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职朋辈心理辅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7-01-14卢海英李辉全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卢海英+李辉全

【摘 要】本文从农村中职学生对朋辈心理辅导的了解度、认同度、参与度等进行调查,探讨朋辈心理辅导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农村中职学校推进朋辈心理辅导发展、促进农村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农村中职 朋辈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77-02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在同辈之间进行的心理辅导,因为他们往往是同学或朋友,有着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经验和价值观,他们更容易沟通,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也有利于辅导员自身的成长。农村中职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是在农村职校“留守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基础上开展的,为了更好地推进这项工作,促进全校学生心理健康及学校和谐发展,特采用问卷式进行调查。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横县职业教育中心学生,发放调查问卷450份,回收442份,回收率98.22%,有效问卷435份,有效率98.42%,其中男生225人,女生210人。涵盖全校学前教育、汽修、计算机应用等13个专业。为保证调查的真实性,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

(二)研究工具。自编的“中职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现状调查问卷”,有单项选择题也有多项选择题。

(三)调查过程。调查时间为2016年6月,开放式问卷调查与个人访谈相结合。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中职学生心理困惑时首选的求助对象。学生遇到困惑时求助对象的选择直接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所以首先要了解这一问题。由表1可以看出,中职学生遇到心理困扰时,“知心朋友”是他们最喜欢的求助对象,占71.89%;有35.09%的学生选择“家人”;只有32.83%的学生选择朋辈心理辅导员,但如果辅导员加强学习,扩大知识面,提高人际沟通技巧,密切与学生的情感联系,与学生建立纯洁的友谊,便可以得到更多学生的接受。另外,有19.63%的学生选择向心理咨询师求助,29.58%的学生选择向班主任或老师求助,这说明心理健康教育正逐渐深入人心,但对学校的心理咨询还有一定的顾虑。由此可见,要想改变中职学生心理普遍不佳的现状,朋辈心理辅导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二)中职学生喜欢向朋辈寻求帮助的原因。对“你更喜欢向朋辈(同龄人)寻求帮助的原因”进行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67.92%的被调查者认为朋辈心理辅导员与自己是“同龄人、有共同感受”,容易建立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亲密感情。其次,“好朋友、信任”排在第二位,占66.42%。此外,中职生有不少困扰来自自身生理变化和情感困扰,他们往往羞于与老师及父母沟通,或对老师或父母有一种排斥感,因而喜欢向朋辈寻求帮助。

(三)中职学生喜欢的辅导内容和交流方式。具体如下:

1.学生希望开展朋辈辅导工作的内容。由表3可见,趣味性高、参与性广的活动是中职学生最喜欢的,如心理素质拓展训练游戏等,这些活动趣味性强、吸引力大,学生积极参与,他们在游戏中紧紧相拥,相互鼓励,相互信任,相互帮助,不但提升了心理素质,而且宣传了心理健康知识。其次是同学与朋辈之间的交流活动,对心理困扰的同学给予更多的关注。这些都提醒朋辈辅导员学习和生活都要与学生融为一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做生活的有心人,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良情绪,以更好地为学生排忧解难。

2.学生喜欢的交流方式。由表4可见,对“需要帮助时,希望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这个问题,有86.98%的被调查者选择“QQ、微信等现代媒介”,明显高于其他选项。所以朋辈辅导员在做好“面谈”工作的同时,更要合理使用QQ、微信与学生交流。

(四)影响中职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主要因素。目前,只有32.83%的被调查者在需要帮助时会首选朋辈心理辅导员,这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校的稳定,要想顺利、科学地开展这项工作,学校就必须了解学生不求助的原因。

1.不喜欢向朋辈心理辅导员求助的原因。由表5可见,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专业能力不够并不是最大的问题,缺乏安全感才是学生最担心的,所以辅导员要加强品德修养,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另外,认为“无人员、场地、时间保证”的学生占28.25%。

2.性别对于开展中职学生朋辈辅导的影响。从表6和表7可见性别对于开展中职生朋辈心理辅导影响的差异,以及优秀朋辈心理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相对于男生而言,女生更认同朋辈心理辅导模式。因此,真诚热情、善于交流、活泼开朗、乐于助人、沉着稳重、有责任心的女生(见表7)应该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首选。

