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用种鸡的体重调控与科学管理
2017-01-14李军文
李军文
(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局,山东沂水 276400)
蛋用种鸡的体重调控与科学管理
李军文
(山东省沂水县畜牧局,山东沂水 276400)
长期来,在蛋鸡品种培育过程中,通常以周龄或体重作为阶段划分和培育的标准,存在不少弊端。现代优良蛋鸡品种的培育过程,则以体型发育程度为准则,把骨架作为第一限制性因素,体重成为第二限制性因素,生产实践中则以胫长和体重作为具体的参考指标。因此,就对蛋用种鸡的体重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1 体重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生产实践表明,鸡体骨骼和体重的生长速度并不是同步进行的,骨骼在10周龄内生长速度较快,8周龄时雏鸡的骨架已经基本成型,到12周龄左右就能完成全部骨架生长的90%以上,但是体重则要到36周龄才能达到最高点。
种用蛋鸡体型发育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其产蛋性能的发挥。当蛋鸡胫长达标、体重不达标时,则产蛋早期蛋重较小,产蛋率上升速度较慢;而胫长不达标、体重超标时,则可能出现提早产蛋,产蛋后脱肛现象较多,死淘率较高。当然,胫长、体重都不达标就是失败的育雏,可导致开产时间延后,少则延后1~2周,多则推迟3~4周,产蛋高峰达不到标准要求,生产性能减退,影响种蛋质量及孵化计划,并直接影响养鸡经济效益。
因此,在种用蛋鸡培育过程中,要求至少每2周抽测1次体重和胫长,每次每群抽测比例不得少于5%,并视具体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2 蛋鸡的体重标准与调控目标
种用蛋鸡培育过程中,不同生长阶段,工作重心不同,必须科学管理。
蛋用种鸡的体重管理,总的要求是:23~35周龄,种鸡处在产蛋高峰期,要重点关注体重增长;36~45周龄,种鸡处在产蛋中期,其工作重点则是控制并维持适宜体重;46周龄开始,一直到63周龄,种鸡处在产蛋后期,必须严格控制体重增长,保持标准体重,以充分发挥蛋鸡的种用性能。
种用蛋鸡的体重标准则随品种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标准是:产蛋高峰期维持该品种标准体重±50 g,均匀度>80%;产蛋中期,维持标准体重±100 g,均匀度>80%;产蛋后期,维持标准体重±100 g,均匀度>75%。在整个产蛋周期内,蛋鸡的体重变化要保持平稳,建议23~26周龄阶段的平均周增长不能超过10~15 g;27周龄到淘汰,平均周增长不宜超过3~5 g。
管理工作中,要特别关注8周龄前的胫长生长和8~12周龄胫长和体重的生长,总的控制目标是:鸡群的胫长均匀度>90%以上,体重均匀度>80%以上。
3 蛋鸡体重管理的主要措施
3.1 实行高营养育雏和适时分群 雏鸡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旺盛,但采食量较小,消化功能较弱,而且经常受到温差变化、免疫注射、断喙、转群等应激因素的影响,影响采食量和体型发育。因此,在育雏前期(0~4周龄),要供给营养丰富的日粮,要求代谢能为11.7~11.9 MJ/kg,粗蛋白质20%~22%、蛋氨酸0.45%、含硫氨基酸0.80%、赖氨酸1.15%,保证钙、磷等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供给,以促进雏鸡骨骼系统和羽毛生长,使雏鸡的胫长和体重提前达到标准。
根据雏鸡的生长发育特点和体结构变化规律,最好在其4周龄、8周龄和12~16周龄时进行3次分群整群。对部分低于或高于平均体重10%以上的个体,进行单独分群饲养,以保持较高的群体均匀度。
当8~12周龄鸡群进行分群后,应实行分级管理。如果发现培育鸡群的胫长达标、体重超标时,则要适当减少喂料量(每次减喂5 g左右),也可改用青年鸡料,把饲料的代谢能降至11.3~11.5 MJ/kg。封闭式鸡舍饲养,可实行间断光照,开灯15 min关停45 min,使鸡只自然减少采食量;自动调温式鸡舍饲养,可在提高舍温1~2℃的同时,减少喂料量2~4 g,或适当减少喂料次数,并在每t饲料中添加氯化胆碱500 g。
