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卫:和祖国谈一场恋爱

2017-01-12江镕

环境 2016年12期

江镕

我们先来看这样一个描述,关键词如下:沉迷游戏,偷拿钱款,提前退学,打工谋生,穷游蹭饭,经营受阻。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份履历,提到的则是这样一些字眼:阳光开朗、乐善好施、走遍全国、领导接见、奥运火炬手、吉尼斯纪录、普及公益、传道授业。

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是否让人感觉天壤之别,高下立判?但是,先别忙着扼腕叹息,也别急于击掌叫好,其实这两组词汇描述的都是同一个人——我们这期故事的主人公王卫。

也许用“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来形容王卫并不为过,在三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他用格外精彩而充实的经历,数次将观念颠覆、把纪录改写,温暖岁月,惊艳时光。

从热心助人到开始辍学打工

1983年,王卫出生在广东潮汕地区揭阳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上小学三年级,王卫跟随父母来到了深圳,因为没有当地户口,所以他只能进入民办小学就读。

“那时候,民办学校的条件很简陋,我们在这边上课,那边还有农户种菜养猪,桌椅很破旧,升国旗也是在泥地里插一根竹竿。尽管如此,我们也乐在其中,放了学就去河里游泳、打羽毛球、打篮球,特别开心。”

儿时乡野开放、无拘的时光铸就了王卫阳光、开朗的性格,也为他其后的诸多行为打下了最初的基础。不过说到这还有一个小插曲,这要从王卫酷爱打游戏讲起。

“没上学的时候,我就爱玩游戏,还从父母那里偷偷拿过钱。后来上学懂事了,知道这样不对,就自己想办法。当时学校周围的建筑工地有很多废铜烂铁,我就捡来卖钱。开始钱都用来打游戏,直到有一次在路上看到一个乞讨的老奶奶,我感觉特别可怜,就把卖废品的钱分给她一半。这件事我坚持了很久,虽然钱不多,但我觉得我内心公益向善的种子就是在那时埋下的。”

小学毕业后还是因为户口问题,王卫只能回到潮汕读中学。上了初一,很多同学开始骑自行车上学,一开始车子放得横七竖八,老师就给王卫封了一个“单车委员”的称号,安排他专门负责停放自行车。为此王卫每天提前半小时到学校,把秩序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这也让此前在外乡呆了好几年的王卫很快和同学们打成一片,令他增强了不少自信心。

“现在回想起来,我和单车结缘也主要是在那个时候吧,甚至可以追溯到更早。当年我爸妈结婚的时候,我爸就送给我妈一辆自行车,我妈怀孕之后也一直在骑,可能我对自行车的感情在那时就开始培养了,这也算是胎教的力量吧。”

11月的广州,细雨微飘里透着一点阴冷,但同王卫之间的对话却带着热气腾腾的温度。尽管是初次见面,不过我们彼此并不觉得陌生,王卫的讲述轻松幽默,侃侃而谈,有着极强的代入感,他身上散发的热情也有着相当的感染力。听着王卫的故事,我仿佛也看到了一个“别人家”孩子的标准模式,可谁能想到,接下来他竟然告诉我,升入高中之后自己就申请退学了。

2001年,因为中考失利,王卫来到一个自己并不心仪的高中,突然增大的学业压力也让他感到无所适从,终于失望的情绪日渐累积,高一下学期,他便向学校递交了退学申请。

“当时我毅然离开了学校,来到了广州亲戚开的药厂打工,帮忙清点、发货。这段日子持续了有五个多月,周末有空的时候就去大学里打篮球,当我看到大学生们的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时,心灵受到很大触动,觉得自己也应该有这样一种体验,于是不用别人规劝,我又回到了家乡。”

原来的高中是回不去了,王卫只能选择去镇上一所职业高中继续学业,他也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代价,那就是即便他高考成绩再好,从资格上也只能就读专科院校。

尽管这种结果看起来令人颇感遗憾,但恐怕他本人都始料未及的是,两年之后,当王卫成为了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新生的时候,自己的生命却从此进入到一个崭新境界。

从骑遍全国到成为奥运火炬手

进入到大学之后,王卫感觉视野更加开阔,特别是当他看过凤凰卫视一档叫做《纵横中国》的节目、领略过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之后,反观自己却连广东省都没出过,心中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开始寻求改变。

“大一时,我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骑着它到过大学城、从化、江门、肇庆、韶关,甚至一路骑回了潮汕老家,那时候已总共累积了一千五六百公里的经验值。”

到了大二的暑假,天生不安分的王卫开始实施一个让他身边所有人几乎都感到“惊天动地”的行动——他要一个人从广州沿107国道骑行到北京,然后再返程沿海骑回潮汕。

2006年7月7日,王卫正式出发,他这种志在参与、以骑行支持奥运的举动得到了同学们的大力拥护。8月底,王卫终于不负众望,凭借自己的坚定和勇气,历经49天,穿越14个省份,骑行5500多公里,顺利回到广州。

