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男性如何看待玛丽苏

2017-01-13顾歌御姐姐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米苏玛丽男朋友

顾歌+御姐姐

玛丽苏是什么酥?提拉米苏?这个词对于不怎么看言情小说和电视剧的人来说,可能就听不懂哦。

玛丽苏是什么酥?提拉米苏?这个词对于不怎么看言情小说和电视剧的人来说,可能就听不懂哦。玛丽苏,来源于Mary Sue的音译,有这么一位国外的作者,他讽刺性地创造了一个名叫Mary Sue的女主角,这位女主角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完美得不得了。这部小说里其他的角色都对她痴迷不已,纠缠暧昧,难舍难分。其实啊,这部小说的作者是故意用这样夸张的笔法,以讽刺当时的许多文学作品的类似情况。

现如今,玛丽苏已经几乎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专指各种作品里的这种类型的角色,也可以说是一种现象。在这些作品中,时代背景、人物身份或有区别,但主旋律肯定是不变的,那就是,女主角是个万人迷,就算有那么几个角色结婚成家了,也必定对女主角是念念不忘。有的作品情节狗血,有的还算可圈可点,但终究逃不脱玛丽苏的设定。这种玛丽苏式的情节在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中尤为常见。玛丽苏还不光可以指代这样的主角,也可用来指创作者的自恋心态现象,是作者为了满足自我欲望(通常是恋爱欲、财富欲、权利欲、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虚荣心而创造的自我替代品。

没错,玛丽苏就是作者自恋的投射。

“自恋”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之常情,它是不分男女的。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希望自己能超凡脱俗,成为瞩目的焦点。“玛丽苏”是通过写作把自己的自恋倾向投射到作品塑造的角色中,这种情形与更多的普通人的“白日梦”或说YY(瞎想)具有同样的心理机制和功能。对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来说,“白日梦”是他们放松和纾解压力,以及修补在生活中受挫的自尊的最常见途径之一。这下,你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喜欢看“玛丽苏”的文章或者影视作品的受众年龄普遍不大了吧。哦,你身边的有些受众年龄很大?那么或许她(他)还有颗少女(少男)心哦。

其实,喜欢“玛丽苏”故事本身就可能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不满或缺陷,比如社会支持(一般是指来自个人之外的各种支持的总称)和社会赞许度(社会总体赞许程度,人们一般都有这样的信念,每个人的行为都想迎合社会的需要)的不足。所以,若一个年轻人因为暂时的低潮而沉溺于“玛丽苏”,可以帮助他修复受挫的自尊。但如果热衷于“玛丽苏”竟然成为他唯一满足自尊的方式,那就可能是一个需要调整和矫正的心理问题。因为如果能通过现实努力来获得社会赞许,我们就不容易沉溺于“玛丽苏”的世界;一旦我们沉溺在“玛丽苏”的世界,也就必然会削弱通过现实努力来获得社会赞许的动力。

还有一点要提醒大家,想要获得社会赞许以及社会支持,可千万别只会模仿电视剧里的苏小姐。在现实生活中,靠电视剧里的“傻白甜”模式是会吸引到别人的目光,但那只会让人觉得你很傻,只有背后的倔强、自立、自信与成长,才会显现与散发出无与伦比的魅力。

那如果现实中真的存在一个“玛丽苏”女士,作为一名普通男性会对她一见钟情吗?你会担心自己的男朋友或老公被周围有一堆追求者的“玛丽苏”小姐所吸引吗?如果真有这样一位人见人爱的女性在身边,还真说不准。电影《爱在罗马》里艾伦佩姬所饰演的女性,就是一个不错的例子。因为此时,你的男朋友(或假想中)身处于一个竞争性环境下,他可能会被激发出好胜心。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物为稀为贵,人人都想夺得稀有的资源。加上肾上腺素上升,心跳加快,你的男朋友摸不准就会以为自己也产生了动心的错觉。如果你不跟他平心静气地作科普,反而心中警报器频响,只会一味地阻止他与其来往,哦,后果我简直不敢想诶!《马太福音》有云,“因为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还想了解更多?欢迎关注顾歌说。

猜你喜欢

米苏玛丽男朋友
你男朋友呢
玛丽的怪兽美容店
小巫的男朋友
爱情形而上文
店主,有快递
也用泥土造人的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