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2017-01-14马文斌黄绍琪
马文斌+黄绍琪
【摘 要】本文在实践经验基础上探讨了提升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论述从优化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三个方面提高药剂专业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药剂 职业能力 学科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148-02
伴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医药行业准入制度的完善和规范化,需要一大批经过专业职业技能训练的医药营销专业技术人才。目前,中职药剂专业就是为国家输送具有药品推销实践经验的人才。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深厚的药剂理论知识、扎实的药剂营销操作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应该提升药剂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才能达到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目标。本文在工作实践经验基础上,论述提升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目标,实现知识技能与职业道德之共生
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发挥着引导的作用。因此,提升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必需设计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有效性,是指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并且推动这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
目前,中职卫校课堂教学目标设计,主要关注在药物基本知识和药品销售技巧方面,也就是过于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和训练专业技能,对于职业道德、团队合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这些情感目标、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比较忽略。为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该关注三位目标的生成,把学生职业价值观和情感态度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确保知识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这三位一体目标的实现。
在中职卫校课中,一般教学目标的设计,在三维度应如此展开:知识目标应根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让学生掌握药物原料、各剂型、辅料的检测方法、检测要求、常规仪器使用方法,对学生检测各类药物专业技能展开全面训练。在情感目标上,应培养学生严格执行药品标准的意识。技能目标上,应该是培养学生严格执行药品标准的能力。
二、整合教学内容,推动“学科教育”和“职业能力”之互相融合
为了提高中职药剂专业课程的教学效率,教师应整合教学内容,推动“学科教育”和“职业能力”的互相融合,达到学科教育为了培育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应根据科学发展观思路,充分理解有关药物分析的定义与相关基本概念,教会学生学会查阅文献资料,选择合理的参考资料与书籍。
在中职药剂专业课程中,《药物分析》和《药物化学》经过整合之后的课程就是《药品理化分析技术》,这是中职药剂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这课程一共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就是总论部分,主要是基础知识和实验。第二模块就是各论,主要是各种药物种类,以及对药物分析的理论和实验过程。第三模块就是综合实训板块。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知道,最令学生感兴趣的知识板块就是理论,其次才是操作部分。在这一部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需要操作内容,之后比较感兴趣是“使用仪器分析药品的实验”、“对不同分类药物分析之实验”、“典型药物的分析和实训”。在这三组试验中,前两部分是单项实验,如用旋光仪的操作,去测定葡萄糖注射液的含量;操作永停滴定仪,去测定磺胺醋酰钠滴眼液的含量测定,这些实验,主要对学生操作单个仪器技能进行考查。
为了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中职药剂专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寒假和暑假期间,对社会上药品营销企业,开展一番深入的调研。通过这些措施,能帮助学生了解药品营销工作岗位应该需要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中职药剂专业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文化基础展开一番调研。根据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对原有药剂专业课程内容有效整合,确保药剂教学内容和药品营销岗位需要职业能力能够始终保持一致,使药剂教材内容与岗位贴近、与社会贴近、与学生贴近。
中职专业药剂教师,还应该注重药剂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互相结合、协调发展,以及建立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科学和人文互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特征,设计学习任务目标和问题情境。通过一个由易到难、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过程,逐渐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效率意识。目前,大多数在中职校药剂专业教师,都从医药院校毕业之后直接授课教书,很少有相关的药品营销工作经验,缺乏药品营销工作岗位所应拥有的职业能力。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难以培养出具有丰富药学基础知识背景和娴熟药学技能的人才。为此,学校可以有效利用医药企业所具有的资源优势,组建一支由药品营销专家、医药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专业课程教师共同建成的教学团队,一起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承担建设药品营销课程、开展实训教学的重任。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方面,可以利用学校之外的社区、药店、医院等一切社会资源,分阶段组织学生去医院、各种药品营销企业实习,享受药品调剂、营销、养护、储存、质检、药品营销等工作岗位的体验。通过药企岗位实训和校内实训互相交替融合,有效地利用社会实践教育资源开展药剂专业教育。
三、改革教学方式,提高药剂专业课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依赖于教师单一的讲授,学生学习主动性被抑制,培养解决问题能力也被忽略,为此教师应该改革教学方式、锻炼学生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或者讨论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讨论和分析有关药剂上的问题,从而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如教师可以在课堂讲授初期,对学生介绍一些典型药物的具体分析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在下课之后,共同讨论结构比较相近的药物,让学生在下课之后,自主查找与阅读资料。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分析的讨论方法,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拓展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讨论中,教师还可以教学生掌握纵横联系的思维方式,比较不同类型药物之间的共性,这样能提高知识的综合性与整体性,以及药剂专业知识的趣味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这几年来,在中等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获得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因此,在中职药剂专业中,可以推广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模拟药房、专业教室、实训室,根据药品营销岗位需要的职业能力特征,设计教学过程。如教师可以根据药品营销岗位职业特点,灵活采用引导文教学、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为学生设计一种“教学一体化”的情境,通过开展系统化、岗位化、项目化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具有高超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在开展情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采用药品营销为典型的例子,通过开展“知晓—理解—评价—行动”的四步体验式循环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技能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达到“知 、情、技”这三个教学目标之统一。如在讲述《药物分析》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的时候,可以列举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在药店比较熟悉的抗过敏药物。学生经过思考,自然回答出三大经典药物:青霉素、阿司匹林、安定。在讲述检查青霉素所含的杂质,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去医院打青霉素,为啥要先做皮试呢?这样学生能更好去理解青霉素的过敏源这一概念。如在对乙酞氨基酚和阿司匹林进行区分时候,可以用实物进行不同的鉴别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两者之间的差异。通过这一亲临其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的药物概念。
【参考文献】
[1]杨怀瑾.中职药剂专业课程整合教学有效性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8)
[2]叶桂存,李学靖,周剑涛,等.中职药剂专业实践性教学资源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0(17)
【作者简介】马文斌(1971— ),男,壮族,广西靖西人,大学本科学历,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临床医学。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