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好初中文言文入门课

2017-01-12王健龙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陈太丘文言文生命

王健龙

《陈太丘与友期》与《咏雪》一起组合成《〈世说新语〉二则》,编入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初次接触的文言文。因此,精心设计,巧妙组织,上好文言文的入门课,显得非常重要。

一、培养一点学习兴趣

由于时空距离较大,文言文与现实生活之间缺少必要的联系,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隔膜,致使学生普遍感到文言文学习很难。这种畏难情绪使得他们不能够很好地走进文本,很难与作品产生共鸣。加之小学接触的文言文有限,教师教法陈旧(主要是机械的讲析和反复的机械训练),让学生觉得文言文学习苦不堪言、索然无味,致使他们对文言文的学习毫无兴致。要改变这种现状,唯有改变策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让他们乐学。基于这一点,教学中首先设计不同层次的朗读,如无标点朗读和分角色创造性演读,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和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深情并茂的朗读和赏识性评价中体悟本文的古风古韵,进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在突破人物形象这一难点时,可设计选择称呼语和标点符号的方式,如结合文本,替客人在“尊君在不?”前面选择一个称呼语,看“你好”和“喂”哪个合适;为元芳的话“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选择一个句末的标点符号,看句号和叹号哪个恰当,并简要分析。这两个环节,让学生结合文本和自己的体验畅所欲言,在独立思考和思维碰撞中,既掌握了文言字词,又把握了人物特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真切地感受到文中渗透出来的文化意蕴,真正做到了言文合一,达到“因文悟言,因言悟文”的目的。这些语言实践活动,形式新颖活泼,学生乐在其中,他们的思维得到激发,兴趣得到调动,学习的畏难情绪得到巧妙的化解,为今后积极主动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二、传授一点学习方法

达尔文指出:“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缺乏系统性,一些教师将文言文肢解成语言的碎片,字字落实,句句清楚,唯恐遗漏了一词半句。就像学外语,单词加语法,背、抄、译是主要方法,如此打字词的“持久战”,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消失殆尽,文言文的阅读能力难以提升。要想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上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教者必须加强学法指导,教给学生点石成金的手指。本文中“期”“去”“舍”“委”“顾”等字是理解文意的关键,笔者采用内引外联的方式,将这些词与“不期而遇”“去留两便”“舍生取义”“委杖而逃”“瞻前顾后”相对照,通过成语与文言实词互释的方式,巧妙地化解了难点,让学生找到学习语言的一种途径。在此基础上,将其与《咏雪》中学到的“扩展法”“替换法”相勾连,形成一个关于解释文言词语的较为系统的规律性的知识。有了这些系统的知识,学生就能借此更加主动有效地获取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渗透一点传统文化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语文课程标准》和《北京市中小学学科改进意见》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弘扬传统文化主渠道的语文课堂,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渗透落实到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深入教材,拿出眼光,发掘教材中隐含的传统文化因子,将其渗透在课文教学中,随文教传统文化,会收到润物无声的效果。经过深入研究,笔者发现《陈太丘与友期》中蕴含着丰富的“称呼文化”(“尊称”与“谦称”,人物名称的命名),因此,教学从标题入手,以“陈太丘”这个名字为发端,在具体的情境中探讨古人命名的方法及“君”“家君”“尊君”的内涵,明确“尊称”与“谦称”的运用场合和规律,在此基础上适时将古文的编排方式、古人的阅读习惯、对联知识、成语解词释义的方法以及名人典故引入了课堂,使整节课内容丰富,充满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的同时,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从而增强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四、给予一点人文关怀

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关注生命、关怀生命、赞赏生命和成就生命。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充满朝气、充满灵性、有血有肉的鲜活的生命个体。关注他们的生存发展,对他们关心关注,表扬激励,就是一种人生关怀。文字只是表象,它背后除了文化之外,还有生命、情感。打开这些密码,让它们成为学生灵魂得以栖息的家园,在这个家园里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是语文课堂的追求。正因如此,笔者开头唱《真心英雄》调节气氛,导入课题,对学生提出希望,激励他们课堂上好好表现,做真心英雄。教学的过程中,我又抓住一切契机为学生的表现点赞。告诉他们语文学习没有对错之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激励他们勇于表达,勉励他们要想做名人必须从现在开始努力,在讲礼诚信的前提下率性一把,做真实的、自由的人。最后号召他们要像魏晋名士那样,心中要装有梦想,做一个有梦的幸福的人。这些都为他们的成长提供了精神的滋养,为他们今后的人生奠定了基石。这一切也为学生在自由安全的氛围中琅琅地读、美美地品、默默地静思、无拘无束地对话创造了条件,充分调动了他们咂摸语言、探究文字背后广袤的文化家园和精神家园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在交流展示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收获到成长的力量。整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全程参与,深度参与,外在的活动和内在思维状态活跃,不同学生在各个维度目标上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猜你喜欢

陈太丘文言文生命
Taiqiu Going out with a Friend陈太丘与友期
Taiqiu Going out with a Friend陈太丘与友期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忘炊窃听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陈太丘与友期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