如果培育鸡群的胫长已经达标而体重尚未达标时,可继续饲喂育雏后期料或增加1%粗蛋白,也可添加2%脂肪,添加7 d停加7 d。
如果培育鸡群的胫长低于标准而体重超标时,则可采用育雏后期料,适当增加多维素,每t饲料中可添加氯化胆碱500 g,代谢能降至11.3~11.5 MJ/kg。
如果培育鸡群的胫长和体重均低于标准时,可先用育雏前期料饲喂2周,再改为育雏后期料,再按不同品种的饲养要求进行管理。
如果培育鸡群12~16周龄时体重不符合标准,可适当调整能量摄取量,适当提高日粮能量水平,或在日粮中添加0.5%~2%油脂。
3.2 加强光照控制 光照对性成熟的影响很大。延长光照可提早性成熟,缩短光照则可推迟性成熟。性成熟的调控一般可通过育成后期的限饲并结合适当光照方案来实现。
如果体重已经达标的培育鸡群,到14~16周龄可供给以最低水平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日粮,以防止母鸡提前达到性成熟。对采用自然光照的开放式鸡舍,为避免12周龄后自然光照延长,通常可采用0~20周龄内最长日照时间作为恒定光照时间,也可结合12周龄后渐减的自然光照,以利控制母鸡的性成熟。但是,如果育成后期(14~20周龄)光照时间高于13 h,都有可能发生早产现象。因此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进行光照刺激:一是体重达适宜开产体重;二是自然产蛋率达5%;三是轻型蛋鸡达20周龄仍未见蛋。在开始光照刺激时,要将育成料及时转换为开产前期料(含钙2%)或高产蛋鸡料,以适应产蛋鸡的营养需要。
3.3 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 依据鸡群采食规律,满足每只蛋鸡生产需要的营养供给。参考所饲养品种的日耗料标准,供给足量饲粮。依据鸡群采食变化规律,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产蛋前(占每日采食总量16.7%)、产蛋后2~3 h(占每日采食总量26.4%)、中午12:00~14:00时(占每日采食总量27.1%)、夜间熄灯前2~3 h(占每日采食总量29.8%)。
每天饲喂4~5次,建议时间为5:30、8:00、11:30、13:00和16:30;每天匀料3次,建议时间为10:00、15:00、熄灯前1 h。
3.4 供给充足清洁饮水 自由饮水或每天供水不少于3次,产蛋后1~2 h(占每日饮水总量31.0%),中午10:00~13:00(占每日饮水总量27.2%),夜间熄灯前2~3 h(占每日饮水总量41.8%)。
每天查水3~4次,如发现供水不足,则要检查过滤器压力表、减压阀压力及有无漏水、检查饮水乳头是否损坏。要严格控制饮水卫生,选择远离污染水源;每周反冲过滤器1~2次;饮水管道应定期消毒。每隔半月或当过滤器出水一端的压力表数值低于进水端压力表时,应及时冲洗过滤器。
3.5 增重管理 严格蛋鸡体重监测,应定期选择早晨喂料前空腹称测体重;称重鸡群选择要兼顾鸡舍的前中后和上中下各层,抽测鸡群比例应为整栋鸡群数量的1%左右。
若群体均匀度高于80%,体重均值低于标准体重,建议增加喂料次数,或增加匀料次数,以促进食欲,提高采食量;饲喂潮拌料或用消毒枪在料槽内喷洒少量清水或阿梅诺等营养物质,以提高适口性,增加采食量;增加夜间光照:为提高鸡群采食量,可采取夜间补光2 h。夜间补光原则为前暗区要长于后暗区,后暗区不得小于2.5 h;提高饲料营养浓度,尤其是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等。若群体均匀度低于80%,体重均值高于标准体重,则建议及时挑选,精细管理,以提高体重。
对于4周龄体重值低于平均值10%的鸡只,应继续饲喂育雏前期料至8周龄,其他鸡只可更换为育雏后期料,要求饲料代谢能不得低于11.9 MJ/kg,含粗蛋白质19%、蛋氨酸0.42%、赖氨酸1.10%,饲喂至10周龄。
如果0~4周龄雏鸡采用高营养育雏,一般8周龄时胫长即能达标,甚至超标。对这样的鸡群应立即换喂青年鸡料;对体重不达标的鸡群,继续饲喂育雏后期料至10周龄,最晚不超过12周龄,适量增加多维素用量。
2016-12-18
S831.4
B
1005-7307(2017)02-003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