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鑫模式”建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2017-01-14蒋桂林丁汉东齐红侠
蒋桂林 丁汉东 齐红侠
(1,陕西省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723000;2,陕西省西乡县汉中军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723500)
“军鑫模式”建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
蒋桂林1丁汉东2齐红侠2
(1,陕西省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723000;2,陕西省西乡县汉中军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723500)
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猪群健康问题,每年因疫病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大,不但使养猪生产成本增加,还影响人的食品安全问题。建立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是建立健康猪群,防止疫病的发生,保证猪场正常生产发展,获得更高的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保障人们食品健康的重要手段。本文就军鑫模式取得的一些成绩和经验作简要综述,以期抛砖引玉。
军鑫模式;规模化养猪;猪群健康;生物安全;体系;建立
近年来,汉中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突出抓好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围绕生猪生产(生猪、中药材、绿茶和蔬菜为本市农业四大支柱产业),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品种改良和基地建设,养猪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年存栏有望达到500万头,给养殖户带来不错的经济效益,其中龙头企业汉中军鑫农业就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汉中军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饲料生产、生猪良种繁育、育肥、沼气发电、有机肥生产、有机果蔬、花卉苗木种植、休闲观光农业、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以养殖为中心,以沼气为纽带,以种植为基础,将养殖与种植优化结合,采用 “猪-沼-菜(茶、果、粮等)-休闲农庄”模式,实现养殖业与种植业的良性循环。公司始终以 “发展绿色企业,服务千家万户”为宗旨,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动作用。
军鑫农业的迅猛崛起,尤其是生猪养殖的健康发展,与其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密不可分。近年来,随着规模化养猪生产的蓬勃发展,猪群疾病问题也不断出现,每年因各种疫病或死亡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巨大,不仅增加养猪生产成本,更重要的是给环境、食品安全带来隐患。本文就军鑫模式取得的成就作简要概述。
所谓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是指在养猪生产中为了防止猪病传染源进入猪场,增强猪只免疫,发挥其最大生产潜力等而采取的一系列生物安全技术措施。
1 猪场环境控制
1.1 外围环境
猪场场址选择、合理布局是猪群生物安全体系的基础。
1.1.1 场址选择
猪场应建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给排水方便、有适当坡度、足够面积的地方,水质要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猪场土质以沙壤土最佳,透气性好、易渗水、热容量大。周围环境要求:交通方便但距离公路又不能太近,猪场距居民点不少于300~500m,建在居民点的下风方向。远离屠宰厂、肉类加工厂、其他养殖场,因为这些地方往往是病原菌集中地。军鑫养殖小区位于陕西省西乡县柳树镇白杨村,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地充裕肥沃、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村边流过,没有工业等污染,是发展农业尤其是养殖业的绝佳地点。
1.1.2 建筑布局
生活及管理区:办公室、饲料车间、职工宿舍、文化娱乐、食堂等。
生产区:猪舍和生产设施是猪场的主要建筑部分。
隔离区:包括兽医室和病猪隔离舍等,粪污处理也可放在这个区里。
生活区应距猪场300m以上,管理区位于猪场一端,与生产区之间有消毒通道相联。隔离区和粪污处理区应在猪场下风方向,并有小门控制出入。
场内道路,净道与污道分开。净道运饲料,污道运粪便、病猪、死猪、出场猪等,净道与污道在场内不交叉。场区内排水一般在道路两侧,污水走暗沟,连通舍内粪尿沟。
场区绿化,场内舍间植树、种草可以改善场区小气候。据报道,猪舍间植树种草,可以使冬季风速降低70~80%,夏季气温下降10~20%,有害气体减少25%,臭气减少50%,尘埃减少30~50%,细菌数减少20~80%。所以猪群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必须注意猪场环境建设、绿化、美化养猪场,作好粪污处理,从这些硬件条件上确保猪群健康生长。
1.2 内部环境
猪舍环境、卫生的控制与调节必须符合猪的生物学特点。
