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学生写作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1-12俞梅华
俞梅华
九年级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总复习阶段,而九年级的作文复习课如何上是个难题。九年级的教学时间有限,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老师们关注的焦点。我校九年级语文组三位老师经常坐下来研究这个问题。
一、找出问题
笔者参加了近几年的中考作文网上阅卷,阅读过几千篇各类学生习作,我发现现在的学生作文问题很多,但具有几个共性。
1.重形式轻内容的形式主义
现在的考场作文,我们的学生往往会学习和使用一些特别的结构,如题记、层次小标题、开头与结尾的排比。这样做一开始由于比较新鲜,的确一度让我们阅卷教师眼前一亮,给过很高的评价。但是,随着使用者越来越多,再漂亮的衣服变成了人人都穿的“校服”,美丽不再了。甚至有些老师专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拼凑组合训练,让我们阅卷老师看来看去都是那几套词句。有的作文甚至句不达意,什么作文都用同样的开头和结尾,几百份作文改下来,雷同语段都看腻了。更加奇葩的是有的学生为了求异,模仿高手的“文言作文法”“作文剧本法”等冒险创新,结果第一个遇到赏识者得了高分,后来者皆为低分。“文以载道”,结构形式永远应该是为中心内容服务的。教师为考试而教作文,为了批量提高中下等学生作文水平,结果造成学生作文的形式主义。
2.作文假语言、假真情泛滥
学生作文的语言,有些“假”的风气现在还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在女生的作文里面。初中生要积累精美的词句,学习使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是可以的。很多老师的作文教学都强调语言的靓丽,但是很多学生迷失在语言的靓丽外表中,忘记了语言的美丽需要内容的映衬。朱自清的名作《背影》,它的语言普普通通,它的情节简单到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过,可是它却成为我们学习的名篇,为什么?语言文字承载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语言靓丽是为了内容的“添花”,而不是用“花朵”代替内容。那些假语言、假真情的作文初读靓丽,再读华美,三读失望。请记住,真心真情才能动人心。
3.文体不限,不是不要文体
现在考试作文要求中都是“文体不限”,但是我窃以为初中语文主要还是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一般性的议论文写作能力。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写简单的议论文”教学专题,在“议论文”的前面有个“简单”的限制。实际上很多同学的议论文的三段论就是符合简单议论文的基本写作要求的。有些地区的作文命题者也认识到这一点,在作文要求中注意了问题要求的设置,例如2015年福建福州的中考作文要求就是“请以‘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那么,文体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教师的简单性强化训练,以三段论议论文为基本模式;二是作文教学较随意,不成系统;三是写作训练只“练”不“讲”,只“讲”不“改”。命题者淡化文体的要求本来是希望“百花齐放”,但是我们却搞成了动植物大综合,理想和现实出现极大反差。
4.关注“他”人,从不自省
不论是“闲对风光独自游”的作文题目还是“苦趣”这一作文题目,都是倡导大家来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对生活的感悟。但是,我们在作文阅卷中,读到更多的是“他”的故事,个个都是“外婆家后面的小河”,个个都是中考前的大病大灾。我们学生考场作文选材都是读书读来的,没有自己看到的身边人身边事。写母亲,马上头脑中搜索看过的母亲作文;写同学故事,永远是让座,从七年级一直让到九年级。“编”作文代替了自己的观察和感悟,写来写去当然写不出好作文了。其实,我们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还是有很多内容可以写的。例如有个同学有次被老师罚站到办公室,他却写出了办公室“见闻”,实在有趣。所以,老师们要多想想,想出办法让学生关注生活,学会从普通生活中找出不普通的作文素材来。
5.简单不是简洁,而是少而精的追求
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往往记叙一件事来写一篇作文。由于叙述能力的有限,他们记叙的事情主次不分,往往没有详略。他们的作文更像是杂乱无章的日记体。我们希望的作文是抓住典型的情节来描绘人物形象,能有生活的细节描写,能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现实中我们的学生选材永远是“似曾相识燕归来”,故事永远是自己的小学生活,也许“小学生活”都是小学作文书里面的。这样的作文没有吸引力,没有起伏跌宕。
二、解决问题
面对这样的作文现状,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可以这样做。
1.生活与作文也需要结合
现在的作文教学问题就在于脱离生活。学生没有生活,作文就是无源之水。所以,我要让学生关注生活,从生活中找作文素材,从生活中发现故事的曲折,从生活中发现美。我们可以这样做:引导学生观察老师和同学,写出外貌描写,看谁写得准确,之后进行“文字与人物连线”活动,让学生在猜对猜错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方面面。我们也可以每天请一个同学讲一个全班同学遇到过的趣事,这样,为了讲好这个故事,大家就会关注生活,还会交流之前的生活。学习如何口头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就会斟酌语言排列顺序,间接地学会了作文的真谛。我们观察校园,写出我们的校园;我们参与校园活动,写出自己的参与经历;我们发现学校生活的精彩,抒发我们自己的真实情感。把生活及作文落到实处。
2.毕业班的作文训练也可以系统
毕业班的作文课,有的老师这样上:印刷大量的所谓“满分作文”,人手一册,甚至让部分学生背诵“满分作文”。其实,每年的中考满分作文是有一定意义的,看看也好。只是,我们把它 “万能化”显然是错误的。说到底,这样的作文教学实际上是“自学无教”。我认为中考作文教学也可以系统化,如审题训练、选材训练、构思训练等。当然,关键是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训练,你的班级学生是什么水平就用什么训练标准。有的老师直接使用他人的训练套路、训练资料,结果事倍功半,就认为训练无用,他们忘记了只有本班特色的作文训练才是最有效的作文训练,所以对于学生的情况前期了解真的很重要。之后,根据学生情况对于每个训练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对于部分学生还要制定单独的更高或更低的目标,做到因材施教,这就需要我们老师的耐心和细心了。作文教学有序化之后,学生作文提高需要有个过程,但是请坚信学生一定会成功。经过作文的规范系统训练之后,我们的学生的作文就会渐渐入“格”,接着升“格”,走向作文的春天。
3.阅读与写作也必须结合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个人如果读书少是写不出好作文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就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才可以打开文学之门,打开语文学习之门,具体来讲就是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做一个爱读书、善于作文的人。从时间上来说,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不足半小时。我们老师可以布置一些阅读的作业,为学生挤出阅读的时间,也可以分享一些优质阅读材料,甚至利用班级QQ群分享。在阅读内容上,我们要选择一些教材必读的基础上,推荐学生阅读同一作者的其他书籍,推荐学生阅读中考作者的文集,推荐学生阅读一些提升思维深度的哲理书籍和期刊杂志。最后,利用好教材进行第二次阅读,向教材学习写作的技巧。现在我们的作文教学要用好教材,学好教材,回到教材,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面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实用的方法,加强阅读与写作的互动,从身边生活中汲取提高写作能力的营养,这样学生的作文水平才会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