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牧业政策的实践和思考

2017-01-15李万有海南省农业厅总畜牧师

中国畜牧业 2017年8期
关键词:草业牧业海南省

文│李万有(海南省农业厅总畜牧师)

· 行家指点

草牧业政策的实践和思考

文│李万有(海南省农业厅总畜牧师)

草牧业政策在海南省畜牧业转型升级和循环农业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也成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草牧业政策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战略问题,加深其重要性的认识和应用十分必要。

一、草牧业政策在海南省的实践

海南省没有牧区成片的草场,也没有草山草坡的概念,因为所有草山草坡都被规划为林地(无林的林地)。在这种条件下,我们该如何发展草牧业,落实中央的农业新政策?为此,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分三种情况三个步骤逐步发展草牧业。

1.从解决畜牧业的污染问题入手,种草彻底处理畜牧业污染。国务院《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实施后,畜牧业的环保治理问题十分突出。如果采用治理工业污染的办法,实施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每个养殖企业要投资500万元左右,建设沼液深度处理设施达标排放,1吨污水的处理成本5元,养殖企业将因效益问题难以生存,也不符合农业部提出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要求。如果继续采用畜—沼—菜(果)的模式,因为受种植作物季节性限制,粪便根本无法彻底利用和治理,海南省又是国际旅游岛,环保要求极高,大量养殖企业将被罚款和拆除。经过调研和思考,决定充分利用国家草牧业政策,用循环农业(大循环)和种草(养殖企业小循环)的办法,解决畜牧业的污染问题。

具体做法就是两个层次:规模养殖层次,每个养殖企业必须种植50~100亩牧草(王草、象草、巨茎草等),利用牧草喜欢大水大肥和不受季节性耕作的特点,配合畜—沼—菜(果)的传统模式,100%资源化利用有机肥和沼液,100%减排就等于零排放,达到环保达标要求,这样1个养殖企业投入10万元左右(租地5万元,铺设管网5万元),就彻底解决了环保问题;农村散养层次,所有合作社规范为种、养合作社,每个村种植10亩牧草,处理人畜粪便,为美丽乡村建设奠定基础。由于草牧业政策的巨大效果,大家皆大欢喜,全社会满意。目前,海南省2540家规模养殖企业,种草50多万亩。由于配套草业和循环农业政策,畜牧业实现了清洁生产的转型升级,畜牧业生产不仅没有被限制,反而得到了普遍的发展,畜牧业成为农业产业中经济效益最好的产业,扶贫依靠它,发展种植业离不开它(以短养长)。

2.实施“以草换肉”工程,全面改造提升畜牧业。利用草业解决了畜牧业的环保问题,还不是终点,要研究和开发草业的用途,把草发展为商品,从完善畜牧业结构的角度发展草牧业,作为全面改造提升畜牧业的起点,为此实施了“以草换肉”工程,加大草牧业政策的实施力度。

我国的畜牧业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以粮换肉”型畜牧业和“以草换肉”型畜牧业。“以粮换肉”型畜牧业以玉米—豆粕—麸皮饲料为基础,如种猪、蛋鸡、肉鸡,大规模工业化养殖为主;“以草换肉”型畜牧业以草料(青草、秸秆、稻草)为基础,如羊、牛、鹅、兔等,以小规模大群体养殖为主。海南省畜牧业结构中,草牧业是个短腿,主要是没有草业概念,农民的牛羊以放牧为主,无法利用秸秆,因此不成规模;规模养殖无青草,只利用秸秆,无法搭配成科学营养配方,死路一条。现在因为环保的需要种植了大量牧草,就为草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此从完善畜牧业结构的角度,海南省农业厅从省财政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中安排1亿元,制定了《黑山羊产业发展规划》《肉牛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牛羊当猪养,草当粮种”的技术路线,力促草业商品化,实现牛羊适度规模化养殖。

当前,牛羊规模养殖已取得成功,猪—草—牛、猪—草—羊、猪—草—鹅的养殖模式遍地开花,就像先富带后富一样,工业化畜牧业带动和改变了传统畜牧业,效益显著。例如,澄迈县1个3万头猪场利用沼液种了150亩象草,养殖了2万只种鹅,每年可供应100万只鹅苗,仅养鹅纯效益就达1500万元,不仅实现了清洁生产,也为养猪业增添了新的效益增长点;东方市广鑫牧业种植了1000亩王草,配套利用20万亩甜玉米秸秆,饲养1万只母羊,把“脏烂臭”的粪便转变为干净的羊肥料种植火龙果,年效益2000万元。这都为畜牧产业的科学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树立了榜样。

海南省“以草换肉”工程的成功,证明了草牧业政策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全省对草牧业政策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如海南省政府对农垦改革提出了八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草牧业工程。

3.开发草业的多种功能,全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草牧业政策在畜牧业取得成功,但我们并不满足“墙内开花墙内香”,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草牧业的威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墙内开花全社会香”,为此继续采取了四项措施。

