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育也要游戏化

2017-01-12吴彩霞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小脚印楼梯小猫

吴彩霞

发生在我们幼儿园的一则保育小故事,令我很是感慨。

小六班调皮可爱的男孩楠楠在自主活动时不小心将一颗小圆球(布娃娃身上的小饰物)塞进了左边鼻孔里,顿时鼻子疼痛难忍,他大声哭叫着,A老师听到赶紧跑过去,用手按住楠楠的右边鼻孔,然后说:“快擤,使劲地擤。”可是,楠楠就是不“擤”,还是大声哭着,眼看着小球马上就有被他哭着吸进气管的危险,A老师急得满头大汗,越急声音越大:“不能哭,不能哭,当心小球被吸进去,快‘擤啊。”然而,无论A老师多么着急,楠楠还是不“擤”,真是急啊。这时,B老师走过来,轻轻拉开A老师的手,蹲下来看着楠楠,温和地说:“楠楠,没关系,不哭,你看着老师,跟着老师来做个呼气的游戏,好吗?”楠楠好奇地看着老师,停止了哭声,似乎在问:“啥有趣的游戏呢?”B老师用镜面动作按住自己的左边鼻孔,示意楠楠自己按住右边的鼻孔,然后,她使劲做了个呼气的动作(其实也就是A老师说的“擤”),边做边说:“楠楠你也来,这个游戏一做你的小球就会滚出来了,鼻子也就不疼了。”楠楠一听,马上学着B老师的样子,向外呼气,可是力气不够大,小球没出来,B老师又示范一次“大力士”呼气,楠楠可崇拜“大力士”了,立刻使足了劲呼气,终于小圆球乖乖地滚出了楠楠的鼻孔!两位老师都松了一口气,楠楠也破涕为笑,A老师差点瘫倒在地。

故事中A老师遇到问题之后自己首先慌乱了,孩子更不知所措。同时他面对孩子用的是语言指导的方式,没有身体示范,小班孩子理解不了,不知道怎么做,结果失败了。而B老师之所以成功地解决了问题,究其原因,首先,自己不慌不忙,稳定孩子情绪。其次,抓住孩子爱玩游戏的心理,引导孩子学习“擤”的动作。再次,把握了小班孩子的思维和动作发展水平,利用“镜面动作”给予示范,使孩子模仿更容易。最后,抓住孩子崇拜“大力士”的心理,发挥榜样效应,引导孩子成功擤出小球。

不得不佩服B老师的教育智慧,而她的智慧源自于她对小班孩子心理特点以及楠楠个体的充分了解。由此可见,幼儿教师的工作不等同于保姆,它需要专业能力,需要教育智慧,就连保育工作也不例外!从上述案例明显看出:老师是否了解孩子,决定了她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同样的问题,不一样的做法,效果也截然不同。幼儿教师只有善于洞察幼儿心理,用适合于幼儿心理特点的方法进行保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利用幼儿“好模仿”的心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儿童是好模仿的,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儿童的这种模仿心理来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吃饭时,有些孩子总是边吃饭、边说话,还常常将饭、菜掉在桌子上,老师苦口婆心说好多次都没有效果,而有些孩子则总是做得很好,吃饭细嚼慢咽,不说话,也吃得很干净,因此,老师便想到将这些好的孩子作为榜样来影响其他孩子。老师在教室前面设了一张“绅士、淑女桌”,每天选两个男孩、两个女孩到这张桌子上来吃饭,能到这张桌上吃饭的孩子都是能像绅士、淑女一样文明进餐的。被选到前面来吃饭的孩子可骄傲了,表现得更好,那些坐在下面的孩子羡慕极了,也非常希望能坐到这张桌上来吃饭,对他们来说这可是很高的荣誉。因此,他们一个个都模仿前面的孩子做“绅士、淑女”文明进餐,克制自己不再说话,不将饭菜掉在桌上,并且老师每天进行观察,选择吃得比较好的或进步比较大的孩子到前面来吃饭。这样一来,孩子们每天都有学习榜样,都希望能达到“绅士、淑女”的标准,能到前面来吃饭,渐渐地,他们吃饭说话、掉饭菜的现象慢慢消失了,全班几乎都成了“绅士、淑女”。

午睡时不少孩子脱下鞋子会随便乱丢,常常东一只西一只,起床时,找来找去找不到。因此,老师在孩子们的床前贴上一对一的小圆点,并将自己的鞋子放在这两个小圆点上:“你们看,我的鞋子站在小圆点上,头靠头也睡觉了。你们的鞋子会这样做吗?”孩子们看了之后,都很感兴趣,因此,也纷纷找自己床前的小圆点,然后将两只鞋头靠头放着。从那以后,孩子们的鞋再也没有乱丢,找不到鞋的现象也自然地消失了。

二、利用幼儿“爱游戏”的心理规范日常行为

幼儿喜欢游戏,因此,我们在规范幼儿日常行为的时候,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将生硬的说教变得有趣,幼儿也更容易接受。

