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引导策略

2017-01-12管爱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创设读书

管爱平

在农村初中学校,我们常听语文老师念叨:学生课外阅读少,缺乏阅读积累,不会写作。笔者也曾在教学调研中围绕“课外阅读”进行过问卷调查,发现有近50%的学生表示“除语文教科书外,很少读书”,有超过15%的学生表示“不喜欢阅读”。

在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那些爱看书的学生的词汇、表达能力、语感、写作能力都比不爱看书的同学强很多。他们的写作成绩可以说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而是自己看书看出来的。因此,我们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想他们的作文“渠水清如许”,必须要有“源头活水来”。写作是一种输出,它必须要以一定的输入为前提。一种是直接经验输入,一种是间接经验输入。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直接经验输入不可能太多,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充分利用“间接经验”的输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永不枯竭的源泉。汉代扬雄在《答桓潭论赋书》中把自身的写作习得经验总结为:“能读千赋,则能为之。”清代唐彪对语文能力习得规律作了总结:“阅者必宜博,经史与古文时文,不多阅则学习肤浅,胸中不富。”“……作文时吾意欲所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所以,“千方万法”不如读书一法。但由于受社会急功近利思维和农村本身阅读条件等的影响,许多学生不愿阅读,缺乏阅读积累,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努力创造条件,采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进书的世界,品尝书的甜味,享受课外阅读的快乐。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综合使用,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丰富阅读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一、巧妙引导,激发兴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 。我采用的“激趣”方法主要有:

1.利用“名人效应”,激发读书欲望

我常利用班会课和课前准备等时间给学生讲古今中外名人热爱读书的故事。如苇编三绝、凿壁借光、囊萤映雪等故事。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费孝通,90多岁还在不停地读书、思考、写作;金庸已80多岁,但仍然每天坚持四五个小时的读书时间;以及二月河、余秋雨等当代名人的读书故事等等。

2.利用“向师性”心理,引领学生读书

教师可利用博客或下水作文或和学生聊天的机会向学生介绍自己以前怎么读书、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收获,现在又在读什么书、有什么感受等,以身作则,现身说法,抓住学生 “向师性”心理,引领他们读书。

3.利用同伴互相影响,激发阅读兴趣

每个学生家庭背景、成长经历都不一样,读书情况也是不尽相同。教师可引导学生交流时多讲所读过的书的相关情节,背诵读过的诗文,讲读书对写作的影响等,以达到学生间互相影响,激发阅读兴趣的效果。

二、创设条件,方便阅读

尽管我们要求学生自觉读书,同时也在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但是,初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自觉性并不高,况且要在繁重的学业中挤时间读书,只靠说几句话是不行的,必须努力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

1.创设时间

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会有的。”我们要教学生挤时间读书,也要帮他们挤时间。如与班主任老师协调,利用班会课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在课程进度正常的情况下,尽量穿插安排一些阅读时间;与家长合作,利用双休日加强阅读等。

2.创设场所

我们应为学生创设安心读书的场所,如在班级设一个图书角,尽可能地多给学生带一些有益的书刊,也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看过的书刊捐给班级,大家共享;与学校沟通,让学校阅览室充分发挥作用;争取家长支持,创造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等。

三、更新观念,营造氛围

为了让学生认为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我特别注意“乐读”氛围的营造。我采取的方法是自由、宽容、鼓励。对于学生读物的选择,一开始的要求可以比较宽容,只要爱读就行,量的多少,怎么读,获得多少都不严格要求。等到学生渐渐形成读的兴趣,再在阅读的方法技巧上适当点拨。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再次大量阅读。如此循环,学生阅读能力就会慢慢形成。

为了让学生充分吸纳不同的阅读经验,我还定期开展 “读书汇报课”,请学生对自主阅读情况进行汇报。课上各抒己见,交流思想,交流经验,享受阅读成果,享受阅读氛围。

四、授之以渔,科学阅读

俗语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无穷。”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教育的宗旨不在于把尽可能多的东西教给学生,而应在于教给学生怎样学习,学习发展自己以及离校后继续发展。”要让学生更好地从课外读物中汲取营养,搞好课外阅读,教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也是关键。

1.指导学生粗读。像新闻报道之类,了解大概即可,就可以指导学生快速粗略阅读。

2.指导学生精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和内涵较深、经得起推敲的文章,要指导学生全面、精细、深入地理解,尽量做到“纤屑不遗”。

3.培养学生阅读与圈、点、画、批、摘、思、析、评、感等结合,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五、交流展示,体验成功

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学生持续开展阅读活动的最大动力。因此,笔者积极组织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创造机会让所有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努力让孩子们都有多方位展示自己阅读成果的机会。

1.课前展示活动。利用课前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轮流上台自由表达,把课外阅读的成果向同学展示。

2.交流讨论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读书讨论活动,一学期也可以举行一两次全班性的读书交流。让学生交流阅读中的收获,解决阅读中遇到的疑问,互相推荐好书阅读。

3.开展竞赛活动。鼓励学生读古诗,可以比一比谁背的古诗多;读优美的写景散文,可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多参加各级各类作文赛。一点小小的成绩都会让学生体会到读、写的无限乐趣。

几年来,由于正确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走进了书籍的海洋,体验到了读书的乐趣,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种方式不仅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了学生的精神境界,更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开辟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创设读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我们一起读书吧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