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轻视精神帮扶
2017-01-14王春生
王春生
对学生物质层面上的帮扶,虽然能够有效缓解其经济压力,却未必能解决因贫困所带来的心理问题。敏感、自卑、自我封闭的心理状态在家庭贫困学生中并不少见。这些问题若得不到及时疏导,就有可能对学生个人成长带来较大影响,甚至会引发严重后果。因此,对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应该做到精神和物质并重。
陈龙的父亲因工伤丧失了劳动能力,爷爷、奶奶体弱多病,家中还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弟弟,家庭十分贫困。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学校为其减免了相关的杂费,我还为其争取到了一个勤工助学岗位,以保障他在学校的基本生活。可是,接受资助的他仍然低着头、闷闷不乐,似乎在抗拒着什么。
为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我从陈龙的好友张斌那里侧面了解到一些情况。原来,陈龙一方面想得到相关的资助和助学岗位;另一方面,他不太愿意在众目睽睽之下,为了每月150元的“薪酬”去为别人服务,觉得这样会使自己“低人一等”。为了帮助陈龙缓解心理压力,我决定邀请他参加微视频拍摄活动,通过文体活动来潜移默化地引导他走出心理阴影。
经过同学们的不懈努力,微视频拍摄的前期筹备工作基本完成。这一过程中,从题材的选取到人员的分工,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只有在确定男一号时,我说服大家,坚持让陈龙来演。理由有三:其一,陈龙有参加勤工助学的经验,符合我们拍摄的主题——青春、奉献;其二,陈龙性格沉稳,不苟言笑,符合男一号的“耍帅卖酷”的特性;其三,陈龙手比较巧,手工活做得漂亮,符合剧情的需要。我把这一消息告诉了陈龙,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这个微视频的主题就是用实际行动去奉献社会、服务大众,展现中职生的风采。我认为你完全有这个能力来完成这次任务,不要畏畏缩缩,要用心去真诚奉献,用情去本色演出,相信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我只字未提贫困给他带来的烦恼,只是为了保护他的自尊心。
拍摄开始后,随着一个个场景的转换,一个个故事的展开,一个个片段的完成,同学们的关系也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由最初面红耳赤的争吵到心平气和地相互商量。陈龙的变化更是让大家赞叹不已,他由最初的被动参与到后来主动为拍摄出点子,由最初的谨小慎微到后来的激情飞扬。他的改变赢得了同学们一致好评,大家齐夸陈龙性格好,易相处,演得好,真性情。等到微视频杀青的时候,我约谈陈龙,问他的感受。他说:“老师,我明白您的苦心,谢谢您。通过微视频的拍摄,我能够走向社会,服务他人,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获得了他人的理解,感觉没有什么难为情或低人一等的。贫苦只是暂时的,我可以用自己的汗水去有尊严地活着,没有什么不敢面对的。老师,真的谢谢您。”我满意地点点头,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从此,陈龙变得更加阳光开朗,关心集体,帮助同学,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渐渐成了学生眼中的“小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