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创重庆电力的三个爱国企业家

2017-01-14邓颖

红岩春秋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电灯电厂重庆

邓颖

重庆自古藉舟楫之便,商贸繁荣。早在唐宋时期,重庆就是年征商业税最多的八大城市之一。清朝乾隆年间,重庆已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商业城市。1890年,重庆被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后,现代工商业逐步发展,对电力有了需求,现代电力工业应运而生。

1906年11月25日,重庆第一个100千瓦发电厂首次对外照明供电,现代文明之光初照渝州古城。1908年,重庆第一家民营电力公司——烛川电灯公司成立。次年9月4日,容量400千瓦的新电厂投运发电,向重庆市区供电,开启了西南地区商业供电的新纪元。

重庆首个电厂和首个电灯公司的建成发电,是晚清时期众多民族企业家和重庆商务总会共同努力的成果。其中贡献最大的是刘沛膏、李耀庭、赵资生3位爱国企业家。

毁家办电厂的刘沛膏

刘沛膏是重庆电力工业的开创者,他不惜变卖自己的全部田产,倾其所有创办了重庆第一个电厂;他大力倡导,组织集资,创建了重庆第一家民营电力公司——烛川电灯公司。

刘沛膏,出身绅商人家。因见清朝政府腐败,列强侵略,民族经济薄弱,受到洋人盘剥,在中学读书时他就立下了振兴民族经济,实业救国的志愿。1895年中学毕业后,他报考了上海南洋实业学校,学习经济,以图今后兴办企业,实业救国。在上海学习期间,他不仅勤奋学习经济科学知识,还认真考察了上海工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状况。他发现外商在上海兴办电灯公司,繁荣夜间商贸,方便居民照明,备受商家和市民欢迎。他于是萌发了自办民营电力企业的志向,并在上海了解了电厂所需的经费、设备采购及建设运营等有关事宜,为今后办厂预作准备。

1899年,刘沛膏从学校毕业回到重庆,立即着手筹划资金,谋办电厂。他不顾投资风险和得失,将自己的全部田产卖得白银10万两,全部作为办厂的初始资本。因资金有限,他又邀约绅商尹德均投资白银7万两,在重庆创办了“工商事务部筹备处”,作为举办电厂的办事机构,正式进入电厂策划、建设阶段。他亲赴上海,依靠同学、朋友与上海的有关洋行联系商谈电厂设备购制和建设工作事项。

那时我国科技十分落后,民族工业薄弱,发电设备全靠进口,不仅设备紧俏,而且价格昂贵。经过初步测算,刘沛膏筹集的17万银两,不足建厂之需。于是他只好回到重庆,再次筹集资金。1903年他又邀请到著名的西南工商巨擘李耀庭和著名企业家赵资生投资入股,筹足资金,向当时重庆地方政府主管部门川东劝业道申办电厂。

又经过3年的努力,三下上海,1906年,刘沛膏的同学终于在上海一家洋行找到了100千瓦直流发电机一部。他立即赶到上海将该机组购买运回重庆,同时约请洋行技师进行安装和运行维护,选定重庆城区太平门仁和湾普安堂巷集义公会地界作为建厂厂址,电厂安装建设很快完成。

恰逢同年11月25日是该厂4个股东之一的李耀庭70寿辰,刘沛膏鉴于李耀庭在电厂筹建的关键时刻大力投资,同时李耀庭又是重庆商务总会首任会长,西南首富,在其生日寿宴上供电照明,必然轰动,有利于电力这一新生事物的发展。故决定将“工商事务部电灯厂”的首发日期选定在李耀庭寿诞当日,并向与电厂相距不远的太平门绣壁街云贵公所地界的李耀庭公馆架设供电线路,在其府院、寿堂、戏台装设照明电灯50盏。

11月25日举办寿庆时,100千瓦发电机首次正式启动,李府50盏明灯高悬,大放光彩,盛况空前,轰动山城。这是古老渝州点亮的第一束现代工业文明之光。刘沛膏从1899年毁家投资办电开始,历经7年的艰苦努力,终于结出丰硕之果,圆了他的电力之梦。

李耀庭70寿庆足足举办了一个月,李府的50盏明灯也照了一个月。从此“电灯”这个新奇事物,在重庆大街小巷传开。每到亮灯时分,附近百姓纷纷前往李府围观,啧啧称奇。由于对电的知识不足,当时民间将电灯称为“燃灯”(即不用灯油、火烛,自己点燃之灯)、“夷火”(即夷人、外国人、洋人传入之火、电火,可替代灯油)。

