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新疆黑蜂纪行(一)
——新疆黑蜂资源兴衰及抢救策划
2017-01-15葛凤晨
葛凤晨
抢救新疆黑蜂纪行(一)
——新疆黑蜂资源兴衰及抢救策划
葛凤晨
新疆黑蜂是我国较早形成的西蜂地方品种资源之一,也是当前发现能在我国野生的西蜂品种之一,因此,这个品种不仅以凶暴的个性出名,而且在生物学特性上还披着一层神秘的色彩。
黑蜂进入新疆的时间说法不一,但总体上可以看出,黑蜂不是从一个时间一个地方进入新疆的。据文献记载,1900年俄国东正教徒将黑蜂带入新疆伊犁和阿尔泰地区饲养 ;其后,20世纪初多次由俄国引入黑蜂; 1925~1926年,俄国人思迪凡·堪德诺尔特等从哈萨克斯坦将大批黑蜂带入新疆。据布尔津县禾木喀纳斯乡塔里布拉克村哈萨克族养蜂老师傅木拉提汉回忆, 1919年有一位叫“白眼睛”的俄国人从俄国带进8箱黑蜂,发展到180群,木拉提汉的父亲曾给俄国人打工养蜂,82岁去世;据新源县塔拉德镇哈萨克族养蜂老人奴尔旦自克回忆,在20世纪30~40年代天山野生黑蜂较多,俄国侨民到山里采捕黑蜂运回家饲养。
新疆黑蜂系欧洲黑蜂、高加索蜂等黑色蜂种的后代,长期以来在当地恶劣的气候和蜜源条件下形成的一个生态型,个体较大、繁殖力强、分蜂性弱、耐寒、抗病、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和大宗蜜源,抗逆性能超过其他西蜂品种。在恶劣的地理、气候条件下能够顽强地生存,在越冬期长达6.5~7.0个月 (10月中旬至5月上旬)的环境条件下,不仅安全越冬,而且在越冬后以较快的繁殖速度复壮。黑蜂性情凶暴,攻击性强,靠近蜂场的人、畜易被蜇,蜂群怕光、怕惊动。
新疆黑蜂主要分布在新疆伊犁、塔城及阿勒泰地区的尼勒克、特克斯、新源、巩留、昭苏、伊宁、霍城、布尔津、哈巴河、吉木乃等地,20世纪70~80年代黑蜂发展到2~3万群。为了保护黑蜂,在尼勒克、特克斯等县,建立了多个黑蜂种蜂场。1980年5月27日自治区发布公告,建立了西至霍城县五台、东至和静县巴伦台的新疆黑蜂自然保护区。随着现代交通网络的迅速发展,内地西蜂大量进入新疆放蜂,蜜蜂空中交配这一优势很快使黑蜂血统混杂以致减少,一方面是这种被动杂交,另一方面由于黑蜂凶暴不如饲养意蜂方便,养蜂者主动引种杂交。据夏平开先生分析,20世纪70年代伊犁地区处于黑蜂、意蜂混养阶段,80年代黑蜂分布范围越来越小,90年代以意蜂为主,黑蜂为辅。2000年前后已经很难再找到纯种黑蜂了。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黑蜂分布区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让人深感吃惊。新疆黑蜂作为一个地方蜜蜂品种资源,即使不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但也要作为一个地方品种保存下来,不能让它灭种。
10多年来,专家们关注着新疆黑蜂的命运,1992年福建农学院龚一飞教授赴布尔津禾木喀纳斯乡看到处境危机的黑蜂,非常担心;1993年笔者同牡丹江农校韩行舟等专家在南方开会时谈论抢救新疆黑蜂的问题,他提议动员有人工授精条件的育种单位赴新疆收集黑蜂,应用人工授精技术帮助新疆把黑蜂保存下去,但由于受多方面困难的制约,未能实现这一行动;20世纪90年代,我曾多次与新疆养蜂师傅们联系,用送给他们最好的种蜂王做酬谢请人寻找黑蜂,尽管我把种蜂王寄出去了,但一直没有黑蜂的消息。2001年在一次会上见到农业部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品种资源管理处徐桂芳处长,谈到蜜蜂品种资源时,徐处长提出了抢救新疆黑蜂的问题,使我感到压力很大,专家们的担心、国家主管部门的重视,给我增加了紧迫感。我心里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专家们一批一批的老了,已无力于远途跋涉,这桩夙愿至今未能实现,需要抓紧行动了。我深知抢救新疆黑蜂的困难不是我所能料及的,因此,我们在默默地做抢救新疆黑蜂的工作。首先沿着黑蜂历史分布的踪迹收集黑蜂信息,然后赴新疆阿尔泰山、天山、伊犁河谷寻找黑蜂;接着将收集到的黑蜂素材进行繁育、提纯、观测、鉴定等大量的工作。从2002年9月,我们把《抢救新疆黑蜂行纪》的系列文章发表出去,是因为对黑蜂素材的繁育、提纯、鉴定等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后期工作正在进行,繁育的黑蜂已经开始反馈到新疆试养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