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04号小行星
2017-01-12童子
童子
星云不过是一个大家庭,
地球不过是一个小孩子。
——高士其《天的进行曲》
一个人消失了,如同隐没在夜空的黑暗里。白驹过隙,匆匆人来人往,忘记一个故去的人,实在太容易了。没有忘记的原因,一定得有一种特殊的理由,就像诗人臧克家写到的那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而能活在人心里的人,应该是益于他人的大写的人。
我读小学时候,就知道“高士其爷爷”。长大后,他却沉入我的记忆深处,从未想起。我想,许许多多人和我一样,早已忽略了这个人的影响力。那么,我们遗忘的高士其,是否“活着”呢?其实,“死了”还能“活着”的人非常少数,即使历史文献或教科书上依然留有名字,也未必证明其真“活着”。倒是还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死而复活,被埋葬数十年、百年后,忽然重新出现在公众面前,就像积雪消融后的春天——这是时间的奥秘,一般与一个人的含金量有关。高士其再一次进入我的视野,则是我南迁福州定居后,有一天逛街,和他的故居不期而遇。我才知道“高士其爷爷”是福州人。那次“初见”,我正忙于女儿上中学的事情,没有顺便跨入故居门槛。也是由于对他的作品不甚熟悉吧。2016年9月8日午后,我特意走进了福州市区的于山脚下鳌峰坊3号——“高士其故居”,这次为了写写他。
故居陈列室多至五个,布置了许多照片和纪念物品,而且,这个明代高官留下的高宅大院,迄今没有丝毫的破落气息,天井的清水仍旧澄澈地映着阳光,院子的花木翠绿茁壮,似乎让我看到少年高士其玩耍期间的欢乐。陈列室虽然免费开放,但里面黯淡沉寂,连一盏灯也没开。只有我一个人参观,不知道通电的开关在哪里,夕阳西下时,勉勉强强能分辨玻璃罩子里的图片人影……整个故居都笼罩上尘封的昏暗,如同久久无人踏入的墓地。故居牌匾时间是1991年,算不得时间遥远啊?那些孩子们簇拥他的笑脸,一定还在,红领巾并不会褪色;那些题词赞美的词句也不算过时,就是把他的书给今天的儿童阅读,同样有知识价值和某种启迪。看照片,他几十年红遍中国,和各路大人物有合影,作品样书多种在陈列柜里展示着——如今微信热衷于把很多陈旧人物翻出来,这样一个作家,为什么他的身影被埋藏着,好像一颗尘土中普通的沙粒呢?我本来想随手买一本他的科学童话作品集带回阅读,可故居里没有任何服务人员在。空荡荡的陈列室,我徘徊几圈,徒手而归。
一个作家离我们远去,他“活着”,必须是作品依然被阅读着。高士其留给我们的作品又是怎样的呢?
