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温天气对凉州区甜叶菊种植的影响与防范

2017-01-13张守庆

中国糖料 2017年5期
关键词:凉州区甜叶菊高温

张守庆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农业技术推广站,武威733000)

高温天气对凉州区甜叶菊种植的影响与防范

张守庆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长城乡农业技术推广站,武威733000)

为进一步增强农业自然灾害的应对能力,全面促进甜叶菊产业健康发展,就凉州区高温天气的发生规律以及对甜叶菊生产过程中的影响进行讨论,提出了高温天气下甜叶菊种植过程中的防范措施,对于提高甜叶菊种植技术水平,增强灾害性天气防范能力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甜叶菊种植;高温天气;凉州区;影响;防范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高温事件多发,呈现出强度大、频次高、范围广的特点[1]。极端高温天气往往与干旱相伴随发生,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及能源、水资源和粮食安全[2]。近几年,高温日数有所增多、高温强度增强,对人类活动、健康和工农业生产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甘肃省气象局在关于下发“甘肃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办法”的通知中规定:河西走廊高温的标准为极端最高气温≥35℃[3]。武威市凉州区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地形平坦、质地良好,为绿洲平原灌溉农业区,年日照可达2550~3550h,年平均气温5.9~9.3℃,平均昼夜温差15℃,年无霜期160d左右,境内降水稀少,土壤肥沃,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的积累,特别是适于甜叶菊等糖料作物糖分的积累[4]。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加快,甜叶菊在凉州区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但是部分乡镇7—8月份高温天气的发生,严重影响着甜叶菊种植效益的进一步发挥[5]。据解树斌等人的研究,高温与干热风胁迫对作物的影响表现为光合作用、信号传导和衰老凋亡等,且光合作用是导致高温伤害的首要生理过程[6]。高温胁迫对光合作用的主要效应是加速植株衰老过程,包括光合强度的下降及其组成成分的降低,高温对耐热突变体最大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在生理上表明为叶绿素的下降,综合生产性能的降低[7]。为此本文就高温天气对甜叶菊生产过程中的影响进行讨论,提出高温天气下凉州区甜叶菊产业发展的防范措施,对提高甜叶菊种植技术水平,增强灾害性天气防范能力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1 凉州区高温天气的发生规律及对甜叶菊生长的影响

杨晓玲等人针对河西走廊东部地区近50年的高温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河西走廊地区的高温天气主要发生在北部沙漠边缘地区;年高温日数呈弱的增加趋势,强度增强;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7—8月;高温天气具有持续性特征,强高温天气大多出现在高温持续时段内;高温天气出现在副热带高压控制区内[8]。根据王祎等人的研究,在凉州区具有沙漠气候特征的清源灌区甜叶菊种植高度适宜,面积达10453.5hm2,是甜叶菊的主要种植区域[9]。在7—8月份高温天气出现时正是甜叶菊植株生长和组织内甜菊糖苷积累的最佳阶段。高温天气的出现对甜叶菊种植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影响甜叶菊植株的正常生长

甜叶菊于4月下旬或5月上旬移栽到7—8月份,植株基本处于正常生长期,养分逐步积累,叶片开始正常生长,并在主茎分叉处生出侧枝。高温天气条件下,甜叶菊受高温和干热风的影响,叶片卷曲皱缩,植株生长点和主茎分叉处萌生的侧枝呈现轻度脱水萎蔫,植株的生长停滞。

1.2 影响甜叶菊叶片的产质量提升

高温伴随干热风天气发生时,甜叶菊植株底部叶片受高热高湿的影响,呈现部分落叶,使甜叶菊叶片产量降低;在甜叶菊叶片质量上,与其密切相关的叶片种类有霉叶、病叶和日灼斑叶,受高温高湿的影响,甜叶菊植株底部叶片出现发霉、水渍,顶部和外周叶片出现日灼斑叶,同时部分叶片疫病的发生产生的病叶,影响着甜叶菊叶片的质量。

1.3 影响甜叶菊种植地块田间病害的发生

在甜叶菊生长过程中,与高温高湿密切相关的病害有白绢病和褐斑病等病害。在高温条件下伴发有干热风时田间管理不当,极易诱发甜叶菊病害的发生。据孟红霞等人的研究,褐斑病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生[10],王文平等人对甜叶菊田病虫害的调查研究表明:越是高温、高湿时,甜叶菊白绢病发病率越高,传染越快,危害大;甜叶菊枯斑病在低温时危害较轻,春季随着定植后,温度升高,雨水增多病害加重[11]。

2 高温天气下甜叶菊种植过程中的防范措施

高温天气对甜叶菊种植的影响较大,受农户种植水平的影响,对高温危害的防范重视程度不够,防范措施不当,严重影响着甜叶菊产质量的提升,已成为制约甜叶菊种植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而高温天气伴发的干热风等灾害性自然天气对甜叶菊造成的危害是潜在不可逆转的,对于植株生长、叶片产质量提升和经济效益提高方面影响较大,为此做好凉州区沿沙乡镇甜叶菊种植过程中的高温天气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1 注重底肥的施入