在路上,有心的王卫准备了一本纪念册,每到一处有代表性的地点,他都诚恳地请人在上面盖章或者签名、留言,记录下自己的足迹。正如那句歌词唱到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虽然王卫也曾遭遇到拒绝和质疑,但大部分人都对这个敢作敢为的小伙子充满赞赏,也愿意为他积极提供帮助。这些都给了王卫莫大的支持和鼓舞,于是在大三的寒假,他又开始策划新的征程。

当时正值数九寒冬,骑行前往北方风险莫测,大部分人出于安全考虑都不支持他的这次出行,也导致了他有点囊中羞涩。但倔强的王卫还是怀揣着仅有的200元毅然上路了。

第一天中午,王卫到了佛山三水的一家小饭店,他将学生证和纪念册都拿出来给老板娘展示,那位大姐开始对他称赞不已,但当听到王卫说能不能洗几个小时的碗,换取一碗白饭时,一下子愣住了,然后说你先点菜吧。

看大姐的态度,王卫心想,完了,肯定是没戏了!不过反正还有200元,付就付吧。于是王卫横下心来点了一个最便宜的番茄炒蛋、一碗白饭。没想到吃完之后,大姐说钱不用收,活也不用干,你尽管走吧,就当我支持你了。

“说实话,当时刚出发,对于用这么少的钱走这么远的路,我心里也没底。当时大姐的举动确实让我觉得非常温暖,也给了很大的自信,如果她拒绝我可能真的会想到打退堂鼓。”

后来王卫把自己的行程发到网上,得到了很多骑友的关怀和资助,特别是得知王卫途中生病后,马上有骑友专程过来带他去医院诊治。这么多萍水相逢的朋友对自己施以援手,让王卫十分感动,公益之情也如星火一般渐渐燎原。

也是在这次行程中,一些省份严重的环境问题引起了王卫的关注,雾霾弥漫,水源污染,植被荒芜……这些都让王卫深深感到,骑行倡导的正是一种低碳环保的健康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态环境也需要每个人转变观念、身体力行,开展公益骑行宣传任重道远。

2008年,临近毕业的王卫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次长途骑行,这一次他不但得到了企业7000元的资助,也拥有了一个由6名骑友组成的团队。至此,王卫成功骑遍了除港澳台之外的国内其余31个省区,并作为“首位骑行全国的在校大学生”被写入切尼斯世界纪录。

而王卫在骑行方面的突出事迹也得到了北京奥运会组委会的关注,在经过严格的面试之后,王卫光荣地成为了北京奥运会的一名火炬手。

“当时我传跑的地点在湖南韶山,那天实在是太兴奋了,跑得太快,好像还没仔细品味,自己100米的那段一下就过去了。”说起当年的感受,王卫记忆犹新,已过而立之年的他竟露出孩子一般赧然而纯真的笑容。

从宣传亚运到从事自主创业

还未正式毕业,已是小有名气的王卫就陆续收到了几份工作邀请,其中不乏薪水颇丰的职位,面临着不同的人生走向,最终王卫选择了到广州亚组委成为了一名义务宣讲员。

“当时我就想青春就该用来做些有意义的事情,坚持30岁前只赚经历不赚钱,是我那时就树立下的志向。”

2009年,亚运会召开前夕,王卫和其他7名亚运志愿者一起组成了亚运志愿信使团,开始骑行东南亚六国,传播亚运精神。虽然是官方活动,但历时3个月、5000多公里的整个行程除了获得了一家企业赞助的部分资金外,其余的钱款依然需要他们自己筹集。

公益的感召可以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在异国他乡,信使团受到了当地华侨的热情接待,很多人出钱出力、慷慨解囊。他们说,当年就是得到了其他华人的资助才得以在国外立足,现在有能力之后,他们也要用帮助他人的方式回馈社会、回报祖国。

回想起那次骑行的经历,至今仍令王卫激动不已的是,当信使团来到泰国的时候,恰逢2009中国(广东)—泰国经贸合作洽谈会隆重召开,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及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都来到曼谷出席会议。当得知来自家乡的信使团也正在泰国时,两位领导亲切接见了信使团的三位代表,祝福他们亚运宣传活动圆满成功,还细心地叮嘱他们路上一定注意安全,务必平安回到广州。

“两位领导对公益活动的支持、对民间志愿者的关爱,使人觉得非常温暖,感受到满满的正能量,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公益事业的决心。当时我就开始将目标定在公益创业这一模式,也就是以公益的心态做企业,用商业的模式做公益,我也相信未来30年中国的很多企业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正是在这种理念的鞭策下,2010年亚运会结束后,王卫将自己的人生规划牢牢锁定在公益事业上。他原本一心想开办一家公益机构,但那时民政局还没有开放登记,所以只好“曲线救国”,在工商局先注册了一家名为齐天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还得到了热心企业家董靖的帮助,答应给他们免息借款作为启动资金。

