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种畜禽质量监管为畜牧业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

2017-01-15吉林省畜牧总站

中国畜牧业 2017年20期
关键词:冻精后裔总站

文│吉林省畜牧总站

强化种畜禽质量监管为畜牧业现代化发展保驾护航

文│吉林省畜牧总站

2016年,吉林省畜牧总站以强化种畜禽质量监管、提升种畜禽质量为重点,以稳发展严监管、建体系强队伍为主线,以种畜禽质量检测、后裔测定、繁殖性能测定为主要内容,扎实开展种畜禽质量监测工作,种畜禽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

一、领导重视,资金政策保障到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发展,始终把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保、改、管”为基本原则,狠抓种质资源保护、畜禽遗传改良和畜禽质量监测工作。2016年,出台了《吉林省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实施意见》,强调要“加快升级生猪、肉牛质量检测中心建设,逐步对省内重点种猪场和种牛场开展第三方种畜质量检测工作”。同时,各项强牧惠牧政策及工作经费保障到位,种畜禽质量检测工作经费每年都稳定在600万元左右,保证了吉林省优良种畜禽质量水平。

二、职责明晰,体系健全完善

在2006年兽医体制改革之后,吉林省畜牧兽医工作总站更名为吉林省畜牧总站,同时加挂吉林省种畜品质监督检验中心、吉林省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牌子,明确了种畜质量监测是省畜牧总站的重要职责之一。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被批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并进一步明确了该项职责。全省9个市(州)及县(市、区)均设立了畜牧总站(中心),同时明确了种畜质量监测职责。省级中心内设有畜禽繁育科、检测科、畜产品质量安全科、技术推广科和办公室共5个科室,现有人员19人,专业技术人员14人。市级中心现有人员163人,专业技术人员95人。县级中心现有人员776人,专业技术人员625人。全省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种畜质量监管体系。

三、强队伍提素质,扎实开展业务培训

结合国家基层推广体系建设项目与吉林省肉牛、肉羊、生猪和家禽技术产业体系及吉林省优质肉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项目,联合大专院校和种畜禽场,建立制度化的教育培训机制,加强对基层牧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对养殖户的服务能力。2016年,吉林省共举办了种畜禽后裔测定培训班、标准化养殖技术培训班、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等10期业务培训,累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800多人次。

四、抓上游,严把种畜禽质量测定关

结合国家良种补贴项目和省内畜牧发展资金项目,积极开展种畜禽质量测定,全年对4个种公牛站生产的冻精质量,以及九台市、农安县等32个县(市)统一采购的冻精质量进行了抽检;对九台市、农安县等12个县(市)生猪人工授精站的种猪精液质量进行抽检;对洮南市、镇赉县等4个县市的种公羊进行抽检。全年共抽检肉牛冻精210头份,猪精液200头份,种羊60只,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9.2%、85%、92%以上。另外,协助农业部种畜禽质量检测中心对前郭县、长岭县的肉牛冻精质量,伊通县、东辽县和梨树县猪人工授精站的猪精液质量进行了抽检。共抽检肉牛冻精30头份、猪精液70头份。从源头上保障了供精质量,提高了畜禽良种覆盖率。

五、保根本,严把种畜禽繁殖性能测定关

2016年,全省重点在18个生猪国家良种补贴县的36个监测点开展繁殖性能测定,共测定种猪3600头;在28个肉牛国家良种补贴县的28个监测点开展繁殖性能测定,共测定种牛560头;在11个肉羊国家良种补贴县的33个监测点开展繁殖性能测定,共测定660只种羊。测定的指标涵盖受配率、受胎率、产犊率、成活率和繁殖成活率等。

六、盯后裔,严把种畜禽后裔测定关

吉林省畜牧总站组织各相关后裔测定点,并联合吉林省国家级肉牛、奶牛和猪检测中心积极开展种畜禽后裔测定工作。一是开展肉牛后裔测定。在4个种公牛站和前郭县等6个县开展了种牛后裔测定工作,重点对初生、6月龄、12月龄的体重、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管围和18月龄产肉性能进行测定,全年共测定350头后裔牛。二是开展种猪性能测定。在全省重点选定18家种猪场进行种猪性能测定工作,对采用种猪鲜精配种所产的900头后裔(每家50头)的体重、体尺和产肉性能进行测定。三是开展种羊后裔测定。重点监测乾安县、长岭县和洮南市的国家羊良种补贴项目入选种公羊,选择4个品种的肉羊,共测定20只种公羊,300只后裔。目前,已积累了3年多的检测结果和杂交筛选实验结果。

猜你喜欢

冻精后裔总站
省蚕业管理总站组织召开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七届二次会议
省植保植检总站张武云一行赴翼城调研
寻找恐龙后裔
省植保植检总站 开展马克思主义主题教育活动
黄牛冻精改良易地输精的技术应用
关于乌兰察布肉牛养殖的对策建议
太投入
《哥伦布后裔》中的历史改写与杂糅叙事
提高肉牛冷配受胎率的措施
牛繁改现状和改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