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药物治疗探析

2017-01-14王东岩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16期
关键词:粒细胞抗体药物

王东岩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药物治疗探析

王东岩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药物治疗效果。方法 13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 均采取临床药物进行治疗, 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136例患者中, 72例患者平均使用药物时间为18个月, 缓解率为65.3%;64例患者平均使用药物时间为7个月, 缓解率为68.8%,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一次性治愈患者98例, 占72.1%, 复发患者32例, 占23.5%, 甲状腺危象患者6例,占4.4%。其中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2例, 占8.8%, 随着使用药物的持续减少, 未发生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采取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然而应该对不良反应给予特别注意, 进而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预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药物治疗;效果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在临床中属于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 其是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甲状腺合成或释放过多的甲状腺激素, 进而造成以高代谢为主要症状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出现大部分是由于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的异常以及外在环境下的影响, 进而造成弥漫性甲状腺肿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 通常在临床中比较常见, 同时以女性居多[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7月本院治疗的13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 其中男42例, 女94例;年龄22~64岁, 平均年龄(42.5±7.2)岁。纳入标准:甲状腺肿大、促甲状腺激素(TSH)减低、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明显增高;排除标准: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高血压以及其他相关内分泌疾病的患者[2]。

1.2 临床方法 首先对患者采取他巴唑进行治疗, 10.0 mg /次, 3次/d, 口服, 治疗14~60 d后, 根据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药物剂量进行适宜调整, 逐渐减少至2.5~10.0 mg/d维持量[3]。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的时间及缓解情况, 并记录患者治愈情况、复发及发生不良反应情况(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等)。治愈标准:患者突眼、甲状腺肿大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彻底消失, 其心律、甲状腺素指标恢复正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36例患者中, 72例患者平均使用药物时间为18个月,缓解率为65.3%(47/72);64例患者平均使用药物时间为7个月, 缓解率为68.8%(44/64),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一次性治愈患者98例, 占72.1%, 复发患者32例, 占23.5%, 甲状腺危象患者6例, 占4.4%。其中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2例, 占8.8%, 随着使用药物的持续减少, 未发生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3.1 药物治疗不良反应和适应证 适应证:①病情较轻,甲状腺体积相对较小的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②年龄<20岁, 孕妇以及年老体弱的患者, 伴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或者不宜进行手术的患者;③手术前的准备工作;④手术后再一次发作, 然而又不适宜采取同位素进行治疗的患者[4];⑤作为放射性同位素治疗的辅助治疗。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期间经常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 临床医护人员一定要引起注意。相对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 大部分症状相对较轻, 一些患者只是伴有轻微的瘙痒, 常常在开始治疗的几周中出现, 在持续服用药期间逐渐消失, 偶尔也会呈现为严重的剥脱性皮炎, 仍然需要给予高度重视, 特殊情况时逐渐减少用药剂量, 更换或者停止服用药物。不良反应最为严重的是粒细胞缺乏症, 经常出现在使用药物的1~8周中, 伴有喉部疼痛、腹部疼痛以及高热, 因此, 患者在开始服用药物后,应该每隔7 d检查白细胞计数,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与主治医师联系, 对症处理。另外, 患者的粒细胞一般相对较低, 在服用药物后, 粒细胞数会明显降低, 然而在一般情况下, 粒细胞数通过一段时间后的降低, 又会上升到正常水平, 一旦白细胞计数在3000/m l以下或者粒细胞计数在1500/ml以下, 就应该考虑停止服用药物[5]。

3.2 临床药物治疗效果 他巴唑(主要成分甲巯咪唑)在临床中属于一种常见的抗甲状腺药物, 其作用机制为对甲状腺中的过氧化物酶给予有效抑制, 进而有效阻碍吸聚到甲状腺中的碘化物氧化和酪氨酸的结合, 对甲状腺素(T4)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的合成给予有效阻碍。根据研究表明[6], 可以对B淋巴细胞合成抗体给予有效抑制, 使血液循环中的甲状腺刺激性抗体水平明显降低, 使抑制性T细胞功能恢复正常。

3.3 药物治疗复发的影响因素 在临床治疗期间甲状腺肿大程度不断缩小的患者, 其复发率相对较低。另外, 在肿大的甲状腺中, 甲状腺刺激免疫球蛋白可以在相对比较高的水平进行表达, 这也许与以上相关现象有密切关系。根据研究表明, 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 G 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 G M)是器官特异性抗体, 其持续呈现阳性的患者, 其复发的几率相对比较高[7-10]。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136例患者中, 72例患者平均使用药物时间为18个月, 缓解率为65.3%;64例患者平均使用药物时间为7个月, 缓解率为68.8%,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一次性治愈患者98例, 占72.1%, 复发患者32例, 占23.5%, 甲状腺危象患者6例, 占4.4%。其中发生不良反应患者12例, 占8.8%, 随着使用药物的持续减少, 未发生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采取药物治疗效果显著, 然而应该对不良反应给予特别注意, 进而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预后。

[1] 杨大木, 袁振芳, 李长红, 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及甲状腺球蛋白基因表达与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中华内科杂志, 2015, 36(10):685-688.

[2] 洪天配, 宋延利, 孙体, 等.高灵敏TSHIRMA动态监测在甲亢诊疗和预测复发中的意义.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5, 12(2): 119-120.

[3] 韦金翠, 蓝秋丽, 黄琳俐, 等.甲状腺手术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对照研究.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 11(4):13-14.

[4] 随华, 耿秀琴, 周艳红, 等.药物、碘131和手术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骨密度以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5, 21(4):460-462.

[5] 邓仁生, 朱小琴, 于静.他巴唑和放射性131I长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的比较.浙江临床医学, 2014, 16(11):1761-1762.

[6] 邹璐, 姚涛, 陈志芳.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孕妇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对胎儿的影响.中国药业, 2016, 24(8):60-62.

[7] 邱荣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药物治疗探讨.中国医药指南, 2013(19):533-534.

[8] 刘健彤, 赵景深.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药物应用.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6(3):356.

[9] 王淑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药物治疗.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4, 2(3):11-13.

[10] 刘国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临床分析.中国伤残医学, 2013(3):26-27.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6.074

2017-06-02]

110101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粒细胞抗体药物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假性粒细胞减少是怎么回事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抗GD2抗体联合细胞因子在高危NB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作用研究
Ro52抗体与其他肌炎抗体共阳性的相关性研究
单克隆抗体在新型冠状病毒和其他人冠状病毒中的研究进展
RF、抗CCP抗体、抗APF抗体、抗AKA抗体、抗MCV抗体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