起初,由于缺乏经验,齐天下的第一家门店开了没有多久就关闭了。但王卫并没有气馁,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来到广州塔附近又开了一家旗舰店,由于选址得当,加上充分吸取了上一家店的经验教训,这家新店的生意日益兴旺,在圈内名声渐响。

看准时机的王卫又乘胜追击,在广州地区另外又开了3家连锁专卖店,并且又成立了齐天下体育活动策划有限公司和齐天下旅行社有限公司。创业5年时间,齐天下的销售额从2011年的不足百万元,到2015年突破千万元,翻了十倍有余。

从积累经验到实现公益理想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即便是从事商业,王卫也从未忘记自己的公益理想,而且越来越明晰地认识到自己要走的就是一条坚持利用骑行方式传播公益慈善的道路。

2011年,深圳大运会前夕,王卫组织了10支队伍共100名大学生,与相关机构合作,向社会募集了5000多个书包、5000本字典,在贵州的山区一路骑行一路赠送;

2013年8月,潮汕地区水灾泛滥,王卫以骑行的方式开展“我骑一公里请你捐斤米”公益活动,共为灾区募集善款1万元和450斤大米;

2013年10月,王卫发起了“为爱南北极限大穿越”活动,他单枪匹马地用7天4小时完成了从广州到北京的2300公里行程,为贫困儿童募集到了1万顿营养午餐,也被媒体誉为“南北穿越第一人”。

2015年,王卫将筹办多年的公益项目成功转型,注册了一家名为“广州市海珠区公益服务游学中心”,简称“公益游学院”的公益机构,终于实现了自己创办一家公益组织的理想。

对于公益游学院,王卫将它定义为“一所关于行万里路的围墙外的大学”,主要针对的群体就是在校大学生,不收任何学费,只在周末和假期授课。在这里,王卫将自己多年来的经历和心得融会贯通,开发出了“公益生活”,“自行车游学”和“职业规划”三套课程,希望通过对大学生们骑行技能和安全意识方面的提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发现自我,认识世界,完成准确而实际的职业规划。

自2012年开始,王卫已经通过上述方式陆续培养出了300多名学员。及至2015年公益游学院正式问世,课程也变得更加正规、系统,需要通过在校大学生除了注册成为学员,学完公益游学院全部课程之外,还必须完成以下项目积累学分——累计长途骑行5000公里以上,其中包括一项2000公里以上的单次长途骑行记录;参与校园或社会公益服务达到500小时以上;在学校举办一场个人游学沙龙分享会;拜访5名以上与专业或毕业后工作方向有关的社会精英;完成一篇至少一万字的游学毕业论文等。

“大学生如果完成了游学院的全部课程,在取得大学毕业证之后,我们也会给他颁发公益游学院的毕业证书,每个人的证书上都会有一个专属二维码,企业只需扫码就会了解到这位学生在游学院的全部经历,便于他们有的放矢地选拔录用到合适的人才,增强人员的稳定性。所以现在我们也在同一些知名企业接触,部分企业已经要求在我们的课程中加入他们希望考核的内容,这样既可以帮助企业输送人才,也可以扩大学生的就业门路,一举两得。”

目前,王卫的母校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已将公益游学院的课程作为了学生的选修科目,接下来,王卫还希望公益游学院的课程能够进入到更多高校,让越来越多的学子从中受益。同时王卫还在积极筹备建设“家庭驿站”,也就是联合全国一些热爱骑行或是热心公益的普通家庭,为骑行至各地的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住宿场所,通过互助互利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爱上骑行,参与公益。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千百万的大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充满阳光地骑行完这万里路,我相信他们也会把更多公益、环保的理念传递出去。到那时,未来30年后的中国不仅会成为一个发达国家,也会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国家,中国梦的实现指日可待。我虽然不是党员,但我却真的拥护共产党、热爱国家。我相信我比很多人都更了解真实的中国,至少我脚踏实地地把我们祖国认认真真地看了两遍,我也充分感受到各级领导对公益事业的重视和支持,感受到中国的公益环境变得越来越好,这些都让我坚信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温度的民族。”

听着王卫的真情流露,我不禁有些湿了眼眶,这是一个在学习资本运作的未来企业家,但也分明是一个充盈浪漫情怀的热情大男孩,特别是此时此刻,更少了几分商业气,多了如许赤子心。

王卫曾生动地将骑行比喻成为“和祖国谈一场恋爱”,自2004年开始,他两次骑遍全国,9次从广州骑行到北京,这场恋爱也真可谓谈得旷日持久,情深意长。而在今年,王卫也在骑行中收获了自己的爱情,用他的话说就是一位同样热爱骑行的姑娘,“让他成功脱单,结束了33年的光棍生涯”。

一次次长途的骑行注定是一段段艰苦的旅程,但如今,伴侣、挚友、同道中人,都一起在路上,现在的王卫是何其踏实,何其满足。因为与有情人,做快乐事,所以注定有缘,注定幸福。

祝福王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