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赤霉病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控技术

2017-01-13程志伟

种业导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赤霉病麦穗喷药

程志伟

(太康县农牧局,河南 太康 475400)

小麦赤霉病防治误区及综合防控技术

程志伟

(太康县农牧局,河南 太康 475400)

介绍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侵染循环及发病条件,总结了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误区,并提出了其综合防控技术。

小麦;赤霉病;症状;发病条件;防治误区;综合防控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头、红麦头,是由多种镰刀菌引起的真菌病害。近几年随着气象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变化,该病有自长江中下游地区向北向西扩展蔓延之势,已成为黄淮冬麦区的常发病害。据田间调查,小麦赤霉病病穗率一般在20%左右,严重地块病穗率达70%以上,病籽率达30%以上,减产幅度10%~20%。小麦赤霉病不仅影响小麦产量,而且影响小麦品质,并且感染赤霉病的麦粒能分泌毒素,被人畜食用后可引起中毒。

1 症状

苗枯:种子带菌引起苗枯,使芽鞘和根鞘变成黄褐色、水渍状腐烂,地上部叶色发黄,重者幼苗出土不久即死亡。

基腐:小麦的茎基部变褐腐烂,严重时整株枯死。

穗腐:小麦扬花初期在小穗和颖壳上产生水渍状褐色斑点,渐扩至整个小穗,小穗枯黄,湿度大时,病斑处产生粉红色胶状霉层。小穗发病后扩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被害部位以上小穗形成枯白穗。

秆腐:多发生在穗下部第一、第二节,初在叶鞘上出现水渍状退绿斑,后扩展为淡褐色或红褐色不规则斑或向茎内扩展。病情严重时,造成病部以上枯黄,有时不能抽穗或抽出枯黄穗。气候潮湿时病部表面可见粉红色霉层,这是赤霉病区别于因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而导致小麦枯白穗的显著特征之一。

2 发病条件和侵染循环

2.1 发病条件

2.1.1气象因子小麦扬花期遇降雨、田间灌水、多雾多露、日照时数少、相对湿度高是导致小麦穗腐大发生的主要原因。小麦抽穗扬花期间,尤其是豫中东地区杨柳絮如雪花般漫天飞舞,粘着在麦穗上部,遇降雨、雾霾、大露水天气,绵絮吸取空气中水分,加大了小麦穗部湿度,延长了穗部潮湿时间,潮湿时间一旦超过10h,赤霉病菌孢子就可萌发侵染。

2.1.2种植和耕作方式近些年小麦与玉米轮作的面积较大,大型收割机跨区作业,携带病菌由南向北传播;小麦机收后的高麦茬,有利于病菌寄存;玉米收获后带病果穗秸秆被抛撒田间,为保护环境禁烧秸秆;麦播整地时深耕机具不配套,多数农户采用旋耕,秸秆得不到深埋,加大了土壤含菌量。

2.1.3栽培措施因整地粗放或麦播时随意加大播量,导致麦田群体过大,个体发育较弱,田间通风透光不良,有利于病害流行。

2.1.4菌源控制多数农户只重视杀虫不重视杀菌,对病害防范意识差,小麦种子带菌导致苗期发病,不能够达到壮苗越冬,中后期抗病力下降。

2.1.5品种抗性目前黄淮冬麦区推广种植的小麦品种,大多数对赤霉病都没有较强的抗性。

2.2侵染循环

小麦赤霉病菌腐生能力强,在北方地区麦收后可继续在麦秸、玉米秸、稻桩、稗草等植物残体上存活,并以子囊壳、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各种寄主植物的残体上越冬。土壤和带病种子也是重要的越冬场所。病残体上的子囊壳和分生孢子以及带病种子是下一个生长季节的主要初侵染来源。种子带菌是造成苗枯的主要原因,而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病菌则有利于产生茎基腐症状。

小麦抽穗后至扬花末期最易受病菌侵染,此时正是病残体上子囊孢子释放高峰期,乳熟期以后,一般很少侵染。病菌主要通过凋萎的花药侵入小穗(少数可以从张开的颖缝处直接侵入)。子囊孢子借气流和风雨传播,小穗侵染后,条件适宜,3~5d即可表现症状。然后菌丝逐渐向水平方向的相邻小穗扩展,也可向垂直方向穿透小穗轴进而侵染穗轴输导组织,导致侵染点以上的病穗枯萎变白。

3 防治误区

误区一:小麦扬花期只要不下雨就不需防治赤霉病。事实上,小麦赤霉病的发生与品种的抗性、土壤病菌孢子数量、空气的相对湿度有关,赤霉病已成为常发病害,有无降雨都需要打一遍“保健药”。

误区二:小麦扬花期喷药会影响小麦授粉,笔者在基层工作多年,遇到相当多农户有这种误解,因而延误了赤霉病的最佳喷药期。小麦授粉时间一般在上午的8-10时,15~20min授粉结束,而小麦喷药时间可选择在上午10时露水干后和下午进行,两者并不冲突。

误区三:喷一遍药就可控制小麦赤霉病。事实上,目前对小麦赤霉病没有特效药,真正遇到赤霉病易发流行的年份,仅靠打一次药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打2~3遍药,且要选用3~4种药搭配应用,方可收到理想防效。并且对小麦赤霉病只能采取预防为主,所谓“治病不见病,见症不治病”,这在目前土地经营比较分散的情况下是较难做到的,这也是在小麦所有常发病害中赤霉病防效最差的主要原因。

误区四: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喷药方法同防治其他病虫害一样。小麦赤霉病在中后期主要危害小麦穗部引起穗腐,正确的喷药方法应是对准麦穗部喷雾,而不应同防治其他病虫害那样只注重茎叶喷雾。

4 综合防控技术

4.1 农业防治

一是麦播整地时不应连年旋耕,这不仅不利于小麦根系发育,还有利于小麦病虫草害的发生。一般田块可“两旋一深,旋松耙实”,深耕深度应达到25~30cm。对于玉米秸秆换田地块,一定要深耕,同时撒施秸秆快速腐熟剂30kg/hm2,加速玉米秸秆腐熟分解。

二是施肥上提倡氮磷钾合理搭配,增施生物有机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平衡土壤养分,促使小麦壮苗早发,增强抗病能力;培养有益菌群,抑制有害菌滋生蔓延。

三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播量,适当浅播,促进小麦个体发育,增加田间通风透光度。

4.2 药物防治

一是做好种子包衣处理。杀菌剂可选用咯菌腈(适乐时)或苯醚甲环唑(敌委丹),药种比为1∶500倍,或戊唑醇(立克秀),药种比1∶1000倍,按照使用说明对水,拌匀小麦种子,一般堆闷6~12h。

二是喷液防治。防治赤霉病的药物可选用:多菌灵,三唑酮,氰烯菌酯(赤威兵),戊唑醇,咪鲜胺,20%烯肟•戊唑醇(爱可,沈阳化工研究院),30%苯甲•丙环唑(爱苗,瑞士先正达)等。

[1] 吕佩珂.中国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药用植物病虫原色图鉴[M].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7.

[2] 杜黎明,彭昌家.小麦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 2016(6):96.

S435.121.4

B

1003-4749(2017)03-0024-02

2017-02-10

程志伟(1966-),男,河南太康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赤霉病麦穗喷药
五月麦穗金灿灿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小麦赤霉病研究进展
果树喷药巧时期
芮城县:科学预防小麦赤霉病
高温天气果园喷药有“四大禁忌”
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应用情况分析
三十里铺(外二首)
最大的麦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