书店里没有,但找到高士其作品集不难,我从省少儿图书馆那里借到了一本《科学泰斗——高士其优秀作品选》。三四天一口气读完了,其中包括科学童话、科学诗、科普创作理论研究,基本囊括了高士其作品的主要体裁。据介绍,曾经出版《高士其全集》四卷,可见他的作品数量蔚为可观。诸多高大上的评价我先不引用,选几句高士其儿子为父亲写出的评语吧——“面对愚昧、落后的社会现实,他一直在深深地思索,怎样把所学的知识贡献给人民,为改变社会而努力。1935年在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先生的建议和启发下,他毅然拿起笔来,用颤抖的手从事当时还无人问津的科普创作。他把科学知识与文学艺术融合一起,用浅显易懂的拟人手法,写出了许多生动有趣的作品。当时,中国正处于抗战时期。这些作品不仅具有普及科学、启蒙愚昧的主题,而且也充满了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呼吁。作为一个科学家,他准确地预见了细菌战的可能和反细菌战的必要,他指出人类存在着滥用科学的危险,而科学的真正目的是应用于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为一个爱国者,他在进行科普创作的同时也积极参加各种救亡运动。”这些话是客观的,阅读他的作品时,我不难发现他的科学良知,也找到了他身为科普作家那种为社会、为民族危亡创作的美丽心灵。
高士其,本来叫高仕 ,能起这样名字的家庭,原本就是三坊七巷里面的书香门第。父亲高赞鼎早年留学日本,后中举人,任清朝外务部官员,辛亥革命后成为国会参议候补议员,驻墨西哥外交使节。母亲何咏阁秀才家庭长大,擅长诗赋书法,修养有度。少年早慧的高士其,20岁就以全优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奔赴美国名牌大学深造化学专业,又以全优成绩毕业。如果不是祖国传来瘟疫蔓延的消息,如果不是亲爱的姐姐不幸早逝于流行的疾病,他的人生就与细菌学无缘了。恰恰是救人思想,使他转而选了当年的冷门学科细菌学,他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攻读博士课程。想不到的是,在一次实验中,一个装有脑炎病毒的瓶子突然破裂,病毒通过左耳耳膜进入他的小脑破坏了中枢运动神经,造成了这位科学优秀学子终身无法治愈的残疾。当他拿起写作的笔,开始了科普作品创作,从此改名字为“高士其”——明志“去掉人旁不做官,去掉金旁不要钱”。他成为中国科普写作第一人。
阅读高士其的作品,追寻高士其的足迹,我更多的惊奇,在于看到一个人灵魂的分量和一个作家顽强的生命力。很容易就联想到保尔·柯察金,想起大家耳熟能详的那著名段落句子:“人的生命应该这样度过……”高士其就是这样的人,与其说半个世纪他的创作有“闪亮”的奇观,不如说一个作家和时代风云紧密相关,此言不虚。我难免这样想:如果他不是生逢那样的社会背景,又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与创作生涯呢?是的,他向不幸的命运英勇地抗争了,然而,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给了他最大的抗争力量——时代的需求,把这位失去健康肌体的人捧为宠儿,那么多关怀与器重,给了他一次次生机,萎缩颤抖的手不放弃拿起文笔的努力,那个时代的热切召唤,使得他始终保持清醒着科学良知。出身名门又身为科学家的高士其,一开始写作就站在一个很高的起点上,用我们今天微信“朋友圈”比喻,是他那些杰出的朋友们先提供了帮助,为他打开了科普写作之门。这个朋友圈基本都是社会与文化名流,如哲学家艾思奇,社会活动家李公朴、沈钧儒,教育家陶行知,等等。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社会精英们认识到科学的重要性,但民众处于盲区,科普急迫需要,于是,高士其被朋友带入上海“科学大众化运动”,成为其中一员干将,参与编写《儿童科学丛书》。1931年,他发表诗作和译文。1934年,第一次用“高士其”的名字写出了科普童话《细菌的衣食住行》。接着两年中,他连续创作了近百篇科学文艺作品。那时瘟疫正频频威胁着坊间百姓。抗战爆发后,高士其奔赴延安之举,成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等领导人关怀的作家,从此后,他的人生一直在党的照顾下,创作得到了最好的保障。尤其是战乱中,高士其能够被送到香港医院及时医治。人们都被他身心里那种强大的生存毅力和创造愿望激励着,走近他身边的人无不敬佩他的品格。几次生死之间的磨难,他都凭着热爱生命的坚韧,从死亡的魔掌中逃出。眼球失控、脖颈僵直、手足颤抖,不能自理,已经全身瘫痪状态的人,可以写出那么多的作品,他超越一般的意志力,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致敬。从事科普创作后,他的一生都为科学文艺呼吁,即使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科学事业备受摧残的时刻,他也一次次写建议书,连周恩来也感动,特批“高士其代表科普”。当科学的春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来,高士其和他的作品,更是成为时代的强音,他的献身精神,也成为那个时代最好的感召力量。