第一,把草业开发为猪饲料。既然能用玉米生产酒精,用稻谷生产米酒,用酵母生产酸奶,我们认为也可以利用草含糖量高的特性,培养酵母菌,开发为母猪和本地黑猪饲料。为此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酵母菌,取得成功。由于该技术的应用,牧草的价格已经达到350元/吨,1亩牧草的年产量高达30吨,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牧草酵母饲料特别适合黑猪(也就是土杂猪),降低了黑猪养殖成本,黑猪从200万头发展为300万头,出现了5万头、10万头的黑猪场,黑猪由于独特的风味,成为效益显著的品牌猪。

第二,用牧草代替木屑种植蘑菇。由于海南省是个天然温室,很适合林下养殖蘑菇。过去用木屑做营养棒,原料来源受限,成本高、产量低。既然可以以草为基础做牛羊TMR饲料,应该也可以用草为蘑菇做TMR饲料(营养棒),经过试验,完全成功。这样就出现了一大批生产蘑菇的企业和合作社,进一步扩大了草牧业的适用范围。

第三,在绿化宝岛行动中发挥草牧业的作用。海南有1000多万亩林地,海南多雨,林业部门遇到了一个环保问题,就是每年100多万亩林地采伐更新过程中,刚种下的小树3年内无法成林,水土流失严重。把草牧业政策应用到林地采伐更新,用撒播牛鞭草保持水土,以草养牛羊,以牛羊养人,以人养树,解决了林业环保难题。

第四,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草牧业的作用。海南省以循环农业和适度规模经营为路径建设现代农业,一方面草牧业像吸尘器,几乎消纳了种植业全部的秸秆,已经杜绝了秸秆焚烧;另一方面把草作为施肥的手段,在坡地果树槟榔下面覆盖刈割下的象草,然后浇灌沼液,提高了地力和果树健康水平,效果显著,完全达到了“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

总之,海南省在贯彻和实践草牧业政策中,逐步领会和理解了这个政策的科学性和巨大威力,把农业的“一种一养”(种植业、畜牧业)结构转变为“三种三养”结构(种植业、以粮换肉型畜牧业,草业、以草换肉型畜牧业,林果业,特色养殖业),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道路越走越宽。

二、对草牧业政策的思考和建议

草牧业政策如此重要,我们应进一步提高认识和实施力度,从海南省的实践过程,提出三点思考和建议。

1.草牧业的核心是草业问题,应高度重视农区草业发展。毛主席20世纪60年代曾讲过,畜牧业有两大问题,草缺和病多。但是草缺和病多这两个问题不是并列的兄弟关系,而是因果的父子关系,草缺导致病多,草不缺病就不多了。这一点在草原上表现明显,草原上畜牧业只有一个鬼门关,就是冬天缺草,导致冬瘦春死,夏长秋肥。农区也存在草业问题,没有青草和秸秆、稻草的搭配,是无法发展适度规模草牧业的。因此,建议不要以草场有无划分草业,应以草业的功能为标准,把我国划分为草原草业、农区草业(东北,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南方草业(云贵高原和热带),分类指导,研究和支持草业的全面发展问题。因为草业不仅是草原需要,农区要发展草牧业,全国都需要。可以说,毛主席指出的草缺问题,在今天仍然是一个研究课题,仍需要努力解决。

2.草牧业应成为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政策,加大落实力度。应该看到,草牧业政策是对畜牧业政策的完善和补充,而不是否定。从历史看,我国畜牧业就是草牧业,所有的地方品种都能利用草,我们的农业就是循环农业。改革开放后,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市场供应的需要,我们引进了一个“洋先生”,就是“以粮换肉”型畜牧业,传统畜牧业成了补充,污染问题突出。当前在供给侧改革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应该用“洋先生”的产业化技术重新改造我们的传统畜牧业,洋为中用,土洋结合,发展草牧业。因此,草牧业政策对我国畜牧业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是一个战略方向问题,决不可轻视。建议要加大对地方品种的产业化开发利用,以科学的方法重新改造传统畜牧业,用特色养殖的竞争力,实现“以粮换肉”和“以草换肉”畜牧业的平衡和协调,实现畜牧业转型升级。

3.草牧业应成为国家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方针,策划重大项目推进。从草牧业实践看,农业没有废弃物,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现代农业建设无论从循环农业的角度、清洁生产的角度、还是环保的角度,都离不开草业和草牧业。草牧业应该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大工程,把现代农业建设成为种植业—畜牧业—草业—微生物四个功能车间,循环起来,因为只有资源循环利用才能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可以说,建设现代农业是目标,但不能以目标为出发点,以目标为出发点简直迈不开步子,寸步难行。草牧业就是发展和实现现代农业的出发点,为此建议要策划重大项目推进,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典型和培训基地,通过项目和典型的引领作用,加快草牧业的发展和现代农业的建设进程。

猜你喜欢

草业牧业海南省
青海草业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黄泛区农投牧业有限公司
饲用甜菜在牧业生产中的作用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7 年第1 期《草业科学》审稿专家
海南省肿瘤医院
海口伟德牧业有限公司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2015年3月草业科学大事记
2015年6月草业科学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