寿庆活动结束后,电厂即向太平门附近街区商店供电照明。这是西南地区首次对外供电,重庆电力工业由此发端。从此重庆下半城商业繁华街区,夜间有了电灯照明,这是当时重庆城市一大景观。长期寓居重庆,号称“晚清第一词人”的四川著名诗人赵熙在《渝州》一诗中描绘:“路长知水性,山转见渝州。雨意频看月,江声健入秋。巴歌云外峡,夷火树边楼。出入停三日,中年始识愁。”诗中“夷火”即电灯。

随着首个电厂的试办成功,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用电需求不断增加,100千瓦机组的发电量已满足不了用户的要求。为此,刘沛膏又于1908年约集尹德均、刘秉衡、曾光耀等商家,发起筹建烛川电灯公司。在重庆商务总会首任会长李耀庭和第二任会长赵资生的大力支持下,由重庆商务总会出面组织发动工商企业家认股集资,共募集资本金31万元。同年呈报清政府农工商部审核备案,批准给予该公司经营电灯事业的专利权30年。由此烛川电灯公司正式成立,成为重庆首家民营电力公司。

由于所集资金不足建厂之需,刘沛膏等人又向重庆各商帮招募股金,资本金增至61万元。他随即向上海洋行订购了德国产200千瓦蒸汽直流发电机2部、兰开夏锅炉2台;请上洋行代雇德国工程师李特勒承包电厂工程建设。新厂址仍设在“工商事务部电灯厂”地界内扩建。然而,李特勒为获高额薪金故意拖延工期,且工程质量低劣。公司工程质量监理刘明光坚持要求其返工,李特勒脑羞成怒,将刘打成重伤。现场施工工人群起罢工抗议,赶走李特勒。这是中国电力工人运动史上第一次有组织的并取得完全胜利的罢工斗争。

此后,公司改聘中国工程师负责工程建设,于1909年9月4日建成发电。共架设输电线路5条,长约5公里,供电区域扩展到下半城的白象街、陕西街和上半城的都邮街等部分商业繁华街区,供500-600盏电灯的照明用电。每晚6点半到12点半为供电开灯时间,市民每到夜晚都成群结队,齐聚街头,观看“燃灯”“夷火”欢呼雀跃;有的市民还相约到电灯下玩纸牌,弹琴咏唱。夜市随之出现,商业开始繁荣。这是西南地区首次对外商业供电,重庆电力工业也初具规模。

刘沛膏在烛川公司的筹建、招股集资、设备购制、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都是策划者和实际主持者,出力最多,贡献最大。但由于他在创办首个电厂时耗尽家产,电厂发电2年间又因投资成本高,经营收入也不多,因而对烛川公司实际投资占股很少。烛川公司发电经营后,他既不是董事会成员,也未负责公司的经营管理工作。这显然对其不公,但他处之淡然,默默退居幕后。

刘沛膏为实现多年电力梦想,前后业经10年的艰苦创业,可惜在晚清和民国的重庆、巴县地方史志典藉中,对其事绩都鲜有记述,以致人们至今不知他的生卒年月,这实在是令人遗憾。

点亮重庆首盏电灯的西南首富李耀庭

李耀庭是清末著名金融家、企业家,西南首富,重庆商务总会首任总理(会长)。他是重庆第一个电厂和第一家民营电力公司的大股东,又是招股集资的组织发动者,为办电厂的资金筹集发挥了关键作用。

李耀庭(1836-1912),云南恩安(今云南省昭通市)人。自幼家贫,失学务农,习过弓马。十几岁即外出谋生,加入马帮。1856年,他参加清军,因作战勇猛,升任游击、都司等军官,获得候补县官功实禄,改捐郎中,封孝义大夫。1865年弃军经商,1880年到重庆投靠“天顺祥”票号老板王兴斋,任重庆分号管事。他善于理财,经营有方,重庆分号迅速发展成为“天顺祥”的业务指挥中心,并推动全国业务发展。到1901年,“天顺祥”的分号就扩展到全国15个省的16个城市,成为南方票号之首。李耀庭因贡献巨大而分得巨额红利,其独资经营的“祥发公”盐号亦发展为川东最大的盐号,营利颇丰,他遂发展成为西南首富。他还投资兴办石油企业、丝纺厂和川江轮船公司等民族企业,促进了重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李耀庭因经营需要常奔走各大城市,了解到电力对人民生活和发展经济的好处,因而对投资办电十分重视,给予大力支持。1903年,在刘沛膏筹办电厂遇到资金困难时,他大力投资,成为该厂4个股东之一,解了燃眉之急。1906年,在他的生日宴庆上点亮了重庆的第一盏电灯。1908年,在刘沛膏筹组烛川电灯公司时,他不仅带头大力投资,成为大股东,而且以重庆商务总会首任会长的身份,号召广大工商企业家投资认股,使公司能筹足资金,顺利建成发电。他是开创重庆电力的重要企业家。