如上下楼梯,小班幼儿刚入园没有良好的上下楼梯的规范,他们常常不能靠右行走,而且总喜欢在行走时大声说话,这样做不仅比较危险,而且会影响其他班级的幼儿。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在楼梯右边贴上小脚印,让幼儿踩着脚印走,这样就能够靠右行走了,但是却解决不了孩子们大声说话的问题,因此老师利用幼儿爱游戏的心理,将楼梯上的小脚印换成了小猫脚印,上下楼梯时和幼儿玩“小猫走”的游戏,幼儿和老师一起小手扶着楼梯,小脚轻轻地踩在小猫脚印上,孩子们自然在游戏中慢慢形成了上下楼梯靠右走,而且能像小猫一样轻轻走的习惯。我们还将楼梯扶手进行装饰美化,在扶手上绑上软软的海棉、毛毛的刷子、滑滑的塑料布、凹凸不平的纽扣触摸布等,吸引孩子摸着走,不仅遵守了规则还促进了感知觉的发展。

为了提醒孩子们进卧室要像小猫一样安静不说话,小班老师在卧室门口贴了两个小猫脚印。图书区也是需要比较安静的地方,因此,老师将图书区门口的小脚印也更换为小猫脚印,孩子们进区时自然就放轻了脚步,轻轻走进去,轻轻坐下来,这样就能静下心来阅读了。

多喝开水对孩子的成长无疑是有好处的,但是不少孩子却不记得喝水。老师在保温桶前创设了一面“给小花浇水”的墙饰,墙上画了一朵朵小花,旁边用小纸盒放着许多小水滴的卡片。孩子们每喝一次水,就可以拿一个小水滴贴在小花上,谁喝的水多就可以多给花儿浇水,孩子们可喜欢这个“给小花浇水”的游戏了。因此,由老师常常提醒的被动喝水,变成了游戏式的主动喝水。

午睡后有些小女孩儿不想梳头,老师便采用“开火车”的游戏吸引她们,两位老师分别设为火车站,孩子们想去哪里,她们的站名就是哪里,有时是北京,有时是南京,有时是美国等等。这样,女孩子们纷纷坐上火车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到站后梳好头就可以回“家”了。

“抱一抱,碰一碰”式晨检法,也是顺应小班孩子喜欢游戏的特点进行的。每当晨检老师看到小班孩子走过来时,她就会看着孩子,微笑地与孩子打招呼:“宝宝好。”(看孩子的精神状态),然后亲切地拉过孩子的手(检查手是否干净,有没有拿危险品),再揽过来,碰碰额头(试探体温),慈爱地问一问:“今天吃早饭了吗?昨天睡得好吗?……”就这样,看似简单的一串动作,却游戏式地自然而然地解决了小班孩子不愿意接受晨检的问题,老师的温柔感化了孩子,减轻了他们与家长的分离之痛,使得孩子开心而又快乐地开始了幼儿园的一天生活。教育无痕、温和而有力!

三、利用幼儿“爱忘事”的心理学习生活自理

幼儿总是爱忘事,那是因为他们的记忆总是短时记忆为主,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养成。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必要的提示物是提醒孩子坚持这个行为习惯的极好媒介。

每到喝水的时候,孩子们总会挤到保温桶前,抢着接水喝,老师屡次提醒要排队接水,可是,有老师提醒的时候他们记得,而当老师不在的时候就会忘记。因此,老师在保温桶前面贴了一排小脚印,提醒孩子们要一个接一个站在小脚印上排队接水。有了这些小脚印之后,孩子们接水再也不拥挤了。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明白了要注意自己仪表的干净、整洁,但常常会忘记,因此,老师在盥洗室、毛巾架前设置了一面镜子,孩子们进入盥洗室后,面对镜子就能够自觉照一照,整一整衣服。

孩子们上厕所时总喜欢玩纸,他们会将卷筒卫生纸拉了好长玩游戏。有时即使不是玩游戏,用纸时也会拉很长的纸,造成严重浪费。为了让孩子们保持节约用纸的良好习惯,老师在卷筒卫生纸架的墙上贴上长度标记,引导孩子将纸和标记亲一亲,拉一样长。这样,孩子们就没有浪费纸的现象了,长度标记时时提示孩子撕取适量长度的卫生纸。

《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保教并重”。幼儿教师只有掌握了孩子的心理特点,学会了尊重孩子,用适合于他们的方法进行保教,才能使幼儿园“保教结合”不再是一句空的口号,并且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愿我们每个幼儿教师都能做一个了解孩子心理、遵循孩子心理的智慧型老师!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师范附属小学幼儿园)

猜你喜欢

小脚印楼梯小猫
跑向春天的脚印
跑向春天的脚印
跑向春天的脚印
逃跑的楼梯
扫楼梯
小猫
上下楼梯时要注意什么 ?
原来楼梯还可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