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锡祜(1902—1941)
2017-01-12
广东梅县松口仙溪山口村人,早期著名的红军高级军事干部。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2月和10月,随广东革命军两次东征。东征胜利后留校任辎重队长。1927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后辗转入闽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29年10月,红四军奉命出击东江,被分配到兴宁协助指挥武装斗争。同年12月当选为兴宁县委副书记,从此与罗屏汉、罗梅祥等随军转战在九龙嶂和五华、兴宁、龙川等县游击区。1930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成立,担任参谋长。1931年1月初,与刘琴西一起北上江西寻邬,后被任命为红二十二军政委,与军长肖克率队转战赣南。1932年,调中央苏区红军大学任主任,负责培训参谋人员。1934年10月,与主力红军一起参加长征。抗战爆发后,受中央军委派遣,到新四军军部任教导总队负责人。1941年1月,蒋介石、顾祝同策动皖南事变,在安徽茂林地区率队突围时壮烈牺牲,时年39岁。
肖向荣(1910-1976)
广东梅县石扇人。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1月转为共产党员。1927年“五·一二”武装暴动后,担任共青团兴宁县特支书记。1929年1月,调任共青团东江特委秘书长,后又改任中共东江特委秘书长。1930年11月初,任东江特委西北分委常委。12月初,任闽粤赣苏区特委秘书长。
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党中央开辟了一条由上海到香港,再经汕头、大 埔、青溪、福建永定进入江西中央苏区的交通线。担任闽粤赣省委秘书长期间,除了处理省委日常事务处,还负责红军交通工作,把巩固“红色交通线”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接待过任弼时、叶剑英、聂荣臻、王稼祥、张闻天、博古等100多位领导同志。1931年11月又被任命为永定县县委书记,目的就是为了加强这条交通线的领导。
1932年3月,被调往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同年5月,由中央苏区局书记周恩来写介绍信调到红一军团工作。1934年10月,随军出发突围长征。1935年7月后,调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红一军团统战部长和红一军团宣传部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的宣传部长、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长。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国防部办公厅主任、中央军委的副秘书长、国防科委副政委兼政治部书记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76年3月23日在北京逝世。
卢伟良(1910-1988)
广东梅县大坪人。1928年1月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春,被选为梅县团县委书记,后任东江团特委任常委兼五华县团特派员。
1930年,担任广东省委交通员,主要负责中共闽西特委和广东省委的联系。同年底,任大埔青溪秘密交通站站长。期间,先后多次机警地安全护送周恩来、叶剑英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干部和数百名同志,以及大批党的机密文件到江西中央苏区,为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央苏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2年3月,由叶剑英安排在红军总司令部第二局任侦察参谋。1934年春,调到瑞金红军大学参谋班学习,毕业后担任国家保卫局总队部参谋长。
1934年10月,跟随红军部队长征。红军到达陕北后,担任从延安到上海的交通员。1937年全国抗战爆发后,调任新四军东南局交通站站长、第四战区第三游击队新编大队政训员、东江军事委员会参谋、东江纵队多个领导职务,对东江纵队的建设和东江抗日武装斗争的胜利开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6年6月任山东渤海军区参谋处长。
1949年9月起担任兴梅地区首任专员、地委常委,华南国防公路修建总指挥部干部部副部长兼处长,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等职。1983年离休。1988年5月25日在广州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