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市试题
2017-01-13董丽丽
董丽丽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第1~3题。(10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选文略,见前文)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酒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然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心善⑦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⑧为若干卷。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略有改动)
[注]①滑稽:诙谐戏谑。②旬朔之间:指十天或一个月。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善:认为……是对的。⑧勒:编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走送之( ) (2)援疑质理( )
(3)然负此自放( ) (4)故虽然有勤苦之劳( )
2.请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________
(2)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________
3.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2分)
(1)[甲]文中宋濂在求学的过程中遇到了无师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
________
(2)[乙]文中秦观在治学的道路上遇到了善忘的问题,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________
[推荐理由]
山东泰安市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和良好的区分度,突出了对考生文言文整体把握能力的考查。第1题考查层次划分,从“幼时”“加冠”能看出文章大体按时间顺序叙述,“故”字表示总结,所以选段整体上是分总式结构。第2、3题都是考查考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情况,但考查角度不同,难度逐渐加大。第2题考查考生对句意的理解情况,第3题考查考生的整体把握能力,题型注重与高考试题衔接。第4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能力及辨析能力,涉及面较广。
陕西省试题,第2题涉及一词多义,“为”“之”“以”“则”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考查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余不愿为大官”中的“为”与课内所学《<论语>十则》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中的“为”意义相同,都是动词“做、当”的意思。第4题考查思想内涵,注重对考生感悟能力的考查和对考生价值观的引导。
辽宁丹东市试题将课内外文段进行对比阅读,重点考查考生对字词句的理解情况。第1题考查词义理解。第2题考查句子的翻译,“或”“其”“色”“予”“辄”等都是常见、常用的词语,如“一见辄能诵”中的“辄”,与课内所学《五柳先生传》中的“辄”意义相同。考查了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第3题难度不大,考查语感和内容理解。“他是如何克服这一困难的”“他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试题导向性强,体现了命题者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