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历史教学怎样唤醒学生的爱心

2017-01-12梁健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历史孩子

梁健

现在的孩子,不是他们没有爱心,不会珍爱生活,不会孝亲敬老,而是当他刚生下来时就有吃有喝,他们以为人自古以来就都是这样幸福无忧。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挫折,我们不能怪罪孩子,这就要求我们要向孩子讲清过去的日子,让他们了解前人的艰辛,民族的屈辱和祖国的艰难创伤,唤醒他们幼小的心灵。作为担任中学历史教学的我,觉得应让学生知道以下历史事实,来激发他们高度的爱国热情、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让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史

1.我们是炎黄子孙,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翻开中国历史的记载,让孩子们问一问祖先为我们创造幸福的日子有多艰难?展开中国历史的画卷,让孩子们盯着中国历史奔流不息的长河,去寻找祖先的足迹,体会她们披星戴月,拼搏不息的无畏精神,只所以他们那样执着,就是因为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黄帝、尧、舜、禹……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历史的延续,代代相传,在中华大地上涌现出了无数伟大的历史人物,如秦皇汉武、孔孟之道,民族英雄郑成功、林则徐;医学家、科学家、文学家、诗人、艺术家、革命家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等。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事业的成败创造了无数的奇迹。通过探寻,使学生从这些历史记载中,从这些历史人物中感悟一个人的价值,从而对祖先产生敬仰和怀念之情。

2.中华文明在古代曾很长时间遥遥领先于世界,成为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汉代科学家张衡发明的侯风地动仪,在世界上是惟一的,比西方国家用仪器记录地震的历史早一千多年;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精确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年左右。还有更多的事例。同学们,你能不为之而感动和自豪吗?

二、让孩子们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

1.泱泱大国,世界科技的领先者,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曾称之为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的中国,为什么而后却远远落在西方国家之后,饱受帝国主义的欺辱,这是中华民族不行了吗?不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帝国主义都将魔爪伸向了中国,中国的大量文物和古迹被破坏和盗窃,当时的政府软弱无能,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从此中国就象被一群饿狼团团围困,八年抗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零星的不算,南京大屠杀三十万阴灵不散。中国人民还能安心的建设家园,发展经济和科技吗?

2.国内奸臣当道,叛徒辈出,卖国求荣,令国人悲哀。慈禧太后等奸臣给中国人民丢尽了脸,蒋介石勾结美国,挑起内战,大量屠杀共产党人和无辜群众,使本已饱经风霜的中国人民再无宁日,犹如伤口撒盐。

通过这些史实的介绍,使学生知道多难的祖国一度落后的原因,来勾起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卫国意识。

三、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艰苦斗争史

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唤醒了沉睡的中华民族,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看到了光明,他带领全国人民寻求光明的道路,然而人民军队被国民党围追堵截,在生死存亡关头,被迫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吃野菜草根,啃树皮,爬雪山过草地,恶劣的天气加之国民党的袭击,行军途中失去了无数的可亲可敬的革命英雄,但在艰难中,中国共产党经过长征,在全国各地播下了许多红色的种子,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1936年红军胜利会师于陕北。

1937年,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下,与国民党形成统一战线,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又开始了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先后经过数次战役,1948年底将国民党赶出大陆。1949年10月我们自己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终于成立了,中国人民才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来之不易啊!同学们,你以为这个伟大的祖国是自古一来就有的吗?你以为以前我们的祖先就过着向我们今天这样安定、幸福的日子吗?以前的孩子上学跟我们一样有营养午餐吗?不是,我上学时,大多数人家的孩子都不上学,因为那时国家刚成立,穷,国穷家就穷,吃不饱,冬天连棉衣都穿不上,还上什么学,想什么营养午餐,没有那个条件。

我们现在之所以有这样幸福的日子过,是经过我们祖辈的努力,党的领导,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发展经济,国家富了,才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向学生渗透这些重点内容一定会使孩子们恍然大悟,使他们了解前人的不幸,同时又为什么会不惜一切,永不放弃的原因,那都是为了我们。从而引发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思考,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宁夏固原市彭阳县城阳乡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历史孩子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