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粮改饲技术创新 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

2017-01-15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

中国畜牧业 2017年20期
关键词:甘州区环县种养

文│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

加快粮改饲技术创新 推动畜牧业绿色发展

文│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

近年来,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关于粮改饲的有关政策,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截至目前,全省玉米种植1513万亩,人工种草面积2407万亩,其中紫花苜蓿994万亩,居全国首位,牛羊饲养量分别为707万头和3341万只,分居全国第十一位和第五位。

一、认真落实粮改饲政策,加快推进粮改饲进程

甘肃省认真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牛羊产业大县为重点,把粮改饲试点作为农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举措,构建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促进草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2016年全省7个县(区)开展试点工作,落实粮改饲任务33.8万亩;2017年,全省22个县(区)开展粮改饲试点工作,落实粮改饲面积46.4万亩,计划收贮优质饲草料139万吨。

二、创建粮改饲技术团队,积极开展粮改饲模式筛选

粮改饲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甘肃省畜牧业产业管理局牵头组建了粮改饲技术创新团队,产学研推相结合,科研推广一体化。一是在甘州、环县、景泰建立了3个粮改饲试验站,技术团队全程指导,开展了粮改饲模式筛选。甘州区探索建立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新型农牧业结构和种养加一体化模式,环县探索陇东地区种草养畜、草畜协调发展的新模式。二是开展了全株青贮玉米与籽粒玉米种植效益比较试验。经测算,籽粒玉米改种全株青贮玉米,每亩地饲草料干物质产量增加50%以上,每亩增收700元。三是开展了全株玉米青贮加工技术研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青贮方式。四是开展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在奶牛、肉牛、肉羊生产中的科学饲喂技术集成与应用试验。环县肉羊试验表明,全株青贮玉米饲喂肉羊,精饲料使用量可减少三分之一以上,每天节约养殖成本0.5元。

三、加大推广体系建设力度,加强畜牧科技培训

积极开展基层示范站创建活动,持续推进基层畜牧技术推广示范站改革建设。2016年,环县畜牧站等6个单位被授予全国基层畜牧技术推广示范站称号;2017年,甘州区畜牧站等6个单位被推荐为全国基层畜牧技术推广示范站。在示范站创建过程中,将粮改饲技术创新纳入重要考核范畴,示范站所在县区粮改饲试点工作均走在全省前列,切实发挥了示范站的带动作用。凉州区举办粮改饲技术培训班192期,培训人员6.5万人次,发放技术规程7.5万份;甘州区举办牧草加工利用技术培训班8场次,培训农民1260人次;环县聘请中国农业大学12名教授组成专家团,进行全程技术指导。

四、强化粮改饲技术服务,大力推广全株玉米青贮技术

积极引导种养企业扩大青贮玉米等饲草料种植、收储、加工规模,进一步完善产业链,大力发展裹包青贮、颗粒饲料、压块饲料等秸秆商品饲料。甘州区组织筛选引进正德等10个饲用玉米新品种,筛选出适应不同海拔区域种植的最优牧草新品种和最佳混播组合生产模式;环县在收贮期间组建了3个青贮饲草收获服务队,免费在全县巡回开展服务;凉州区实行技术人员包乡镇、包示范点责任制,抓住播种、青贮等关键环节,深入田间地头,入场蹲点,全程做好技术跟踪服务,切实提高了产量和青贮水平。

五、突出市场主体培育,全力推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

一是坚持种养结合,突出一体化经营。指导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饲草收贮企业、种养大户等经营主体,采取流转土地、订单种植和合同收购等方式,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合作方式,把种植、收获、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接起来,推动建立了种养加一体化经营模式。二是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规范畜禽养殖场管理,加快品种改良,调整畜种畜群结构,实施科学规范的畜禽饲养管理规程,推广自动喂料、自动饮水、环境控制等现代化设施设备,科学实施畜禽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构建新型种养关系,大力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以粮改饲试点为抓手,进一步推动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调整,大力推广全株玉米青贮技术;以粮改饲技术集成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秸秆收集加工集约化、处理利用标准化、市场流通商品化,构建种养结合、粮草兼顾的农业结构,实现种养加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立足不同资源禀赋和生产发展水平,总结和推广畜牧业绿色发展模式。为政府管理部门当好参谋,为农牧民分忧解难。

猜你喜欢

甘州区环县种养
张掖市甘州区奶业肉牛产业联盟成立
环县:羊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年收入超过7 000元
环县羊羔肉冠名高铁乘风远航
近年来张掖市甘州区植被覆盖变化及影响因素探讨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循环种养 带富乡邻
合理运用监测结果推动区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张掖市甘州区为例
紧盯需求强弱项 精准发力补短板——环县教育脱贫攻坚纪实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