1892年,他与云南、贵州籍绅商联名成立云贵公所,于次年在太平门绣壁街正式挂牌,他任会长。1904年按照清朝政府颁发的《商会简明章程》规定,重庆与上海、广州、天津、汉口、烟台等城市获准设立商务总会。同年10月,重庆商务总会正式成立,李耀庭被推选为首任总理(会长)。

清朝末期,李耀庭和儿子在佛图关附近高地鹅颈项建别墅园林,可览两江风光。该园以其一生信奉的“信而好礼”之意而命名为“礼园”。重庆解放后,李耀庭后人将“礼园”捐献给人民政府,1958年改建为“鹅岭公园”,对外开放。

大力投资电力的商会会长赵资生

赵资生是清末著名工商企业家,重庆商务总会第二任会长。他是重庆首个电厂和第一家民营电灯公司的大股东,又是电灯公司招股集资的组织发动者,为解决资金难题,他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为重庆电力工业的开创,作出了重要贡献。

赵资生(1860-1942),重庆江北县(今重庆市渝北区)人。出身贫苦渔家。他12岁即在一家苏货商铺当学徒,满师后留店帮工。后自筹资金,经营苏货生意,先后开设棉纱字号、干菜字号等多家字号。由于善于理财,精打细算,又讲诚信,因而赢得了信誉,经营不断发展。他文化不高,但善于搜集信息,掌握时局社情,努力使企业经营发展适应社会需要。清末重庆水运发达,运棉方便,棉纺织业日益发展,但均系手工,难以抗衡洋布。对此,他于1906年在南岸五桂石建设机器织布厂,质量与成本均可与洋布匹敌。

赵资生熟悉国内外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深知电力对发展工商业,满足人民需求的重要作用,大力支持创办电力事业。早在1903年刘沛膏筹备首个电厂遇到资金困难时,他即投资入股成为该厂4个股东之一,使该厂能在1906年建成发电。1908年,刘沛膏筹建烛川电灯公司时,他不仅带头投资,还在公司的两次招股集资中,以重庆商务总会第二任会长的身份,积极组织发动企业家投资,使资金迅速筹集。

赵资生还勇于和不法外商斗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1904年,英商立得洋行开办的华英公司与清政府谈判,骗夺了江北厅石斗沟煤矿的开采权与铁路修筑权,大肆掠夺我国煤炭资源。重庆江北、巴县(今巴南区)士绅,鉴于矿权、路权丧失,国家民族利益受损,纷纷起而反对,民怨沸腾。赵资生挺身而出,站在斗争前列。他于1905年与士绅杨朝杰、文化成等人集资创办江合矿务公司,与华英公司进行收回煤矿开采权和铁路修筑权的斗争。

经过赵资生等人长达5年的据理斗争,英商终迫于各方压力,于1909年7月,同意废除原矿权、路权合同,签署了《江北厅收回矿权合同》由江合矿务公司出银22万两,购回英商开设的煤窑、工厂、设备、房屋等产权,由江合公司接管经营,取得了斗争的胜利。由于这是当时少有的涉及外商斗争的胜利,四川总督特奏请清朝政府为有关官吏、绅商行赏,赵资生带头斗争,出力最多,奖赏五品顶戴。

赵资生为人正直,为保护国家利益勇于与外商斗争,得到了工商企业家的拥戴。在李耀庭任期满后,一致推选他为重庆商务总会第二任会长。他任会长后,对振兴重庆商贸,发展实业,服务市民,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责任编辑:周瑞丰)

猜你喜欢

电灯电厂重庆
下饺子喽
电厂热工控制系统中抗干扰技术运用分析
电灯突然不亮了
西红柿小电灯
数说:重庆70年“账本”展示
电灯是谁发明的
电厂烟气脱硝装置对锅炉运行的影响研究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
视觉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