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格教研,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2017-01-12蔡春燕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微格研讨主持人

蔡春燕

初次接触“微格教研”源自明师网络培训学习,在学习上海多所名园的“微格教研”一学期后,2015年3月,我们幼儿园也引进“微格教研”这种教师沙龙研讨新模式,细化分析各种活动内容,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技能。

微格教学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斯坦福大学,80年代开始传入中国。微格教研是指借助摄像机提取某个具体的活动过程,记录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通过回放再现,供教师进行分析、评价的一种教研方法。现以我园一次微格教研活动为例,谈谈如何借助微格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微格教研案例实录

1.观看一小段区角游戏视频。

区角游戏时间,孩子们在探索新增的沙球和刮刮板两种乐器时,沙球玩得很好,但刮刮板就怎么也玩不起来。陈老师发现了,就走过去问:“你们在玩什么呀?我也想来玩一玩。”然后,一边玩刮刮板一边说出其玩法,在陈老师的带动下,孩子们也慢慢地学会了用呱呱板打节奏。一直到游戏结束,陈老师也没离开。

2.研讨区角游戏中的有效介入。

研讨1:案例中老师的介入是否适宜有效?

周老师:不适宜。老师干预孩子太多,影响了孩子游戏。

陈老师:(很委屈)以前孩子们玩音乐沙龙,我一般是不介入的。但因为今天投放的新乐器孩子们没见过,不会玩。我也是观察了好一会儿才介入的。

许老师:那你也要考虑到介入时间的长短,不能留在音乐区时间太长。

潘老师:游戏中,如果孩子确实不会玩,老师是可以适当引导的。这时就体现了老师的引导作用了。

主持人:是的,一开始的介入应该算是有效介入。老师在孩子们游戏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适时介入,推动了幼儿游戏向前发展。但后来,孩子们渐渐熟悉掌握了刮刮板的基本玩法,老师还滞留在音乐区,这时候就是无效介入了。

陈老师:我知道了,因为孩子们已经会玩这个乐器了,我再参与其中,就干扰了孩子们游戏了。我应该无痕地退到幕后去,做幕后英雄。

吴老师:看从什么角度看,如果从平行的角度,我跟孩子是平等的,我就是孩子的玩伴,一起游戏也没什么不好。

主持人:如果是长时间的介入肯定是不适宜的。如果老师一直以角色身份介入,不懂得退后,那你老师的专业性哪里去了?老师要学会抽身,在解决游戏问题后,还是应该把游戏的机会和主动权交还给孩子。这样的教育行为才比较恰当。

研讨2:区域游戏中,什么时机教师介入才是最适宜、最有效的?

王老师:孩子玩得好好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扰他们。在他们遇到困难,游戏不能进行下去的时候教师要介入。

仲老师:孩子抢玩具、发生争吵的时候需要介入。

潘老师:遇到争议可以让孩子自己先尝试解决,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再介入。

仲老师:如果他们打起来怎么办?

主持人:这就需要教师有敏锐的观察力,还要有预知危险的能力,在孩子打起来之前找准时机介入。

蔡老师:大部分孩子,特别是大班的孩子在意见分歧或者发生争议的时候都会自己尝试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他们会寻求老师的帮助,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告状”。一句话,在保证孩子安全的的情况下,要充分相信孩子们自己会解决的。这也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大班孩子的目标要求。

主持人:在孩子发生冲突不能自己解决时介入是适宜的、有效的。

王老师:老师还可以通过适时添加材料来进行有效介入。我们班上次玩肯德基游戏,孩子们发现没有烤箱,我就投放了一些纸箱引导幼儿改装成烤箱玩。

潘老师:投放材料的时候尽量不要跟孩子说这个材料应该怎么玩,那个材料应该怎么玩,而是应该通过材料隐性地支持孩子的游戏。

仲老师:材料的数量和投放的时机也要适宜。

王老师:材料的增加也是一种隐性地有效介入。

主持人:是的,我们可以在恰当的时机通过投放适宜的材料来推动游戏的发展。当然,前提是在充分观察幼儿、了解幼儿游戏经验的基础上。大家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在区域游戏中,还有哪些时机教师介入最适宜有效。

许老师:在孩子们一次次地重复某些游戏行为的时候。

王老师:在孩子们协商角色和职责时变得沮丧的时候。

潘老师:在孩子们陆续离开当前的游戏区域,越来越少的幼儿留下……继续游戏的时候。

二、微格教研活动优势

1.回放再现,有据可依。

微格教研可通过录像回放被观察者的活动过程,依据收集到的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比如上述案例中,我们就通过摄像技术完整、真实地记录幼儿区域游戏活动及教师的观察指导教育行为,我们可以根据活动需要反复地观看某段活动录像,做到有据可依。避免了过去只能凭记忆来回顾活动过程,有效减少了评价者、观察者的主观因素,提高评析意见的可信度以及评价对象对反馈意见的认可度。

2.来自一线,有话可说。

微格教研选择的话题大部分来自于一线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如上述案例的研讨话题就是教师在进行游戏观察指导时发现的。聚焦“案例中老师的介入是否适宜”“区域游戏中,哪些时机教师介入才是最适宜、最有效的”两个问题,步步深入,谈深谈透,引发教师争议直至达成共识。这样的教研形式容易引发教师研讨兴趣,使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对话,避免空谈,让大家有话可说。

3.分工合作,多向互动。

微格教研的每一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比如:在微格研讨之前,需要年级组集中商讨,确定预备拍摄的活动内容“区域活动”以及教研微观察点“教师的介入”等等,需要教师分工合作完成研讨前的准备工作;研讨过程中活动组织老师、其他老师、主持人同侪互助,展开专业对话,在改进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同时,参与研讨的每一位老师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4.换位思考、认清自我。

以往的教研活动,往往存在当局者迷的现象,影响了研讨效果。微格教研因为现代技术的应用,使某些教师从“当局者”变成“旁观者”。他可以将预设的目标与实际活动效果相比较,从而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好地作出自我评价。如:案例中的陈老师就通过自我观察,积极参与讨论,在具体的比照中修正教育行为,提升教育理念。

三、微格教研基本流程

1.微格研讨准备:由教研组长牵头召开研讨预备会议,预设教研主题,确定专人拍摄不超过5分钟的活动片断。研讨预备会议最好是在微格教研的前一两天举行。研讨准备作为微格教研活动的起点,准备越是充分,参与者就越能从录像回放或者图片展示中收集到更多有用且详尽的资料。

2.微格研讨现场:微格研讨一般分为三个环节:回看活动视频、研讨交流对话、梳理小结提升。持续时间视情况而定,时间一般至少40分钟以上。教师围绕研讨活动要求的观察点,根据自己观察到的相关信息,阐述观点,提出有效改进建议和对策,多视角、多方位寻找有效教育教学策略,实现微格教研的目的。

3.微格教研延伸:微格教研后,执教老师根据大家的意见,修改活动方案,在后续活动中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这一不断调整和实践的过程,就是教师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不断完善的过程。

四、微格教研开展注意点

1.研讨准备要充分:主持人、视频拍摄人员及电教人员等在教研活动前资料要准备充分。

2.主持人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微格教研因其切口小,问题真,特别适合年级组教研活动。但值得注意的是执教老师与主持人最好不要是同一人。主持人最好由年级组长或者组内骨干教师担任,才能起到专业引领作用。

五、结语

如今,微格教研已是我园的一种常规教研形式,成为我园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期待能够帮助教师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观察同伴和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猜你喜欢

微格研讨主持人
主持人语
The Research on Classroom Questio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Under Constructive Theory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
“三位一体”微格教学辅助说课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