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01-14谭贵芳刘智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9期
关键词:索拉非尼癌栓门静脉

张 翼 高 众 钱 永 张 猛 谭贵芳 刘智刚

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效果分析

张 翼 高 众 钱 永 张 猛 谭贵芳 刘智刚

目的 分析索拉非尼联合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肝癌伴PVTT患者, 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24例。对照组单纯予以TACE治疗,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索拉非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3.3%,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4.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515, P=0.0292<0.05)。研究组手足皮肤反应发生率、腹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8182、9.3750, P=0.0000、0.0021<0.05);两组患者口腔溃疡、高血压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000、2.0870、0.1368, P=0.0736、0.1485、0.7115>0.05)。结论 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肝癌伴PVTT的临床疗效, 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肝癌;索拉非尼;门静脉癌栓;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癌进入进展期阶段后会对门静脉造成侵犯, 进而导致PVTT形成, 相关研究发现[1], PVTT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短, 必须尽快采取治疗措施。目前, 介入治疗已经在肝癌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TACE所取得的治疗效果受到了临床方面和多数学者的一致认可, 其在肝癌伴PVTT的治疗价值备受肯定[2]。索拉非尼属于多靶点的一种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 临床实践证实, 本品可使肝癌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3]。本文选取本院收治的肝癌伴PVTT的患者48例进行分组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肝癌伴PVTT的患者48例进行研究, 全部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与分期标准》[2], 并经3期增强CT扫描确诊为PVTT, 未纳入药物禁忌证、接受中药治疗、广泛散在弥漫型肝癌等患者。其中男26例, 女22例, 患者年龄34~78岁, 平均年龄(56.5±7.5)岁。Child-Pugh分级:A级46例, B级2例;PVTT类型:主干25例, 一级分支16例,二级以上分支7例。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予以TACE治疗, 常规进行经股动脉穿刺操作, 采用超选择性或选择性插管插入至肿瘤供血血管之后, 将化疗药物经导管注入, 采用明胶海绵、聚乙烯醇、碘化油作为栓塞剂, 采用5-氟尿嘧啶(5-Fu)、铂剂、表阿奇霉素作为化疗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用量, 无需统一剂量。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索拉非尼(商品名:多吉美,注册证号:H20110599, 规格:化学药品, 0.2 g), 开始服用时间为治疗前1周或治疗后2周, 剂量为0.2 g/次, 2次/d。观察治疗期间患者口腔溃疡、消化道出血、高血压及手足皮肤反应、腹泻等不良反应情况。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3个月后依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对肿瘤变化进行评价, 其中完全缓解(CR):目标病灶完全消失, 维持>4周;部分缓解(PR):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 维持>4周;病灶稳定(SD):基线病灶长径总和缩小≤30%;病灶进展(PD):基线病灶径总和增加≥20%或出现新病灶。疾病控制率=(CR+PR)/总例数×100%[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中CR 6例, PR 7例,SD 8例, PD 3例, 疾病控制率为54.2%;研究组患者中CR 8例,PR 12例, SD 3例, PD 1例, 疾病控制率为83.3%。研究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515, P=0.0292<0.05)。

2.2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手足皮肤反应发生率为62.5%(15/24), 腹泻发生率为54.2%(13/24), 口腔溃疡发生率为12.5%(3/24), 高血压发生率为8.3%(2/24), 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20.8%(5/24);对照组未出现手足皮肤反应、高血压、口腔溃疡, 腹泻发生率为12.5%(3/24), 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6.7%(4/24)。研究组手足皮肤反应发生率、腹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8182、9.3750, P=0.0000、0.0021<0.05);两组患者口腔溃疡、高血压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000、2.0870、0.1368, P=0.0736、0.1485、0.7115>0.05)。

3 讨论

肝癌伴PVTT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30%左右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首次诊断过程中就可发现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情况。若不及时进行科学对症的临床治疗, 患者的最长生存时间不足4个月[5,6]。PVTT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生物学特性之一, 其对患者的生存时间影响非常严重。所以, 针对肝癌伴PVTT的患者, 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对提高临床效果, 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就目前而言, 可供临床选择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例如分子靶向治疗、放射治疗、TACE、外科手术切除等[7,8]。有关研究证实[9], 肿瘤切除联合门静脉癌栓取出术的治疗方法, 可使患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特别适用于合并门静脉主干之上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另有研究发现[10], TACE可显著提高肝癌伴PVTT的临床治疗效果, 且安全性高, 其可对局部肝脏病灶进行有效控制, 减轻临床症状。考虑到肝癌患者远处转移和局部复发的几率较高, 单纯手术治疗的方法,术后复发风险较大, 而且TACE的整体治疗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 肿瘤复发、转移及残余组织会对患者总生存期产生影响。

索拉非尼是一种经过口服给药的多激酶抑制剂, 其可使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得到显著延长。本次实验结果发现, 研究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83.3%,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4.2%,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515, P=0.0292<0.05)。提示在TACE治疗基础上, 联合索拉非尼可进一步提高肝癌伴PVTT的临床疗效。应用索拉非尼治疗过程中, 患者易出现腹泻、手足皮肤反应等不良反应。本次实验也进行了证实, 研究组手足皮肤反应发生率、腹泻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1.8182、9.3750, P=0.0000、0.0021<0.05);两组患者口腔溃疡、高血压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000、2.0870、0.1368,P=0.0736、0.1485、0.7115>0.05)。鉴于此次实验选择的病例数量偏少, 索拉非尼口服给药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还需要临床通过荟萃分析或加大样本数量进行探讨和证实。

综合所述, 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肝癌伴PVTT的临床疗效, 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1] 陈俊伟, 庞鹏飞, 孟晓春, 等.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不同分型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观察.中华医学杂志,2013, 93(9):663-667.

[2] 陈骏, 席玮, 武贝, 等.索拉非尼联合TACE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临床观察.中华医学杂志, 2014, 94(33):2566-2569.

[3] 罗丽丹, 罗帧.索拉非尼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中国医师杂志, 2014, 16(12):1699-1701.

[4] 俞礽爱, 刘佳, 乐弈, 等.外科手术联合TACE治疗晚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分析.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5, 24(7):933-938.

[5] 吴力群, 李子祥, 梁军, 等.索拉非尼联合手术或联合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进展期肝癌的预后比较.肿瘤研究与临床, 2013, 25(8):543-546.

[6] 郝金利.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栓塞术联合索拉非尼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观察.广西医科大学, 2015.

[7] 张立洁, 彭泉, 芦东徽, 等.三维适形放疗联合TACE治疗肝癌并发门静脉癌栓疗效的Meta分析.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5,18(3):254-257.

[8] 钱晟, 刘嵘, 王建华, 等.栓塞肝动脉-门静脉瘘在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中的临床意义.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5(4):306-310.

[9] 盘文荣.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广西医科大学, 2016.

[10] 王丰姣, 王中峰.索拉非尼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用于门静脉癌栓形成的进展期肝癌患者.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5):66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9.055

2017-06-26]

116033 大连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索拉非尼癌栓门静脉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大豆异黄酮协同索拉非尼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对门静脉癌栓的新认识与新实践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等揭示肾癌和癌栓肿瘤微环境差异
18F-FDG PET/CT预测肾细胞癌伴下腔静脉癌栓侵及下腔静脉壁
肝外型门静脉血管瘤1例
非编码RNA在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耐药中的作用机制
索拉非尼治疗肝移植后肝细胞癌复发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
敲减缺氧诱导因子-2α联合索拉非尼对肾癌细胞促凋亡作用的研究*
肝移植术后门静脉系统并发症的血管内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