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江海难觅踪影

2017-01-14陶灵

红岩春秋 2016年12期
关键词:川江江中布里

陶灵

有关古代川江海损事故的传说,多有些玄乎。

蜀国一个叫黄齐的人乘船经过三峡,船被浪翻,他掉进水里,被水冲到浅滩,就像有人在背后推他一样。到了岸上,黄齐回头一看,是位老人在推他,但转眼就不见了。而救他的老人,他5年前在朝天岭见过,当时老人对他说,你5年之后会有大难,我一定救你。

唐代中期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别驾李惟玉乘船东下,船到三峡,船舵被礁石折断,失去航向而撞石沉没。李惟玉落入江里,危急之际,他全力念诵《金刚经》,忽然看见一支木桡顺流漂来,便急忙抓住,浮游到岸边脱了险。

当然,此类传说,不过是些述异故事。然而,川江水急滩险,自古以来沉没船只不在少数,且场面惊心动魄……

川江最早沉没的中外轮船

19世纪末,川江开始有外国人驾驶轮船试航。1900年12月27日早上7点,一艘德籍商轮“瑞生”号装载旅客约200人,其中有34位外国人,从宜昌启航溯江上驶,探寻川江航道。瑞生轮长64米,吃水近2米,为当时川江最大、性能最优的商轮。

瑞生轮是德国第一艘行驶川江的轮船,为确保航行顺利,德驻华机构派了有丰富航行经验的兵舰舰长布里台格任船长,雇用张麻子等几位川江有名的滩师领航。上午11点,瑞生轮驶入崆岭滩航道,滩中大小礁石裸露,犹如石林,行船极险。布里台格船长下令停泊滩下,派大副韩狄克森和滩师张麻子乘木划子去探水深。他们回船后,张麻子报告:水太浅,瑞生轮长达60多米,吃水又深,根本过不了。傲慢的布里台格船长不仅不熟悉川江航道,从内心也不相信中国的土领江(滩师),又派大副单独去探路。大副回来后报告的结果一样,固执的布里台格船长仍然起锚过滩。

当船行驶到崆岭滩江中礁岩二珠附近时,航槽狭窄,江面漩涡翻滚,张麻子知道江中有暗礁,引航避开,让船对着二珠驶去。布里台格船长以为张麻子有意撞岩,把他打下驾驶台,亲自扳舵转向,迎流上行。大约行驶5分钟后,船底猛地撞上暗礁。布里台格船长马上命令开倒车,几分钟后,轮船摆脱暗礁,顺流而退。但前舱底部已破,水直涌入舱,前部开始下沉,船尾上翘,螺旋桨露出水面。船长想移船靠岸、下锚停泊,已不可能。最后瑞生轮船头入水,船尾完全翘起,倒立在江中,乘客纷纷落水。随即,船的动力蒸汽锅炉爆炸,后舱被炸毁,整船很快沉入江底,在水中发出“嘶嘶”的声音。

瑞生轮是当时川江最大、最优的商轮,备有救生带,出现险情后船员便分发给乘客,但数量不够。乘客中有两位传教士没得到救生带,他俩镇静地随船下沉,因为会游泳,幸运地被救上岸。船上有两只救生木划子,没得到救生带的中国水手坐着划子逃生。第一只木划子放到江中时,因为离轮船尾部太近,当时船尾还没有翘出水面,木划子被螺旋桨卷起的浪子掀翻,12名水手不幸落水毙命。第二只木划子被激流冲下滩去,由救生红船把木划子里的水手救到岸边。

救生红船因船身涂有醒目的红色而得名,清代早期开始由官府出资设置,停靠在川江各个险滩的岸边,专职施救遇险船只。瑞生轮的乘客落入江中,尽管绑着救生带,但川江水流湍急,没有红船的得力相救很难获生。布里台格船长最后一个离船,当他跳入江中时,已没有任何救生物品,救生红船也正满载乘客划向岸边,他很快被江中的漩涡吞噬。瑞生轮上的外国人,除布里台格船长外,其余全部获救,死亡的都是中国乘客和船员,约20人。这是川江遇险沉没的第一艘轮船,也是第一艘外籍轮船。

利川轮是川江遇险沉没的第一艘中国籍轮船。1914年,川路轮船公司在重庆白象街成立,选择了上海求新造船厂,打造浅水轮两艘,当年10月接回川江。其中一艘取名“利川”号,与1898年第一艘成功首航川江的轮船同名。

1915年2月,因水枯,利川轮与川江轮船公司、嘉宜瑞庆轮船公司的轮船分段航行川江宜渝段。利川轮航段为秭归青滩至云阳兴隆滩之间,客货实行搬滩。刚运行不久,在云阳城下游附近,利川轮便撞断了螺旋桨。从重庆请去师傅修理,两个星期后修复,继续分段航行。

不料,3月27日,利川轮在秭归泄滩全力上驶时,船底擦挂在暗礁上,一下子破了20多个洞,水直往里灌。船员们立即施救,把木船绑在船胘边撑扶,才使其没有下沉,等待救起。

谁知,4月10日,当地春汛水大发,利川轮竟飘到下游深水处沉没了。

民生公司惊心海损大灾难

1937年至1945年,川江共有23艘轮船沉没。其中,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竟有19艘。民生公司从1926年11月开行第一艘轮船以来,到1949年,发生了31起重大海损事故,平均每年就有一起。在民生公司沉没的19艘轮船中,有两起海损大灾难更是惊心动魄。

抗战中宜昌失守后,西迁的物资和军政人员、前线伤员,退聚在西陵峡平善坝、南沱、三斗坪一带待运。

1942年2月4日,民生公司民熙轮在三斗坪装运军人和伤员。因急于回到四川大后方,军人和伤员不听船员劝阻,纷纷自行拥上轮船,乘客竟达到900多人,超载近一半。开航上驶20多公里后,民熙轮来到川江著名险滩秭归青滩,需绞滩才能过滩。施绞过程中,由于轮船严重超载,荷重太大,船体重心向左倾斜而侧翻,瞬间沉没,全船乘客和船员只有100人左右获救,有800多人葬身江中。

1944年3月5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冯玉祥与夫人一道,乘民生公司民裕轮从重庆城区去江津县(今重庆江津区),宣传动员民众参加节约献金救国活动。轮船上行至巴县小南海(今属大渡口区)航道时,因江浪汹涌,颠簸厉害。随行的江津地方官员告诉冯玉祥,这里常有船只遇险,丧命的多。冯听后,便在船上写下一首打油诗:

小南海,在江心。船破坏,淹死许多人。革命为除人民害,到此险滩最要紧,三万大军携工具,开凿山石水平稳。真正为民谋福利,实行主义之根本。

猜你喜欢

川江江中布里
“江中”大健康布局前路茫茫
每个女孩都是公主
《川江往事》
第四章 暧昧之价(下)
西西里意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