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结合火针、神经阻滞治疗泛发型带状疱疹1例
2017-01-14牟建蛟
王 琼,牟建蛟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药物结合火针、神经阻滞治疗泛发型带状疱疹1例
王 琼,牟建蛟*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泛发型带状疱疹;火针;神经阻滞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临床表现为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呈单侧、带状排列的群集性水泡,同时伴神经痛。当患者抵抗力较低时,同时累及两个神经节产生多个区域皮损称为泛发型带状疱疹。泛发型带状疱疹多见于老年人、恶性肿瘤、手术后或使用类固醇皮质激素后。笔者于临床中治疗泛发型带状疱疹1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刘×,女,50岁,因“全身散在皮疹10 d,右侧胸背部疼痛7 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 d,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躯干、四肢散在红色皮疹,伴水泡,无发热、恶寒、咳嗽、咳痰、咽痛、流涕,在我院门诊皮肤科就诊,考虑“水痘”,给予“口服药物(具体不详)”治疗,水泡逐渐结痂,并出现皮疹处皮肤疼痛不适,程度不剧烈,疼痛逐渐自行缓解。入院前7 d,患者出现右侧胸背部疼痛,以右侧乳房区域为甚,阵发性加重,疼痛呈牵扯样紧缩感,疼痛持续数秒至1 min不等,发作频率约半小时一次,无胸闷、咳嗽、呼吸困难,至我科就诊。既往史:25 a前行“剖宫产”手术,2003年因“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2011年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有20 a余吸烟史,平均10支/d,已戒半年。查体:颈部、背部、胸部、腹部、四肢散在皮疹,已结痂,无水疱、溃烂,右侧乳房区域皮肤触痛,局部痛觉过敏,乳房无压痛,未扪及明显包块。VAS评分6分。辅助检查:血常规:NEUT 81.3 %、NEUT 7.69×109/L。乳酸脱氢酶238 U/L。凝血功能PT 160 %。尿常规:蛋白定量(+-),余无明显异常。肝肾功能、大便常规、感染性标志物无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胸部CT:双肺少量斑片影、结节影,炎症?双肺少许纤维灶。乳腺及上腹部彩超:无明显异常表现。结合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诊断为“泛发型带状疱疹”。
2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予口服腺苷钴胺片0.5 mg,3次/d,维生素B1片10 mg,3次/d,加巴喷丁胶囊0.3 g,3次/d,塞来昔布胶囊0.2 g,1次/d,转移因子胶囊3 mg,3次/d,×7 d调节免疫,利多卡因乳膏外用止痛;同时给予火针及神经阻滞治疗。火针治疗采用普通毫针(0.35 mm×25 mm),于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针体尖端,直至将针尖烧至红白色后,迅速将针直刺入疱疹中央约0.2 cm~0.3 cm。神经阻滞采用地塞米松5 mg、2 %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5 mL、维生素B120.5 mg混合液,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根据脊神经皮肤支配区判断病变神经节段,于相应的椎旁行神经阻滞治疗,每个节段注射3 mL,每周治疗2次,4次为1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3 治疗结果
以疼痛强度(VAS疼痛评分)作为疼痛减轻程度的评价。患者总共治疗15 d,入院时VAS疼痛评分6分,出院时VAS疼痛评分0分。患者出院时已完全疱疹已完全脱痂,出院后自行停用药物。出院后1、2、3个月回访,均未再发疱疹及疼痛。
4 体 会
火针疗法具有针和灸的双重作用,通过灼烙人体腧穴,开启经脉之外门,使邪出有路;同时火针能以热引热,引动火热之邪外出。现代研究证实,火针治疗能使病灶局部温度升高,加快局部血液循环,增加灶周营养,促进白细胞的渗出和提高其吞噬机能,促进炎性组织的吸收、清除与正常组织的再生[1]。神经阻滞治疗可阻断神经痛的恶性循环,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具有局部抗炎、神经修复及营养作用[2]。
大量研究证明,火针及神经阻滞疗法能有效地治疗带状疱疹,且能够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该患者经此综合方案治疗后,疱疹及疼痛出院后3个月内未再复发。
[1] 张晓霞,吴之煌,董明霞.火针疗法治病机理初探[J].北京中医,2007,26(9):576-578.
[2] 顾艳丽.探讨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及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治疗作用[J].临床医学,2017,1(2):70.
R752.1+2
D
1006-978X(2017)05-0013-01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