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和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对儿童和家庭的影响
2017-01-15孙小龙
孙小龙
(辽宁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辽宁 丹东 118000)
小儿多动症是一种好发于早产儿童的疾病,又称为脑功能障碍失调综合征[1]。多数小儿多动症患儿表现出注意缺陷、过度活动症状,同时可伴有学习困难、社会行为冲动等[2]。以往,临床上多采用单纯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不理想。本研究以120例小儿多动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小儿多动症患儿中随即抽取120例,所有患儿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小儿多动症,患儿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所有患儿韦氏智力测验IQ均在80以上。将12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8.5±2.2)岁。实验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6~14岁,平均年龄(8.6±2.1)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P>0.05,可对比。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单纯药物治疗:盐酸哌甲酯(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141225)口服,起始剂量为2.5~5 mg,2次/天。持续治疗1周后,按照患儿具体情况,为其调整药物剂量,每周增加2.5~5 mg,直至药物出现治疗作用。确保每次服用的最大剂量在20 mg以下。中午给药是早上的一半量,给药时间均为饭后,避免患儿出现厌食或消化道不良反应。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心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家庭干预:在多动症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家庭干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不能依此评定儿童为“坏孩子”。指导其了解儿童行为问题持续存在的原因,对以往单纯惩戒的教育方法进行改变,对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进行缓解,促使其掌握合理的处理多动症患儿问题的技能,从而确保整个家庭的功能和管理儿童的技巧得到全面提升。使患儿家属了解到家庭成员关系对患儿病情康复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家庭成员交流方式、教育方法、认识水平等。②行为矫正:指导家属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把握住时机,恰当运用惩戒和奖励的方法对患儿的行为问题进行矫正,培养其形成健康行为,并持续进行巩固。针对出现不适宜行为的患儿,可以对其实施适当的惩罚,比如将奖励品取消,或对其做游戏的权利进行短时间剥夺等,使患儿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充分反省,便于对其行为进行矫正。在心理干预治疗过程中,将患儿的具体不良行为作为靶症状,对其实施有目的的训练和矫正,从而有效促使患儿冲动、多动等不良反应逐渐减少。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①治疗效果采用Connerser儿童行为问卷进行评估,共涉及5个因子,分别为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等,评分采用0~3级评分法,以未出现该问题,为0分;以偶尔出现该问题,为1分;以经常出现该问题,为2分;以该问题出现次数非常多,为3分[3]。②以自制《多动症症状对父母和家庭的影响评定量表》评估多动症患儿对家庭的影响,共涉及6个项目,分别为:患儿行为问题使我感到焦虑和紧张、担心患儿病情影响学业、担心患儿病情影响未来事业成就、家庭活动受到破坏、与同学发生纠纷、很难邀请别人到家里做客。
1.4 统计学分析:以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均用(±s)表示,以t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儿Connerser儿童行为问卷各指标评分对比:实验组患儿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问题、冲动多动、焦虑评分分别为(0.9±0.3)分、(1.1±0.5)分、(0.3±0.1)分、(0.9±0.5)分、(0.4±0.3)分,均优于对照组的(1.2±0.4)分、(1.6±0.5)分、(0.9±0.5)分、(1.7±0.7)分、(0.7±0.2)分,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儿对家庭的影响分析:干预后,实验组紧张焦虑、担心影响学业、家庭活动破坏、影响将来成就、同学纠纷、难邀别人做客发生率分别为13.3%(8/60)、13.3%(8/60)、1.7%(1/60)、1.7%(1/60)、1.7%(1/60)、1.7%(1/60),均优于对照组的50.0%(30/60)、53.3%(32/60)、30.0%(18/60)、36.7%(22/60)、26.7%(16/60)、13.3%(8/60),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小儿多动症又被称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之一,会严重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学习能力[4]。该病主要是指与同龄儿童相比,有明显的注意力集中困难、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或冲动的一组综合征[5]。小儿多动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考虑与遗传因素、中毒因素、家庭环境因素、营养因素、脑组织损伤因素等有关。
有研究认为,在小儿多动症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除常规药物治疗以外,还需要辅以必要的行为干预,从而对患儿神经功能方面的障碍进行纠正,对其大脑功能的成熟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6]。笔者认为,在治疗小儿多动症时,不仅要注重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还需要对家庭父母的心理进行充分关注,采取积极措施,对患儿实施综合的多方位的治疗,才能真正使多动症患儿的疗效突出、稳固及持久。本研究对实验组患儿实施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心理干预主要包括家庭干预和行为矫正两部分。其中,家庭干预有利于通过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等方式缓解父母心理负担,促使其自觉改变教育方法及家庭成员关系等,为患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其得到更多的关心和鼓励。而行为矫正强调通过惩戒和奖励两结合的方法,对多动症患儿的行为问题进行矫正,促使其形成健康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和干预后,实验组Connerser儿童行为问卷各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小儿多动症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能改善患儿行为和心理问题。此外,实验组患儿对家庭影响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的方法,能改善患儿行为问题,减轻对家庭的影响和父母的焦虑。
综上所述,在小儿多动症患儿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干预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1]师翠云.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因素及治疗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7B):127-128.
[2]范秋霞.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小儿多动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2,7(36):18-19.
[3]刘叶明,许金莲,饶林,等.心理和药物治疗小儿多动症对儿童和家庭的影响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4):554-555.
[4]李娇,廖永州.中药治疗小儿多动症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J].湖北中医杂志,2013,35(12):74-76.
[5]经正.小儿多动症的致病因素、诊断和治疗(综述)[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10(1):113-115.
[6]缪敏.行为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多动症患儿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36):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