3.其他影响因素。调查发现还有许多其他影响因素,由表8可以看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担心朋辈将自己的隐私告诉别人”,也就是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个人素质;然后依次是“不了解朋辈,没必要全说”和认为“保留的内容不会影响辅导效果,不用说”,认为“有的信息不好意思说”也占很大比例,总的来说都是对朋辈不了解。

(五)在中职学校开展朋辈心理辅导的可行性。在本次问卷中,有49.89%的学生曾在心理遇到困扰时向朋辈心理辅导员求助过,并且效果也不错,这说明它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辅导效果见表9所示。

三、结论

第一,学校的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学生对其认同度、了解度、参与度、满意度还不算高。大约二分之一的被调查者曾向朋辈心理辅导员求助过,并且感觉也不错,可遇到心理困扰时大部分学生首选的求助对象却是“知心朋友”而不是“朋辈心理辅导员”,原因主要在于“担心朋辈将自己的隐私告诉别人”,而“知心朋友”是好朋友、彼此信任,所以影响朋辈辅导主要因素是辅导员诚实守信的品质。此外,“不了解朋辈”和无“人员、场地、时间”的保证也是关键的因素,这说明目前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推广力度不足。

第二,女生对朋辈心理辅导模式的认同度、渴望度、参与度更高。一般来说女生比男生早熟,更细心、敏感,能及早察觉同学的不良情绪,并且富有爱心与同理心,做事更主动积极,能耐心倾听,善于开导、安慰。女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更渴望有人及时疏导、宽慰,解开心中的疙瘩。

第三,开展朋辈心理辅导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朋辈是“同龄人,有共同的感受”,求助者在有共同语言的同学面前表露心声,感觉比较轻松,他们的很多想法或经历也是辅导员或者经历过或者听说过的,辅导员能设身处地地为求助者着想,甚至能从自己的经验教训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有些困扰羞于向长辈请教”,尤其是自身生理变化和情感的困扰,他们往往羞于与老师及父母沟通,或对老师或父母有一种排斥感。

第四,学生更认同QQ、微信等现代交流方式。随着现代科技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有免费无线Wlan覆盖校园,95%以上的学生一人一部手机,即使极少数学生没有手机,学校也开设有网吧供他们使用。

四、建议

第一,构建“心理辅导教师—心理协会—社团—班级”的多级朋辈心理辅导网络。即学校一级成立心理辅导中心,由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担任;心理协会成员包括社团、班级朋辈辅导员,总负责人为专职心理辅导教师。

第二,建立完善的朋辈心理辅导员选拔和培训制度。以女生为主要选拔对象,着重考察申请者是否具备以下品质:诚信待人,勤奋好学,热情开朗,善解人意,真诚友善,关心他人,亲和力较强;对朋辈心理辅导有一定的理解;善于沟通,具备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能力;具有组织学生团体活动的经验和能力。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可以以团队心理辅导的方式进行,也可采用个别形式。

第三,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制度。根据制度对辅导员进行规范与奖励,既提高他们的责任感,也可以使他们及时发现工作中优点与不足,并在工作中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辅导效果。

第四,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结合中职生心理及学业特点将心理健康知识融入生动有趣、充满挑战的活动当中,让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不但身心健康成长,而且提升对朋辈心理辅导的了解度和认同度。这些活动包括心理健康知识竞赛、心理健康墙报、心理剧、团体辅导活动和心理互助小组活动等。

第五,建立以宿舍、班级、学校为单位的QQ或微信等现代网络群。网络心理咨询过程中来访者可以用虚拟的身份登录,这样可以突破时空界限,来访者可以在比较轻松的环境下表露自我,对难以启齿的事情或性格内向或有交往恐惧的学生来说,这种咨询方式是最佳的;并且无论是声音还是文字,都可以长久保留在手机和电脑中,辅导员和来访者有更多时间对问题进行思考,对阅历贫乏、专业知识不足的辅导员来说,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有时间请教专业教师;另外,击键本身就有宣泄情绪的功能,有利于来访者舒缓情绪压力。所以利用网络心理咨询匿名性、便利性、有效性的特点,开展朋辈互助活动,往往比其他方式更为有效。

【参考文献】

[1]成静.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2

[2]甘诺,严红艳.中职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的调查与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07(12)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研究
浅析班主任工作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探究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共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