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2017-01-13金艳
金艳
【摘要】 国务院《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实施意见》指出:“大力开发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实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制度,在全社会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1]。计算机基础课程应该面向人才市场,侧重实际应用,紧跟信息技术发展,体现现代教育思想。
【关键词】 计算机 创新 教学软件
一、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 创设情境,引导创新。充分选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职业培训的课程多数为办公软件、网页制作、FALSH动画、多媒体制作、平面设计等课程,其教学过程可分为四个教学阶段:1.掌握基础知识阶段。2.模仿练习阶段。3.独立操作阶段,这一阶段是技能强化、巩固阶段。4.作品设计,技巧形成阶段,即技能升华为技巧阶段。每一教学阶段都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技能训练方法,以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2.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系。必修课是指教学计划中规定必修的技能训练, 面对全体学生, 以达到双证书2中基本教学计划的要求。选修课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而自选的, 具有个别性、随机性和多样性。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必修和选修课程体系, 引导学生合理安排专业技能的学习,并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3.考试制度评价体系。学生学完计算机课程要进行一次期末考核,合格者证明通过了计算机实践能力考核要求;而全国计算机能力考核每年有两次考核,合格者国家颁发技术能力合格证书,这对于有能力的学生相当于重修同样的课程,能否把这部分精力与时间放在其它需要的课程上还有待于研究。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创新
改革教材内容符合社会的需求从而改革教学内容,建立新的学生考核标准。实现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即建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1.教学内容的选取。具体教学内容的选取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实训,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理念,编制大量的学习和工作中具体任务作为实例;而且实例中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教学内容的选取主要体现在教材建设方面上, NIT理念下编制的教材中要合理安排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软件的实际操作两部分的比重。(3)适当增加关于新技术及其应用的内容,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如网格计算技术、医学文献检索等,并且结合具体的案例进行讲解与说明,以使学生易于接受。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国家教育部每年在3、6、9、 12月安排NIT考试,考试分三项考核,第一项是过程考试,根据国家考试的要求这一项可以在教学计划中完成。考试合格者进入下一项考核。第二项考核是作业设计,由培训机构在学员完成后第一项后统一组织完成。第三项为上机考试即决定能否职得证书的关键阶段,高职学生可以参加计算机基础模块考核,这个模块是进一步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1.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是指在现代教学理念指导下,以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3,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教学的主体由教师转化为学生,教师起主导作用。
2.开展及时完善的互动教学。学生的作业内容,由过去的以纸版实验报告提交形式,改为电子版形式,即为每节课的实训内容,既有实训的目的、内容和步骤,也有重点指导和完成后的效果。它要求学生应在掌握本节内容的前提下完成,并通过网络上交给教师。学生可以在课上完成,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学生作业基本能做到全批全改,出现的问题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分析解决,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研究探讨。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计算机实践考核采用证书制和学分制要结合。对于必修课已经取得资格证书的学生认定已修完本课程的学分,学校成绩为70分。如果没有获取证书的学生将继续完成本实践教学内容,考核标准实行学校期末考试制度标准。
对于选修课内容的考核,参加全国计算机能力其它模块的考试,考核成绩为50分的视为修完本门课程,如果没有参加其它模块的考核,要提交一部与学生未来发展有关的一部作品。
五、结束语
高职高专教学改革无论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手段及教学内容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去学习,培养并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改革与创新的目的,是为培养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的人才,更多的服务于社会。
参 考 文 献
[1]王萍萍.实施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制度对成人教育的影响[J].成人教育, 2007(8):56-57
[2]史国有.高等职业教育与双证书制度[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0(5)
[3]王琦.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视域下的大学新生引航工程研究[J] .教育, 2015(43):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