1.2.1 对温度、湿度的要求
猪的生物特点又与其他动物有所不同,如大猪的皮毛稀疏,保温隔热性能差,皮下脂肪厚,故大猪怕热。环境温度一高,采食就下降。而初生仔猪不仅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且体重又小,体温调节能力不完善,所以初生仔猪的等热区较高,一般为32~34℃。为此初生仔猪要尽快吃好初乳,做好保温工作。猪喜欢干净干燥的环境,故应降低湿度,保持圈舍干净。
1.2.2 控制有害气体
有害气体会影响猪群健康,常见的有害气体如NH3、H2S、CO、CO2等,常引发猪只的咳嗽、流泪、结膜炎等,故需注意猪舍通风、换气、透光,及时清除粪便,清洗猪床、猪栏、粪尿沟,包括清扫走道。
1.3 环境消毒
定期对周围环境及猪舍进行消毒是防止疫病发生的常规工作,一定要常抓不懈。在消毒过程中,为保证消毒效果,必须彻底、认真;经常更换消毒药,避免病原微生物产生抗药性;门口消毒池内的消毒药水应经常更换。
1.3.1 消毒程序
应根据消毒对象、消毒目的及环境状况选择杀菌效力强、毒副作用小、价廉易购的消毒剂。消毒前要清扫、刷洗去其表面异物,然后配制消毒液喷洒消毒。同时还要做好消灭蚊蝇、老鼠等工作。
1.3.2 消毒药的选择
消毒包括 “全进全出消毒”、 “转群消毒”、 “带猪消毒”等。带猪消毒应选择毒性小、无刺激性、无腐蚀性的消毒剂,如复合碘制剂、复合醛制剂等。车辆、生产用具也要定期消毒。发生疫情时选用强碱类消毒剂,病、死猪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污染物用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彻底消毒。禁止闲杂人员随意出入、工作人员不乱串岗、进出要消毒。
2 猪群的健康管理
养猪生产的管理技术是实现猪群生物安全体系建立的关键措施。
2.1 安全引种
实行 “自繁自养”。确需引种时,对引种地进行疫情调查,从无疫区引种。确定引种猪健康,引进种猪在运输过程中注意防护,避免感染疾病。对运输车辆彻底清洗、消毒,新引进的种猪要进行30d以上的隔离观察,确认健康无病才能合群饲养。禁止与生产无关的闲杂人员随意进出。
2.2 全进全出
全进全出是保障猪群健康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在一批猪只进圈舍之前,首先对猪舍、过道、食槽、围栏、用具及下水道等进行清洗,再用3~5%的氢氧化钠进行消毒,不能清洗的地方用火焰消毒,最后将门窗关闭用甲醛和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再让猪只进入圈舍。
2.3 饲料营养
饲料营养是保证猪只体质的根本,不同品种、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生理阶段的猪对营养的需求不同。要保证各生长阶段及生理阶段猪群的营养供给及营养均衡,同时保证饲料质量。预混料要购于正规厂家,原料包括玉米、豆粕、麸皮等要注意日常贮存,避免发生霉变或遭虫鼠污染。发生霉变的饲料不但适口性差,还会造成猪只发生急、慢性中毒,导致妊娠母猪流产、仔猪腹泻等症状,导致猪群易感染疾病。
3 卫生防疫
3.1 制定防疫制度
规模化养猪场应根据相关法规,依据本场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宜的猪场防疫制度,共同遵守,同时规定奖惩措施。
3.2 防疫制度
禁止闲杂人员随意进出猪场,门口设置消毒池。进入生产区的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产区入口处的消毒更衣室,更衣穿工作服,然后从消毒池进入猪场。
对猪场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体检,确保饲养人员身体健康。
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其接触过的地面、用具等彻底消毒。猪场应有专门的堆粪场、粪尿及污水处理设施,防止污染环境。
3.3 免疫预防
养猪场应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传染病实际发生的情况及发病规律,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工作。为了保证免疫效果,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疫苗运输、贮存、保管要科学而合理。(2)疫苗与疫病的血清型要相符,被污染或混有杂质的疫苗应废弃。(3)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根据本猪群的实际抗体效价,结合本场流行病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3.4 定期驱虫
选择高效、广谱、安全的驱虫药,定期驱虫。
4 建立监测体系
积极开展各项监测工作,包括免疫监测、流行病监测、消毒效果监测、猪只健康与营养监测、环境监测等。实验室监测对猪场疫病控制十分重要,除了建立科学的免疫程序之外,必须有完善的检测手段。
4.1 免疫监测
监控猪群免疫水平,通过了解抗体效价,选择最佳的免疫时机。最少每个季度搞1次采样。采样数量:一般小群体,不低于20份/次,大群体占总数的0.5%左右。样品送检。
4.2 环境
饲料、饮水、空气、环境消毒等,最好每季度监测1次。
集约化猪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重点是群体的疫病控制,在目前疫病复杂的形势下,通过健全环境、猪群的健康、饲料营养、卫生防疫、兽医管理各方面的内容,建立可靠的生物安全体系,切实采取综合性的管理和技术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疫病的发生和发展,确保猪场生物安全,以使猪场可持续发展。
蒋桂林(1966-),男,陕西省汉中市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动物流行病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