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梅毒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017-01-15卢改会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螺旋体滴度梅毒

卢改会

健康教育

梅毒患者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卢改会1,2

作者单位:1.830054 乌鲁木齐,新疆医科大学;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文章对笔者临床接诊的梅毒患者梅毒知识的知晓情况和误区进行分析,并总结其解决方法,以期对其他医生有所帮助。

梅毒;梅毒螺旋体;健康教育

梅毒是一种经典的性传播疾病,常用的梅毒血清学检查方法为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和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前者为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检测,为定性试验;后者为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为半定量试验,常用于观察疗效、判断复发及再感染。临床工作中,无论医务人员或是患者经常因对检查结果错误解读而造成对患者的过度医疗,甚至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1 临床所见

笔者在工作期间平均接诊梅毒患者约20例/d,其中2/3~3/4的患者为梅毒复诊,而这些患者就诊时常神色慌张地告诉医生“我XX年前曾患梅毒,当时治好了,怎么又复发了”。追问病史,患者多曾接受过规范的梅毒治疗,治疗后无不洁性生活史,配偶无梅毒病史或梅毒治愈,因术前或孕前体检再次发现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患者复查梅毒结果多为单纯TPPA阳性,或TPPA阳性合并RPR滴度低于1∶4,查体无梅毒相关体征。此时接诊医生多为非皮肤性病专科医生,对梅毒发病过程认识不足,他们多拒绝患者的手术要求,部分医生甚至要求患者再次治疗直至血清学转阴,亦或是要求皮肤科医生出具证明才予患者行手术治疗。这势必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慌,致使患者多方求医,一些患者甚至主动要求再次或多次进行梅毒治疗。

2 个人体会

对于上述问题,就一部分医生和患者而言是对梅毒治疗存在理解的误区,认为“梅毒治好了”不仅是身体上没有不适,而且是任何检查都无异常。而临床实际中对于“梅毒治好了”,是指消除了患者身体上的不适及梅毒螺旋体对患者的潜在危害。首诊医生往往忙于治疗疾病,而疏于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医生应告知患者梅毒治疗的目的是消除梅毒螺旋体对机体的危害,并不严格要求血清学转阴;血清里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可能终身存在;抗体系梅毒螺旋体感染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经规范的梅毒治疗后抗体持续阳性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且不具备传染性。如果每一位首诊医生都能在梅毒患者第一次就诊时便耐心告知患者梅毒的基本常识,或许多数患者会对自己的病情有更详细的了解,不至于因再次体检而恐慌。

叶兴东等2013年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发表的《2000—2011年广州地区梅毒疫情报告结果分析》显示,梅毒发病率逐年升高,隐性梅毒为多,患者大都为低学历、低收入人群。笔者临床工作中发现该类患者往往对疾病的诊疗及发病过程缺乏足够的了解与认识,应重点加强此类人群的健康教育,着重加强上述关于梅毒基本知识的宣传。

3 医学理论

梅毒一般分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和晚期梅毒,其诊断主要依据不洁性生活史、临床症状以及血清学化验结果。大多数梅毒无典型临床症状,称为潜伏梅毒。一期、二期及晚期梅毒均可是潜伏梅毒。不洁性生活史和血清学检查是梅毒诊断的关键因素,但对于梅毒化验单的正确解读各科医生存在很大偏差。大多非皮肤性病专业人员认为治疗后非螺旋体试验抗体滴度不发生变化为无效治疗。事实是,血清经规范驱梅治疗后非螺旋体试验抗体滴度可以迅速下降甚至转阴,也可持续存在多年或下降到一定程度维持不变。非螺旋体试验抗体滴度治疗后的变化情况主要与梅毒分期有关。一期及二期梅毒的早期治疗可以转阴;晚期梅毒多持续存在,临床将非螺旋体试验抗体滴度持续≥2年现象为“血清固定”。

各科医生应加强梅毒相关专业知识学习。传染病五项检查是各级医院术前或孕前的必备项目,但非相关专科医生的传染病知识存在一定匮乏,往往谈“梅”色变,看到阳性结果就首先考虑到传染性,给患者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呼吁对临床医生进行传染病检查项目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年轻医生。只有医生对疾病有了详细的了解,才能给予患者最佳的治疗方案, 不至于出现手术延误、妊娠延误、过度防护等。

综上所述,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加强非皮肤性病专业人员梅毒防治知识培训,是当前梅毒控制及避免梅毒过度医疗的主要任务。

R51

A

1672-7185(2017)06-0040-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7.06.016

2017-02-28)

猜你喜欢

螺旋体滴度梅毒
广州市鼠类动物钩端螺旋体的感染调查
隐性梅毒更危险
不同富集培养方法对噬菌体PEf771的滴度影响
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药物三种滴度的比较与分析
猪钩端螺旋体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和防控
抗核抗体荧光模型与滴度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临床分析
常常听到的梅毒,你真的了解吗?
遵义市犬钩端螺旋体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孕期产检最好筛查梅毒
免疫指数:评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