研发肉牛技术,将产业链分解为不同步骤,然后逐项研发解决难题杂症,同时与专业院校建立长期合作,提供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解决制约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16]。

除上述之外,还要充分利用优良的山坡等一系列自然资源条件,指导养殖散户科学利用草地草场,发展适度放牧、划区轮牧,倡导建立基本草场和割草喂养,努力做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肉牛产业的同时,要注意环境友好和绿色发展,要注重卫生保障,处理好粪尿污水,防止污染饮水。同时,还可充分利用农副产品资源,节约成本的同时,提高育肥速度[18]。

[1] 程园,杨绪海,洪治全,等. 肉牛补饲不同精料及添加剂的增重效果观察[J]. 贵州畜牧兽医,2002,(04):6-19.

[2] 关岭黄牛[J]. 贵州畜牧兽医科技,1983,(01):115-118.

[3] 郑仕琼,雷会义. 关岭自治县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草业与畜牧,2013,(04):56-59.

[4] 何光中,刘镜,焦仁刚,等. 贵州地方品种肉牛遗传资源特点及研究利用[J]. 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23):45-48.

[5] 彭邦星,马平. 贵州本地牛的种类[J]. 农民致富之友,2016,(10):246.

[6] 席邦德,马平. 关岭黄牛保护与开发的措施及对策[J]. 养殖技术顾问,2013,(06):258.

[7] 汪友谊,丁德超,高勇,等. 关岭黄牛规模化养殖模式与效益的研究[J]. 贵州畜牧兽医,2000,(02):6-9.

[8] 谢素香.贵州:一头“关岭牛” 带动贫困县旧貌换新颜[EB/OL]. http://www.gz.xinhuanet.com/2017-03/23/c_1120677368.htm.

[9] 林国英. 做强安顺关岭牛品牌 让关岭牛“牛”起来[DB/OL]. http://wsgz.gog.cn/system/2017/07/07/015869608.shtml.

[10] 熊江林,夏先林. 贵州关岭黄牛不同杂交组合F_1育肥性能比较[J]. 黄牛杂志,2004,(02):14-16.

[11] 杨秀兴,詹宽文,包万福,唐书辉. 关岭牛及其杂交牛育肥效果比较[J]. 贵州畜牧兽医,2015,39(03):16-18.

[12] 金睿,叶方,杨蕾,马礼胜. 关岭县肉牛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及发展对策[J]. 天津农业科学,2013,19(09):56-58.

[13] 潘周雄,夏先林,汪真兰,周凤超,杨庆刚. 贵州关岭黄牛杂交改良进展研究[J]. 四川畜牧兽医,2006,(04):28-30.

[14] 关岭黄牛加速品改规模养殖走向市场[J]. 北京农业,2010,(36):26.

[15] 刘镜,何光中,杨红文,等. 贵州山区肉牛规模化养殖发展思路探讨[J]. 广东农业科学,2012,39(04):156-158.

[16] 曹兵海. 2011年肉牛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J]. 中国畜牧杂志,2011,47(02):38-39+45.

[17] 万发春,曹兵海,宋恩亮,等. 从牛肉与猪肉比价看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趋势[J]. 中国畜牧杂志,2010,46(14):29-31.

[18] 陈宣. 贵州肉牛产业化发展诌刍议[J]. 农村经济与技术,2003,(10):34-36.

[19] 王文涛,徐龙鑫,何光中. 贵州关岭黄牛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6,(10):59-60.

猜你喜欢

关岭肉牛杂交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肉牛口炎咋防治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古生物发现之旅——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青贮饲料在肉牛养殖中的使用
“关岭牛” 出山
“关岭牛”勇闯小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