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超声诊断效果评价

2017-01-15杨虹宇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21期
关键词:瓣膜病退行性瓣膜

杨虹宇

(辽宁省核工业总医院超声科,辽宁 兴城 125100)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超声诊断效果评价

杨虹宇

(辽宁省核工业总医院超声科,辽宁 兴城 125100)

目的本文就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超声诊断效果进行对比与探究。方法选择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超声诊断,其后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总结所得结果。结果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行超声诊断后,检出率为95%,其主要损伤部位为主动脉瓣,病变部位多发于心瓣叶基底部。结论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行超声诊断后,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同时操作较为简单,可以在临床上更进一步的应用并实践。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超声诊断;效果分析

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其主要诱发因素与结缔组织出现退行性变化、瓣膜狭窄存在相关性[1]。由于该疾病会涉及患者的冠状动脉、主动脉以及左心房,在一定程度上使心房颤动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得以提高,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心衰,从而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为探讨超声诊断的价值,选择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4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其后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分析:选择我院自2013年3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40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调查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后均被证实为退行性心瓣膜病[2]。本组40例老年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5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56岁,中位年龄为(66.4±5.2)岁。40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胸痛、头痛以及胸闷等症状。其中60岁以上的患者为20例,60岁以下的患者为20例。

纳入标准:若患者的心脏瓣膜厚度高于3.0 mm,且出现斑片状和点状阴影,回声较强,符合上述标准均纳入本次实验。

排除标准:将患有先天性心瓣膜病的患者予以排除,将风湿性心瓣膜病的患者予以排除,将有风湿病史的患者予以排除,将患有肝肾疾病的患者予以排除,将心肺功能出现障碍的患者予以排除,由多种因素诱发的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予以排除。

1.2 方法:本组40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超声诊断,使用仪器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型号为PhilipsHD11,其后设置探头频率参数,即2.5 MHz。选择患者的平卧位,同时也可选择患者的左侧卧位,在各个角度对其心瓣膜病的结构进行观察,如二尖瓣、主动脉瓣以及肺动脉瓣,其后对患者的主动脉内径和左房右室进行检查,结合影像对其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并对该疾病进行进一步判断。

1.3 观察指标:将本次超声诊断的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本组患者的心脏瓣膜分布进行分析和探讨,年龄以60岁分界限,主要分布包括:AV、mV以及mV+AV。其后对本组患者的心脏瓣膜病变部位进行观察,最后将其结果进行对比和统计。

1.4 统计学计数整理:本组实验所涉及的数据均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 结果分析:本组40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行超声诊断后,38例患者被检出,检出率为95.0%(38/40),由此可知,超声诊断结果较比最终临床诊断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P>0.05。

2.2 瓣膜分布情况:本组所有患者行超声检查后可知,主要病变分布在主动脉瓣,二尖瓣和三尖瓣分布较少。年龄以60岁进行分界,低于60岁的老年患者(n=20),病变瓣膜分布在AV上的患者有10例(50%),病变瓣膜分布在mV上的患者有7例(35%),病变瓣膜分布在mV+AV上的患者有3例(15%);高于60岁的老年患者(n=20),病变瓣膜分布在AV上的患者有15例(75%),病变瓣膜分布在mV上的患者有4例(20%),病变瓣膜分布在mV+AV上的患者有1例(5%);组间由统计学软件分析可知,差异明显。

2.3 病变瓣膜所在部位:本组所有患者行超声检查后可知,病变瓣膜多发于心瓣叶基底部。年龄分界同2.2,低于60岁的老年患者(n=20),病变部位在心瓣叶基底部的患者为12例(60%),上瓣叶患者6例(30%),瓣叶粘连钙化患者2例(10%),高于60岁的老年患者(n=20),病变部位在心瓣叶基底部的患者为15例(75%),上瓣叶患者2例(10%),瓣叶粘连钙化患者3例(15%),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段的病变瓣膜所在部位,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3 讨 论

据有关资料表明[3-4],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发病率与患者年龄存在相关性,也就是说患者的年龄越大,该疾病的发病率越高。与此同时,该疾病的主要病理体征包括:脂质沉积、纤维化以及瓣膜钙化等[5]。由于该疾病的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为临床诊断和鉴别增加了难度,尤其是与心血管疾病难于区分,具有较高的误诊率[6]。据有关学者研究后指出,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主要诊断依据为超声,其主要原因包括:由于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的呈现其形态,其关闭和开放状态可以得到进一步明确,从而与心血管疾病进行区分[7]。结合本次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本组40例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行超声诊断,其检出率高达95%,统计学软件分析超声结果与最终临床诊断结果,差异并无显著性。这一研究充分表明: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行超声诊断的可行性与准确性,该结果与文献报道雷同。

若患者心脏瓣膜发生病变,其主要临床特征以血流异常为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功能病变的发生概率,严重者将会导致患者出现器质性心脏病变。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心脏瓣膜的主要病变部位为主动脉瓣,且不同年龄段的病变分布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除此之外,本组患者行超声诊断后发现,心脏瓣膜的多发于心瓣叶基底部,统计学软件分析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病变部位无明显差异。由上述结果可以总结出,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患者行超声诊断后,损伤瓣膜和病变部位可以充分体现。因此,该检查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且在基层医院中较为适用。综上进行总结,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行超声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安全性较高,操作便捷,可以在临床上更进一步的应用并推广。

[1] 李素梅,宁彬,李广霞,等.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2):83-84.

[2] 刘予.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超声诊断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4):66-67.

[3] 孙毅.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的超声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22(4):332.

[4] 刘加立,蒋世良,郑宏,等.心瓣膜病患者颈动脉狭窄的发病情况评估[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3,19(1):52-54.

[5] 葛桂霞,宋宴鹏,唐兴武,等.超声诊断成人先天性双孔二尖瓣畸形1例[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1,22(5):375-376.

[6] 伍志敏.超声诊断老年退行性心瓣膜病变的特点及意义[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1,20(2):74-75.

[7] 张兰莉,郑广,姜敏,等.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超声心动图的诊断[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0):2480-2482.

R542.5

:B

:1671-8194(2017)21-0094-02

猜你喜欢

瓣膜病退行性瓣膜
新活素治疗瓣膜病和非瓣膜病心脏病所致心力衰竭的效果分析
三维超声联合超声二维斑点示踪技术在心脏瓣膜病评估中的价值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探讨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
衰老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退行性肩袖撕裂修补特点
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30例临床报道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