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一则课例引发游戏化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7-01-12郑卫周霞李春雨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安全标志小朋友游戏

郑卫 周霞 李春雨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是孩子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最常用、最有效的教学手段。笔者以安全教育活动为例,借G幼儿园组织开展的一次中班课例——“安全标志我知道”,试图对其中的游戏教学部分进行分析和探讨,为幼儿园开展游戏化的安全主题活动提供一些教育措施参考。

实录一:

教师C:“小朋友们,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声音,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种特殊的声音,谁知道这是什么声音?”(放音频)

幼儿:救护车、警车、警报车的声音。(一两个孩子回答)

教师C:“对了,这就是警报的声音,谁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会有警报的声音?”

幼儿:“着火了”。(大部分小朋友模糊)

教师C:“着火了怎么办?”

幼儿:“救火。”(幼儿开始积极讨论各种救火的措施,有说用沙子的,有说用水的……)

教师C:(表情略微严肃,话语控制班级纪律)“我记得咱们幼儿园也组织过消防演练,小朋友们回忆下当时怎么做的。”

幼儿:“跟着出口标志往楼梯口跑。”(一两个幼儿回答)

教师C:“小朋友们当时都表现得特别好,看老师这里,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安全出口标志图——讲解图片的构成)。”随后逐一对事先准备的教学图片(110、119、120电话标志;斑马线、红黄绿灯等警告标志;禁止触摸、禁止引用……)进行讲解,共13张(幼儿的注意力开始转移)。

分析思考:幼儿主动参与权显性缺失

从上述教师表现出的教学行为中不难发现,其还是难以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选择传统的讲授方法将安全标志的相关内容教给幼儿。其次,教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一直站在一个中心者和领导者的角色上带领幼儿解决教学内容中预设的问题,没有满足他们自我建构认知的需要,严重忽视了幼儿学习主体的地位,导致幼儿活动参与的主动权被剥夺,只能跟着老师的思维走,缺乏自主创生和自由发挥的余地,显得比较被动。

建议一:改变思想,提升游戏化的教学理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应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游戏化的教学理念主张将游戏与教育因素融合,把幼儿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和本位,而不是以教师为本,强调教师的教不再是直接的讲授,而是通过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投放学习材料等方式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加以支持。以安全教育活动为例,其中的游戏化教学是指将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要求融进游戏活动中,在充分满足幼儿游戏性活动开展的前提下,让幼儿自主从中感知、体验、并能够掌握和运用有关安全的知识和经验来处理或避免危险。具体来说,要贯彻游戏化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转变”两个认识:第一,转变“幼儿围绕知识学习”的认识,尊重幼儿学习的兴趣性;第二,转变“幼儿依附教师学习”的认识,强调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自主性。教师应该站在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上与幼儿平等交流,共同创生着开放式、主题化的教学内容。

实录二:

教师C :“看小朋友们都那么聪明,老师就带你们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看谁找得快》。”老师出示安全标志图,看谁又快又准地指出安全标志的名称。(小朋友兴致提高了一些)我看哪个小朋友举手举得好,老师就叫谁,请某某某来回答。(只有四分之一的小朋友在配合)

幼儿走上讲台。(看着老师指的图,声音有些迟疑,教师C小声提示)。

教师C:“回答正确,小朋友们该怎么鼓励他呀?”

幼儿(全班):“棒棒棒!你真棒!”

(教师又以同样的方式叫了几位小朋友指认标志图,班级纪律开始不佳)

分析思考:游戏性教学设计的深化不够

案例中的教师虽带领小朋友们玩了一个简短的活动游戏,但从上述教学片断中明显看出孩子参与的主动性和热情度都不是很高。31人组成的班级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小朋友配合教师完成游戏。究其原因是由于教师游戏性教学设计的形式单一,追求的教育目的也比较表面化,只是要求孩子掌握或者能记忆更多安全标识,忽视了孩子对游戏的过程性体验,因而没能激起孩子极大的游戏欲望。除此之外,游戏设计的趣味性也显得过于平淡,没有新颖性,导致孩子们在游戏环节过程中表现出抵触情绪。

建议二: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幼儿游戏性体验

安全教育中涉及标识的内容多且广,而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思维发展特点即以形象思维为主。因而,要想取得良好的安全教育效果,就必须针对幼儿的年龄和思维发展特点,采用丰富多样的游戏形式,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的组织和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根据上述教学活动,就可以采取如下的教学设计来丰富幼儿有关安全教育的游戏体验:第一,分类式游戏设计(“区别我会找”)。分类式游戏设计充分考虑到了幼儿形象思维的发展特点,先将安全标志有规律地进行分类,让小朋友寻找其中的差别,不仅能帮助幼儿抓住安全标志的典型特征,也能培养幼儿类比的思维习惯,从而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掌握和识记安全标志。第二,模拟式教学设计(“情况我能演”)角色扮演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扮演情境必须来源于和贴近幼儿真实的生活。在这样一种趣味性、生活性的模拟体验下,幼儿能轻松地掌握安全技能,也能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第三,开放式游戏设计(“标志我设计”),教师预设的教学效果只是教育实效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幼儿自我建构及自我认知部分,开放式的游戏环节设计则能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自主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内化对于安全标志的认知。

实录三:

(该中班课例整个时长33分钟,讲授过程用时22分钟,游戏活动用时11分钟)

教师C:“我看小朋友玩得非常好了,老师布置一个任务,回到家以后和自己的爸爸、妈妈一起设计一个安全标志,明天带给老师好吗?(教师看了一下手表、幼儿情绪开始高涨,积极讨论了起来)”

幼儿1:“老师,我要设计一个进娃娃家的安全标志,要排队进去!上次甜甜不守规则推了我,害我摔倒了。”

幼儿2:“老师,我要设计一个上厕所的标志。”

(幼儿参与讨论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教师C:(又看了一下手表)“恩,非常好,你们的想法很棒!(没再作任何的回应),好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分析思考:教师在游戏过程中教学节奏调控失当

一个班级主题活动开展的时间是相对固定的,33分钟的安全教育主题活动,教师C用了22分钟对活动内容进行了讲解,留下11分钟带孩子玩游戏。由于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策略,当孩子明显表现出对“标志设计”的兴趣时,教师C并没有做积极的回应,而是不时地看手表,潦草地结束了整个活动课程,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影响着幼儿的活动生成,也造成了教师“难以控制局面”的感受,终归说来,教师对游戏教学调控的失当成为了制约教学游戏化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对如何组织和开展游戏化的教学活动,以及在游戏活动中建构幼儿的经验,实现对活动本身的延展还比较迷惘。

建议三:合理把控教学节奏,营造良好的游戏氛围

上述案例中教师C 对课堂节奏把握的失当也是大多数老师身上所反映的一个共性问题。怎样张弛有度地把握教学节奏呢?有几点建议可供大家参考:首先,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对游戏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合理和科学的规划,充分满足幼儿结伴讨论、相互协商以及探索建构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的实现需要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保障;其次,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也要根据教学实况,适度调整教学安排,避免造成教育资源的隐形浪费。总之,课堂教学节奏应契合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教师作为节奏的控制主体,要做到备课时心中有“数”,上课时适时调“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本文系北碚区“国培计划(2016)”重庆市乡村幼儿园教师送教培训——诊断示范环节成果)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市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

猜你喜欢

安全标志小朋友游戏
安全标志要牢记,关键时刻能救命
安全标志疏于管理 执法作出行政处罚
当心!
疯狂的游戏
找茬儿
爆笑游戏
会说话的安全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