高士其的代表作有科学童话和科学诗《菌儿自传》《天的进行曲》《我们的土壤妈妈》《细菌世界探险记》《霍乱先生访问记》《我们的抗敌英雄》《揭穿小人国的秘密》,其中《我们的土壤妈妈》在全国第一次儿童文学评奖中荣获了一等奖,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少年读者。长诗《天的进行曲》从宏观到微观结合科学史的事实,提出了一种宇宙观,“太阳不是天空的独裁者,/而是太阳系的领袖,/太阳和其他的恒星一样,/都是天国里的人民;/星云不过是一个大家庭,/地球不过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的天文学深入人心了,但那时的孩子阅读到这种启蒙,无异于懂得了真理。冰心给高士其作品写序时认为:“《菌儿自传》《我们的抗敌英雄》《细菌的大菜馆》《抗战与防疫》等,都是儿童科学文艺的杰作。”可以说,在人们认识科学极其有限的那个时代,高士其的这些作品起到了“拓荒”作用。而且,科学与文学缔结的特色,也被作家们所肯定。至今在世的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蒋风先生在《高士其及其儿童科学文艺作品》中,论及他的科学童话:“吸引孩子们想要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让孩子们跟着他走进那诗一般瑰丽的科学世界。”
高士其的创作谈,也透露他的艺术追求。他写道:“他必须是受过科学训练的,能搜集丰富的科学材料,并且知道怎样去分析、研究和整理这些材料。他必须是语言的艺术家,不仅懂得儿童的语言,懂得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思想感情,而且能把许多复杂奥妙的事物,简单明了地用儿童常用的语言表达出来……”“科学小品的写作,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是为了鼓舞青少年向科学进军。写得成功的时候,不但小孩子看得懂,连大人也很高兴。”为了写好作品,他阅读和研究国外名家的文艺作品,古希腊荷马的长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古罗马卢克莱修的长诗《论物的本质》、英国斯威夫特的幻想作品《格列佛游记》、法国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气球上的五星期》、法国法布尔的《昆虫记》《科学的故事》、俄罗斯科学文艺奠基人伊林的《室内旅行记》《人和自然》、美国科幻作家阿西莫夫的《物理世界奇遇记》等。高士其甚至在中国古老的《诗经》里找寻动植物的知识,在《封神演义》《西游记》里学习展开幻想的彩翼……
成为中国科学诗的创始人,把科学与童话结合起来完成文艺作品,有高士其不懈的努力,才会成为可能。因此他被称为中国科普文艺之父。
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和平与繁荣使一切都显得富足。远不是匮乏科普的时代,远不是呼吁“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的时代。互联网和微信的时代,连城市天空的星星也变得暗淡。几乎没有盲区的知识爆炸时代,人们似乎无所不知了。这个时代的人们却被一本薄薄的童话书吸引住了,因为那里面说“心灵的眼睛”才能看到本质的东西。这本童话书是
法国童话《小王子》。但书中有几句话更吸引了我:“人人都有星星。但又不完全相同。对旅途中的人,星星指引道路。对另一些人,星星只是几团微光。对学者,星星是难题。对我的商人,星星是黄金。但所有这些星都是不出声的。”星星的秘密胜过时间的奥秘。我所以想到这几句话,原因是,高士其逝世后,不但中共中央组织部确认他为“中华民族英雄”,而且,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提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批准国际编号3704号小行星,命名为“高士其星”。这种荣誉,中国作家没有第二个人获得过。
不断胜过病魔的重压,高士其活到1988年12月,83岁与世长辞。
“光,你这小伙子,/真是了不起,/一秒钟就能跑/30万公里。”(高士其《光的进行曲》)高士其用他的生命之光打完了该打的仗,荣耀了造物主对人的赐福!斯人已去,而他的作品还“活着”,如同“3704号小行星”在茫茫夜空中存在着,——即使我们的肉眼不大容易看到。
责任编辑 陈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