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化”教学模式在《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7-01-14何国明
何国明
【摘 要】本文基于“双化”教学集“教、学、做”于一体的特点,结合金属工艺学的课程特性,提出采取明确三大目标、设计分解项目、制订训练计划、分组完成项目等策略,在金属工艺学中推行“双化”教学模式,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关键词】金属工艺学 “双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B-0047-02
传统的工学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通常采取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操作训练相分离的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理论与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不配合,整体教学效果不佳。针对《金属工艺学》这门课程,教师有必要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双化”教学模式,把理论与实践进行对接,实现工学结合,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双化”教学模式内涵与特征
(一)“双化”教学内涵
“双化”教学简单说就是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工作实践进行联系与对接,促进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渗透的教学模式。这种“双化”展开来说就是在工作车间搭建教学课堂,在车间内传授理论知识,将零部件生产过程带入教学课堂,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来传授理论知识,达到使实践技术操作与理论教学共同促进的教学目标,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双化”教学模式集“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刻、灵活地掌握基本理论,而且能培养学生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双化”教学模式的特征
1.项目导向性,任务驱动性。“双化”教学使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效融合,既有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又有实践操作下的理论升华,这样的教学特点必然需要以特定的项目为导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项目,指明项目目标,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向学生布置任务,学生在具体的目标和任务的驱动下逐步实践各项操作、执行各项任务,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往往更有积极性、更富激情。
2.工学交替,生动且趣味性浓。理论与实践并进模式下既涉及理论教育,又关系到实践动手操作,学生学习不再局限于单调的教学课堂,而是走向企业车间、工作基地。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理论学习,又涉及实践锻炼,形成了一种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创造一种生动性、趣味性的教学课堂。
工学交替模式下的“双化”教学模式适应职业教育,能够使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完美结合,特别是一些工学科目,将这一教学模式应用其中能够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双化”教学模式在《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金属工艺学是研究金属机件加工与制造方面的综合型技术学科,具体包括金属机械部件的加工工艺、结构工艺特点等。通过该课程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它是一门典型的工科学科,具有一定的实践性,但其实践操作又需要有理论支持。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就要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既能扎实地掌握相关理论,又能在理论指导下动手实践,对此可以采用“双化”教学模式。
(一)明确目标,“双化”推进
“双化”教学模式的应用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结合《金属工艺学》科目的特点设定三个教学目标。
目标一。学生通过学习此课程明确各类金属材料的性能、性质、成分、结构、功能、作用等,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目标二。在了解材料性能的基础上科学地利用与加工材料,掌握特殊金属零部件的加工工艺、工艺设计流程,以及如何根据材料的结构、形状与性能等来加工该材料。指导学生能够灵活、充分地利用理论,通过理论指导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即科学利用理论来提高金属加工质量。
目标三。学生在车间与课堂间,经过同步开展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实践操作之后,能够逐渐具备金属材料加工能力,能够适应未来岗位需求,成为用人单位所需的人才。
以上三个目标之间具有层层递进的关系,教师应该在这种层次递进目标的指导下选择设计项目,并对应分配任务,这样才能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达到“双化”教学模式独有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项目,分解实施
根据“双化”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分析可以看到,该教学模式是以一定的项目为基础展开的教学,因此,需要立足于项目教学法的理论和要求,来进行项目设计,同时,要科学分解该项目。例如,可以从《金属工艺学》课程中进行教学项目选择,可以将轴承零件的加工与制作作为项目教学内容,围绕此内容来细致地规划任务,再逐步开展教学。
对已有的轴承零件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分解,设定明确的教学任务,具体包括轴承的性质、功能等的分析,轴承材料的选配,轴承结构设计,轴承强度检验以及轴承的工艺加工等。
(三)制订计划,训练能力
项目确定后逐步对学生进行项目能力训练,即根据每一个教学任务的具体内容、特点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轴承部件加工任务中,应该设定以下能力培训计划,学生参照生产的具体情况来探索轴的运行条件、性质特征与功能需求等。能够根据轴的构造及其功能来选择材料,掌握轴的加工流程以及工艺方案。
为了达到这一能力训练目标,实践教学计划,教师则可以逐步尝试以下教学方法:(1)搜集资料。要求学生自行上网或深入企业等搜集有关轴类部件的资料,从中掌握轴的具体类型、材料性质、结构特征以及生产加工的工艺标准等,通过组织企业生产基地的加工训练来逐步培养学生掌握轴的工艺制造流程。(2)调研实训。学生主动走向企业对轴零件进行调研,从中学习轴的相关性质、功能、加工工艺等,对各类加工工艺进行对比分析,跟随企业生产车间,在已有的调研资料、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轴加工操作,并将学习过程写成报告,同时,完成文献资料搜集以及参数计算等工作。
整个的调研与实训过程涉及到学校的教学课堂,又需要深入企业车间,这是工学相互促进的过程,其中要做好不同场所的任务分配,例如,教学课堂应倾向于轴的性能分析、理论分析以及工艺流程设计等,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企业车间则倾向于轴的生产、加工、制造等实践工艺的培养。
无论是校内课堂还是校外实训,最关键是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而且要尽量建立课堂与车间的链接,让理论与实践妥善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达到课上学习与课下实践的完美对接,从而达到预期的“双化”教学目标。
(四)分组实践,共同成长
立足于已有的课程教学目标,以及所设定的学习项目,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教学方法,也就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让个小组负责某个学习项目。结合已有的理论知识来编制学习计划,同时编排实践步骤。
例如,轴加工项目中,可以先让学生深入、细致地剖析轴的性质、功能与作用,在小组内部进行轴的结构设计,同时画出草图。充分利用小组团队力量,进行内部交流、探讨,通过讨论交流最终获得最合理的结构设计方案,再逐步完成轴的设计、加工、制作等任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为各小组设定时限,以此来监督学生高效学习和工作。
三、“双化”教学模式下的金属工艺学教学效果
“双化”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单一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学形式,通过设计特定的项目目标、学习任务,巧妙地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与车间实训中。每一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训练计划,能够以更为专注的态度来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也能更好地施展才能,在整个学习与实践中收获了成就感、找回了自身的价值,同时,随着课堂与实践的对接,学生在实践与理论的切换之间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能够更为深刻地体会到不同金属部件的性质、功能以及结构特点。整个教学课堂生机勃勃,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度提高。学生不仅更加扎实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同时,也培养了职业能力。
“双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培养,能够更快地走向工作岗位,灵活地掌握相关技术,从而满足企业与个人发展的需要。
“双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实现了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互指导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运用这一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取、积极创新,扩大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力,使其充分发挥对各个科目教学的辅助作用,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贾永.积极推进工学结合办学模式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7)
[2]曹晔,汤生玲.中国职业教育产教结 合形式的探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9)
[3]臧红梅.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模式初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5)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