底肥是保证甜叶菊高产、稳产的基础,在沿沙区乡镇甜叶菊种植地块底肥施入时,要在均衡营养配比的基础上,探索施入微生态菌肥,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突出在提高土壤抗逆性研究上下功夫,据报道施入腐植酸肥料能合理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改良酸性土壤、促进土壤微生态系统平衡;农家肥、动植物有机肥均可显著改善土壤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12]。要在稳定化学肥料施入的基础上,增施微生态菌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富含土壤益生菌类肥料,为切实增强甜叶菊的抗旱能力、抗病能力、增强对外界气候的应对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强化叶面肥的喷施

采用叶面施肥,各种养分能够很快地被作物叶片吸收,直接从叶片进入植物体,参与作物的新陈代谢,促进甜叶菊叶片叶绿素的生长、保持良好的光合作用、增强甜菊糖甙的有效积累[13]。通过叶面施肥促进作物体内各种生理过程的进展,显著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提高酶的活性,促进有机物的合成、转化、运输和干物质的积累,提高产量,改善品质[14]。常用的有磷酸二氢钾、尿素、芸苔素和腐植酸类等叶面肥,选择在6月下旬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的上午9时以前或下午4时以后对甜叶菊植株的中上部分叶片进行重点喷施,增强甜叶菊植株的抗逆性和抗旱能力。

2.3 突出高热天气条件下的灌水管理

高温时的灌水使田间湿度突然增加,形成的高温高湿环境,造成田间病害,使底部叶片霉变、脱落,降低甜叶菊叶片的产量。在高温天气下甜叶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植株萎蔫,叶片卷曲。合理的灌水能有效缓解甜叶菊田间高温、增强甜叶菊对高温的应对能力,重点掌握合理的灌水时节,避开高温时段,选择在傍晚或清晨采取小水勤浇的方式进行甜叶菊的灌水,杜绝在高温天气中午温度较高时大水漫灌的灌水方式。

2.4 选择合理的耕作和灌溉方式

甜叶菊的适宜间作和膜下滴灌技术,均能实现种植过程中的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的遮阴防晒,促进甜叶菊种植技术水平的提高和高温天气可防范、可掌控。

2.4.1 推广应用甜叶菊的特色林果业间作种植模式近年来,随着凉州区“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的快速发展,以皇冠梨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推广皇冠梨营养带的空白种植区间作甜叶菊种植模式,充分利用皇冠梨树冠、树干的遮阴防晒优势,减缓地块高温天气下田间温度过高,对甜叶菊植株生长和叶片甜菊糖苷积累造成的影响,实现甜叶菊种植与特色林果业管护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共同提高。

2.4.2 采用甜叶菊的膜下滴灌种植技术从强化水肥管理上,采用甜叶菊的水肥管理精细化操作,通过应用甜叶菊的膜下滴灌种植技术,减轻甜叶菊的田间湿度,减轻发病率;提高甜叶菊种植的单方水效益,降低种植成本[5]。从防范高温天气危害的角度上讲,采用膜下滴灌技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实现了甜叶菊种植过程中水肥的封闭式运行,田间温度增加时湿度不增加,在提高高温天气应对能力的同时增加甜叶菊种植效益。

[1]程炳岩,丁裕国,何卷雄.全球变暖对区域极端气温出现概率的影响[J].热带气象学报,2003,19(4):429-435.

[2]徐金芳,邓振镛,陈敏.中国高温热浪危害特征的研究综述[J].干旱气象,2009,27(2):163-167.

[3]甘肃气象局业务发展处.甘肃省气象业务管理手册(上卷·预报服务管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

[4]南文章.河西走廊灌区甜叶菊效益分析及种植技术[J].中国糖料,2013,35(1):57-58.

[5]陈荣.北方甜叶菊母根的日光温室假植技术[J].中国糖料,2015,37(3):55-57.

[6]解树斌,曹新有,刘建军,等.高温与干热风对小麦的影响及其防控措施[J].山东农业科学,2013,45(3):126-131.

[7]刘琴,孙辉,何道文.干旱和高温对植物胁迫效应的研究进展[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6(4):364-368.

[8]杨晓玲,丁文魁,杨金虎.河西走廊东部近50年高、低温气候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1):6584-6586.

[9]王祎,张正鹏,杨百智.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J].中国糖料,2016,38(1):40-42.

[10]孟红霞,柴再生,殷学云.河西地区甜菊栽培密度试验及相关技术探讨[J].中国糖料,2015,37(5):56-57.

[11]王文平,罗光宏,陈叶.河西走廊甜叶菊田病虫害调查初报[J].中国糖料,2014,36(4):67-69.

[12]邢方红,赵辉.腐植酸在农业方面的应用[J].磷肥与复肥,2005,20(5):77-78.

[13]耿淑霞.作物喷施叶面肥经济又划算[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9(6):12.

[14]王若冰.叶面肥及叶面施肥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2):309.

S566.9

B

1007-2624(2017)05-0077-02

10.13570/j.cnki.scc.2017.05.024

2016-10-03

张守庆(1966-),男,甘肃武威人,农艺师,大学专科,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凉州区甜叶菊高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高温季蔬菜要如此培“根”固本
全球高温
甜叶菊秧苗茎秆拉伸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我国甜叶菊栽培技术研究与进展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甜叶菊茎叶分离机设计
陈宗诚作品
张文作品
张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