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1-12何永明
何永明
情感,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简单地说,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师生之间不仅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也有情感上的相互交流。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都伴随着情感现象的存在。“快乐语文”是我一贯追求的课堂效果。“以情优教”,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优化教学。教学中教师有情感,学生也有情感。那么,教师要扮演调控者的角色,调控学生的情感,要有意识地用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注意情感的运用,达到以情促知、以情优教的教学效果。
一、抓住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要设计好课堂情境,精心编制教案,运用自己的情感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比如,开学第一节课,我就谈到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也讲了几个有趣的故事来启发学生,他们被老师积极的情感、有趣的故事吸引了,也激发了他们对学习语文这门学科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积极情绪,感化学生积极的情绪
语文课堂上,教师快乐、饱满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指出: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在上《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我朗读这首词,充满了激情,也再现了伟人毛泽东当时的风姿,我的热情、积极,带动了学生,他们都很激扬。另外,教师注意自身的师德和品质修养,也会影响到学生对课程的投入状态。
三、语文课堂上教师表情的运用
教师在传授知识时的表情会影响到整个课堂的教学问题。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关于我的经验》中写到:“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上……做教师的决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就不可能做为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的这个过程,是应该充满激情的,朗读时的抑扬顿挫,分析问题时的绘声绘色,评价学生时的脸部表情、手势、目光等都要把握好。通过开学近一个月的观察,我发现学生能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师生关系也比较融洽。
四、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激发兴趣
高中语文的课堂,大部分同学都不愿回答问题。我认为,一个有兴趣的课堂会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在现在的课堂,我们可以广泛运用各种教学媒体,增强课堂教学的艺术性。讲《红色娘子军》,让学生观看录相带,体会当时革命的真实;讲解文言课文《鸿门宴》,运用各种图片和典故来吸引同学们的目光:讲《三峡船夫曲》,让学生看看记录片,了解三峡水流的急和险。人的情感会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这样一来,学生有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效果也就会提高。
五、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优化教学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如果学生对教材失去了兴趣,教学效果也不会好。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有显性和隐性的差别,如何挖掘出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教学中,我尝试着挖掘教材,比如《跨越百年的美丽》,我谈到居里夫人,谈到了诺贝尔奖,还讲到小说《项链》,让学生充分体会莫泊桑的那句话的含义,还讲到柳永的《鹤冲天》;上《〈激流〉总序》时,我给同学们讲述他的小说《家》;上文言文,我注重给学生分析人物的描写等等,效果都不错。让学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去掌握课文、完成教学目标,是非常好的结果。
六、积极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不回答问题是因为不能确定自己是否能成功,怕出错被同学们笑话。其实,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也是让他们形成对学习的积极情感的一个重要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请记住: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时学习的愿望。”因而,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对学生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我在课堂上,凭我的观察和学生的表现,我鼓励不太说话的学生认真地读课文,然后加以表扬;点比较内向的学生回答讨论的题目,并加以肯定性的评价;激励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继续探索,加以赞许的表扬,效果都很明显。课堂上积极参与的学生适当地给以平时成绩加分的奖励,学生都比较积极,也很乐意。因此,积极性评价能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了自信心,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
当然,以上是我在教学中运用情感因素的尝试,里面的方法可能在平时大家的教学中都有所体现,但如何让情感因素的作用发挥得更好,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来探索。总之,合理运用情感因素于语文课堂教学之中,会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