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

2017-01-13杨小飞

海峡科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校区校园融合

杨小飞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

杨小飞

福建农林大学

校园媒体在新闻传播、宣传思想文化、舆论导向、教化育人、塑造学校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一校多区办学格局下,校园媒体的核心作用受到了削弱和挑战。该文从发展理念、管理制度、内容、技术和人员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多校区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有效措施,以期发挥校园媒体在多校区模式下的最佳作用。

异地办学 校园媒体 融合发展 高校新闻宣传

媒体融合是信息传输通道多元化下的新作业模式,是把报纸、电视台、电台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手机、手持智能终端等新兴媒体传播通道有效结合起来,资源共享,集中处理,衍生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然后通过不同的平台传播给受众[1]。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因此,校园媒体融合发展应当成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创新提升的重要途径。对于多校区办学的高校来说,更要重视校园媒体融合发展,把现有的校园媒体资源有效整合,凝练和传播优秀校园文化,加快新校区师生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各个校区间的校园文化可以相得益彰、共同发展。

1 高校异地办学中校园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许多大学在建立新校区时忽视了校园媒体的建设和融合,其主要表现有:

1.1 融合发展理念不强,管理机制不健全

高校在建立新校区的校园媒体时多是因循守旧,照搬硬套,缺乏创新,不能有效发挥各校园媒体间的合力作用。另外,长期以来,高校校园媒体各自为政,校报、电台、电视、校园网等多采取独立运作的方式。校园媒体各自为政,极大地制约了新闻资源、人力资源共享和受众资源的进一步挖掘[2]。在新校区建立时,各块独立发展,没有形成合力,不能充分发挥媒体融合发展育人的优势。

1.2 经费投入不足,媒体硬件配置不足

经费保障也是制约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瓶颈。互联网时代,校园媒体的融合发展主要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这些都要求学校在建立新校区时要提前做好经费预算和技术准备,而实际上,许多新校区并没有提前考虑新媒体时代对于媒体数据平台、网络设施、软件核心技术等设施系统的新要求,导致不少高校对于新校区的校园媒体设施和人员投入不足,媒体融合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1.3 内容创新不足,宣传缺乏特色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特别是新校区为了快速营造校园氛围,新闻资讯的内容往往紧随主校区,多是报道学校的各类会议、教学科研情况等,缺乏自己的特色,忽视了基层的声音和鲜活的大学生活情景。另外,传播的内容重复性太强,同样一条新闻报道稿,经常一字不差地出现在校园网、校报、电台、微信微博平台等各类校园媒体中,传播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新闻资讯往往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创新,极易使新校区的师生产生视听和审美疲劳。

1.4 媒体工作人员配置不足

人员少、任务重、工作繁杂是高校校园媒体工作存在的普遍问题[3]。许多高校在建设新校区时,新闻媒体工作都是由一两个辅导员兼职负责,许多实际工作都是由学生干部在执行。这些辅导员老师基本上都不具备新闻传媒专业背景,也不具备新闻人应有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许多辅导员自身事务就很繁忙,用于培训、学习钻研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投入新闻媒体运作的精力受到限制,这样一支新闻媒体队伍对新校区的日常运作都不能游刃有余,更谈不上发挥媒体融合的育人优势。

2 高校异地办学中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建议

2.1 树立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理念,完善相关运行机制

首先,高校领导层要从全局上认识到校园媒体融合发展是推动高校新闻舆论工作创新进步的必由之路,要为校园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从平台建立、内容整合、人资配置、制度管理等方面制定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方案。实现校园媒体融合发展的整体化运作,成立由学校党委主管,挂靠党委宣传部具体管理的新闻中心,各校区成立校区分中心。新闻中心要把校报、各类新闻网、广播电台、微博微信平台等各类媒体进行集中整合和统一管理,建立统一的新闻数据共享平台。对于各校区的分中心采取二级管理模式,打通校区隔离的组织模式,将“条”和“块”进行衔接。一方面解决固有结构僵化的问题;另一方面突破校区之间的地理间隔,宣传工作与学校党委工作重心保持一致,在传承学校优良传统方面得到保障,同时又通过与当地媒体合作,发掘校区特色,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实现融合效果最大化。

2.2 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新闻数据融合平台

统一的新闻中心是提纲挈领,而先进的数据平台则是保障融合发展运行的技术载体。在全媒体时代,必须利用好先进的数字技术,把学校的新闻资讯以最高效、最贴切、最接地气的方式传递给师生。一方面可以依托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院,或者学校的网络技术中心,开发符合学校特色的新闻数据融合平台。另一方面多出去交流学习,引进相关的数字平台。要让数字平台成为校园媒体融合宣传的传递器和加速器,让各类宣传媒体的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素材在平台上传递整合,实现校区之间资源共享、协助互补、多点聚合、相辅相成的动态格局,为新闻媒介的融合发展和合力宣传打牢基础。

2.3 以内容为突破,构建多元化的媒体宣传特色

“接地气才能有底气、长灵气。”新闻宣传工作亦是如此。对于新校区来说,要尽早抓住师生员工的“胃口”,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用普通群众的视角去观察、解读、诉求、辩驳,用鲜活的案例和接地气的描述方式去宣传国家大政方针和学校最新发展资讯,拉近师生距离,提高媒体亲和力,为校区的建设发展服务。在内容结构和语言风格上,要展现出校区的地域特色,这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媒体融合正好弥补了这一短板,各大媒体都有自身的特点,媒体融合就是要取长补短,物尽其用。传统媒体(如校报)的语言风格要“高大上”,体现权威性和公信力;校园广播的语言风格要注重轻松、快捷,体现简洁和时效性;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则要多使用清新、活泼和比较新潮的语言,贴近师生,体现贴切性和育人性;各块宣传媒介要充分挖掘自身宣传特色,提炼策划思路,发挥特长,相互配合,信息互补,扩大信息的传播面,形成立体多元化的宣传特色。让师生员工们都能尽快找到适合自己抒发情感和学习交流的平台,增强对新校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2.4 打造一支专业素质强的新闻媒体工作队伍

一方面,要发挥新闻中心的组织领导作用,将学校具有采编、摄影、技术设计、数据处理、媒体运营等方面特长的宣传工作人员整合成编。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数量稳定、专业素养强的工作队伍,新校区的新闻媒体运营要有新闻专业背景的老师专职负责,同时,培养一支学生记者队伍,运营好学生记者站。另一方面要做好常态化培训。根据学校新闻中心的运行状态,适时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新闻运营专家或者团队,为学校的新闻媒体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要形成全校新闻工作干部队伍的常态化培训机制,通过专业技能培训、思想素质培训、网络培训、外派交流实践等多种途径进行培养,为新闻媒体融合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保障。

[1] 徐沁. 媒介融合论:信息化时代的存续之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2] 吴莉萍.新形势下高校校园传播媒体运作模式的建构[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87-89.

[3] 李星,秦玉.高校校园媒体整合及功能发挥探索[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4(4):79-83.

猜你喜欢

校区校园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