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五问
2017-01-12李广智
李广智
近几月,时有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行凶杀人的报道,令人揪心。
2016年10月26日扬子晚报,《医生深夜家中被捅死 邻居杀人疑似精神病》。
2016年10月26日,大众网记者从日照市中级法院开庭公告中获悉,备受关注的“日照女教师擀面杖打死学生”一案将于27日开庭审理。根据日照警方此前公布的信息,50岁的嫌疑人李某兰被鉴定为“复发性抑郁症,案发时伴有精神病症状”。
2016年7月5日,北京公交站杀人嫌犯被指有精神病,曾称“被国保跟踪”……
精神病患者的新闻报道远不止这些,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特殊群体——精神病患者。
一问:精神病患者犯罪,要负刑事责任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患者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精神病患者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犯罪的精神病患者,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问: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在青壮年发病,起病往往较为缓慢,临床上可表现出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患者在疾病过程中可以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该组疾病一般病程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部分患者可最终出现衰退和精神残疾,而部分患者经治疗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的状态。
三问: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情况如何?
2016年8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精神病学》披露: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精神分裂症的终身患病率大概为3.8‰ ~8.4‰,每年的新发病率,即年发病率为0.22‰。
精神分裂症多在青壮年发病,最常见于15~45岁,成年人口的终身患病率是1%左右,估算我国目前有700万~8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占精神残疾人数的70%,是导致精神残疾最主要的疾病。此外,精神分裂症患者遭受躯体疾病(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脏疾病)和意外伤害的概率也高于常人,平均寿命缩短8~16年。
四问: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F20.9):
症状标准 在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等情况下,至少应该符合以下各项症状群第1、2、3项中的一项,或第4、5、6项中的两项,并持续1个月以上:
1.思维化声、思维插入或思维被夺取、思维被播散、被害妄想;
2.被控制妄想、影响妄想或被动妄想,或其他形式的怪异妄想;
3.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幻听或持续数周、数月以至于更长时间的其他形式的言语性幻听;
4.除以上所列举的具有特征性的妄想以外,存在任何其他形式的妄想,并伴有任何形式的幻觉;
5.情感反应不协调、情感淡漠、言语缺乏;
6.思维散漫、思维破裂。
排除标准 若同时存在明显的抑郁或躁狂症状,假如不能够证实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先于情感症状出现,不能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如果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出现在躯体疾病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诊断应参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五问:目前有哪些治疗方法?
历史上精神分裂症患者长期受到监禁、束缚,20世纪30年代起采用的电痉挛、胰岛素昏迷治疗,才使精神分裂症患者接触到科学、人道的治疗。20世纪50年代初,氯丙嗪引入精神科临床治疗,此后数十年又有多种抗精神病药被用来治疗精神分裂症,使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大为改观。
药物治疗 目前,常用抗精神病药物可分为传统的抗精神病药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两大类。
1.传统抗精神病药物,为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又称经典药物或神经阻滞剂,该类药物使用历史较长。在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氯丙嗪、奋乃静、三氟拉嗪、氟哌啶醇、舒必利、泰尔登等。
2.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近年来问世的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又称为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通过平衡阻滞5-羟色胺(又名血清素)与D2受体(多巴胺的一种亚型),起到治疗作用,不但对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有效,对情感平淡、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也有一定疗效。代表药物有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氯氮平及阿立哌唑等。
电痉挛治疗 电痉挛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的兴奋躁动,特别是出现冲动伤人、木僵或亚木僵、拒食、出走、精神分裂症疾病过程中或病后较为严重的抑郁情绪等适合进行电痉挛治疗。此外,有学者观察到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合并电痉挛治疗,可以缩短对患者阳性症状的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住院期,对患者尽快出院和康复有利。
心理治疗 病情缓解或稳定期,除了配合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也成为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一部分。心理治疗不但可以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提高自知力、增强治疗的依从性,也可改善家庭成员间的关系,促进患者与社会接触。
行为治疗 有助于纠正患者的某些功能缺陷,提高人际交往技巧。
家庭治疗 使家庭成员发现存在已久的沟通方面的问题,有助于宣泄不良情绪,简化交流方式。
(作者每周四下午有特需门诊)
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症状解读
1.思维化声 患者思考时将自己的思想同时变成了言语声,自己和他人均能听到。
2.思维插入 指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受自己的意志所支配,是别人强行塞入脑中的。若患者体验到强制性地涌现大量无现实意义的联想,称为强制性思维。两种症状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对诊断精神分裂症有重要意义。
3.思维被夺取 指患者认为自己的思维没有了,被外界偷走,并常常有思维中断现象。如患者称:“特殊部门用一种高科技手段把我脑子中的思想都抽走了,脑子不舒服,想不出问题。他们在考验我,拿我做试验。”
4.思维被播散 指患者觉察到自己的思想还未往外表达或不想表达出来,就已被许多人知道,尽管患者说不清自己的思想如何被别人探知,但确信已经人尽皆知。好似新闻被广播,所以思维被播散也称为思维被广播。如患者在回答医生问题时称:“你们不要装了,其实你们都已经让知道了,还要故意问我。我的想法还没讲出来就已经通过电视、广播全世界都知道了,你还不知道?”
5.被害妄想 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他被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例如,某精神分裂症患者认为他吃的饭菜中有毒,家中的饮用水也有毒,使他腹泻,邻居故意要害他等。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性精神病。
6.言语性听幻觉 患者可以听见各种声音,如言语声音、噪音、音乐等。如幻觉内容为言语交谈,称为言语性听幻觉,可以是几个单词、一段话、几个句子。如果言语内容是评论患者的言行,称为评论性听幻觉。如果言语内容为命令患者做某事,称为命令性听幻觉。言语性听幻觉,尤其评论性听幻觉、命令性听幻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幻听内容有时十分清晰,有时非常模糊。临床上多数患者的行为和情绪受到听幻觉的影响,甚至受其支配,产生不良或危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