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孕妇正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7-01-15张岩
张 岩
(铁岭市银州区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孕妇正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张 岩
(铁岭市银州区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探究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孕妇正常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阴道分娩的120例产妇,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产妇60例。实验组产妇给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参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接生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分娩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Apgar评分以及产时出血量与参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实验组患者的会阴侧切率低于参照组,会阴伤口肿痛程度轻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对低危产妇实施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可促进自然分娩,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的会阴肿痛感,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会阴无保护接生;低危孕妇;正常分娩
无保护会阴接生技术是在以往的助产技术上进行改良,为产妇与胎儿提供低创、自然的分娩条件,以降低产妇会阴受损概率[1-2]。本文为降低正常分娩的不适感,对于我院近1年所接受的部分低危孕妇实施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已经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的具体过程及数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分析:此次研究对象均为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阴道分娩的低危产妇,共计120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产妇60例。实验组产妇年龄均在19~41岁,平均年龄为(27.9±3.2)岁;孕周为37~40周,平均孕周为(38.3±0.8)周。实验组产妇年龄均在20~40岁,平均年龄为(28.2±3.4)岁;孕周为36~40周,平均孕周为(38.1±0.7)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无显著差异,可以进行临床对比及研究。
1.2 方法。实验组:给予产妇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助产士在抬头显露时,指导产妇正确的屏气方式,向下反复屏气,使其阴道得以有效扩张;待胎头着冠之后,将枕骨在耻骨弓下娩出作为支点,由助产士引导并协助抬头俯屈,其后利用食指和无名指对胎头枕部进行轻缓按压,并将拇指置于胎头部位,引导胎头缓慢下降。在此过程中,助产士要指导患者正确的用力方法,提高产妇的配合度,促进分娩。在产妇的宫缩间歇时,要酌情利用腹压,且不必实施会阴保护措施;双手控制胎头运行速度,使其缓慢通过产妇的阴道口。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速度不可过快,避免产妇会阴撕裂,让胎儿缓慢、自然的娩出。
参照组:给予产妇传统接生技术,即托肛接生法。在宫缩时,助产士指导产妇利用腹压使胎头拨露,之后利用助产士右手与腕部力量顶住产妇的会阴部位;在产妇的宫缩期间,可像其内上方托压,以此对会阴加以保护;在产妇的宫缩间歇,可将助产士保护会阴的手逐渐放松,避免会阴部位水肿,直至胎儿娩出。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第二产程时间、Apgar评分、产时出血量以及会阴伤口肿痛程度。
Apgar评分在0~10分,8~10分者为正常,4~7分者为轻度窒息,0~3分者为重度窒息[3]。
会阴伤口疼痛肿胀程度[4]:0级为无疼痛感,或仅有轻微不适感,无肿胀感,产妇可自然的做起哺乳。Ⅰ级为轻度疼痛感,产妇可耐受,哺乳需侧坐,会阴伤口周围的肿胀直径在5 mm以下。Ⅱ级为中度疼痛感,对产妇睡眠产生影响,肿胀直径在5~10 mm。Ⅲ级为严重疼痛感,严重影响产妇的睡眠、食欲,需给予药物止疼,肿胀直径在10 mm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对此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第二产程时间、Apgar评分、产时出血量以采用均数差表示,并予以t检验,会阴侧切率、会阴伤口肿痛情况采用百分率[n(%)]表示,并予以卡方检验,P<0.05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Apgar评分、产时出血量:实验组的第二产程时间为(73.8±12.2)min,Apgar评分为(8.2±1.3)分,产时失血量为(144.6±26.3)mL;参照组的第二产程时间为(71.3 ±12.5)min,Apgar评分为(8.3±1.5)分,产时失血量为(153.7± 25.3)mL;经统计学分析,均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2.2 对比两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实验组中,有18例产妇行会阴侧切,实验组会阴侧切率为30.00%(18/60);参照组中,有38例产妇行会阴侧切,参照组会阴侧切率为63.33%(38/60);实验组明显低于参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对比两组产妇会阴伤口肿痛程度:实验组产妇中0级9例,Ⅰ级39例,Ⅱ级12例,Ⅲ级0例;参照组产妇中0级2例,Ⅰ级24例,Ⅱ级28例,Ⅲ级6例;经统计分析,实验组产妇的会阴伤口肿痛程度轻于参照组,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女性分娩是一个自然过程,给予产妇人性化分娩服务,让分娩回归自然是国际围生医学的发展方向[5]。我国临床中,行阴道分娩的产妇中,具有较高的侧切率;侧切会增加直肠括约肌的损伤程度,使产妇的疼痛感加剧,不利于产后泌乳及康复。实施侧切的目的是使胎儿尽快通过产妇的阴道口,缩短其产程时间,降低胎头所承受的压迫感,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6]。研究表明,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不会使第二产程时间增加,说明该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产妇正常分娩过程中,给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胎儿娩出过程中可对产道产生较为均匀的压力,且没有外界力量的阻碍,可大大降低会阴裂伤的发生率,从而降低产妇的分娩创伤性及疼痛感[7]。此次研究中,实验组低危正常分娩产妇给予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参照组给予常规接生技术,研究结果显示: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Apgar评分以及产时出血量与参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实验组患者的会阴侧切率低于参照组,会阴伤口肿痛程度轻于参照组,均P<0.05;这充分说明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孕妇正常分娩中的可行性及优势。
综上所述,对低危产妇实施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可促进自然分娩,降低会阴侧切率,减轻产妇的会阴肿痛感,值得推广。
[1] 王少芳,黄银英,章慧燕,等.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孕妇正常分娩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3):69-71.
[2] 沈卫英,楼建义,王春茶,等.会阴无保护接生技术在低危初产妇分娩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1):82-84.
[3] 戴宁.改良式低位产钳术联合无保护会阴助产技术用于自然分娩效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6):2666-2668.
[4] 王华英,薛谷一,张宏玉,等.传统用手扶持保护会阴与不用手扶持会阴接产方法的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8):4646-4648.
[5] 王晓亚,周春花.探讨无保护分娩技术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8):239-240.
[6] 武加利,李红,李敏,等.会阴无保护分娩技术的临床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15):71-72
[7] 赵丽萍,刘春霞,崔海峰,等.氧化亚氮吸入联合双侧会阴阻滞下无保护会阴接生对母婴预后的影响[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 8(25):152-153.
R7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7)23-014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