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美校园文化 彰显人文教育特色——重庆市民族中学创建市级民族教育特色学校
2017-01-12阳世雄杨秋霜郭仁俊重庆市民族中学提供
文/阳世雄、杨秋霜、郭仁俊 图/重庆市民族中学提供
构建和美校园文化 彰显人文教育特色——重庆市民族中学创建市级民族教育特色学校
文/阳世雄、杨秋霜、郭仁俊 图/重庆市民族中学提供
主城区唯一招收散居少数民族学生的公办民族中学——重庆市民族中学,自建校以来,一直致力于将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带入校园,让每一个学子全面发展。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01人,学生1121,教学班27个,有来自苗族、土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学生145名,占全校学生12.9%,同时免费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
自1998年以来,重庆市民族中学坚持“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办学思想,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通过环境、课程、课题、艺体、活动等,探索民族教育的途径,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以“和美”文化理念为载体,引领民族教育发展,增强民族团结。
融合民族文化特色的校园处处展现“和美”理念
学校以大民族大融合为核心,提出了“民族一家亲,家和万事兴”的民族教育发展理念,确立了六大办学思路,致力于“和美三年,幸福一生”的教育事业。该教育体系着力实现三大愿景——有利于学生健康幸福成长,有利于教师自我价值实现,有利于学校持续快速发展。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校紧扣“和美幸福”,在综合楼“修和楼”内,学子们可以看到巴渝非遗、民族医药和科学技术方面的展示,这里着重传播的是民族科学精神;在“自和楼”教学楼内,文化墙上充满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名言格言、民族美术的文化氛围,通过民族地图展示民族的大团结和大融合,师生们在这里可以得到民族美文素养的熏陶;在宿舍楼“忆和楼”内,展示的是民族英才和优生民族生荣誉展,让学生们增强自信;在“味和楼”内展示民族饮食文化,同时兼顾民族歌舞和艺术展示;在“健和楼”内,随处可见民族体育项目和民族传统节日的欢快图景。
传承与创新并重 引领民族文化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为了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学校确定“十个一”的措施,即要求每个学生会唱一首民族歌、跳一支民族舞、画一幅民族画、一项民族科技技能、上一节民族课、穿一套民族服装,要求出一批民族校本教材、开展一项民族节日活动、参加一项民族体育活动、建设一个民族特色校园。由土家族摆手舞改编的摆手操已成为学校大课间操。王莉、王文忠、曹露艺老师一直致力于民族舞,如摆手舞、竹竿舞、铃鼓舞教学;王轶老师作为民族歌曲合唱队指导教师,获区优质课第一名、教学基本功大赛市一等奖;板鞋、毽球教练李志勇老师,成为区学科工作站成员。外聘石柱文化馆专业教师到学校培训了12位教师民族舞蹈;杨涛老师作为民族科技小制作辅导教师,成为区优秀科技辅导员;朱云燕、陈忠勇作为插花艺术指导教师获市区级奖。
课堂教学是特色学校建设的主阵地,学校以教科室、教务处、学科教研组、年级组有机合作,牵头实施课程改革。学校组织教师编写了《民族教育简明读本》《民族歌曲简明教程》《民族体育简明教程》《民间美术》等民族教育校本教材,并纳入了学校课程体系,安排专任教师进行授课。通过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促进全体师生共同成长。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民族文化教育增添了更多的渠道和新颖的方式。除了传统的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有民族团结画报和音像资料供师生借阅、观赏等,学校还引入了新媒体(微信、微博、QQ)等宣传学校开展民族教育的方式,通过展板、板报、手抄报、壁画、橱窗等宣传民族政策、民风民俗,让学子们的校园生活多姿多彩。
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学生们感受爱的温暖
学校扎实开展关爱帮扶少数民族学生的活动:重大节日,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到重庆大礼堂、动物园等地参观;传统节日组织民族生聚餐;开展少数民族学生与党员教师结对、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结对帮扶活动。落实资助少数民族学生政策,全额减免少数民族学生每年住宿费400元/人;为少数民族学生免费提供价值300元的床上用品和其他生活用品;每月为每位少数民族学生提供90元的生活补助;每月为周末住读生免生活费60元等。学校全年支出关爱帮扶少数民族学生经费约20多万元。
学校维护少数民族学生的合法权益,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把民族工作有机地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让民族工作也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和发展。学校先后荣获“重庆市社会主义文明礼仪示范校”、“重庆市园林式单位”、“重庆市民族教育先进集体”、“重庆市安全文明校区”、“重庆市平安校园”、“重庆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重庆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等荣誉称号。
重庆市民族中学秉承“和美三年、幸福一生”的办学理念,努力把学校办成一所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以传承民族文化为特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现代化学校,让民族团结之花、幸福之花在民族中学绚丽绽放!
身着民族服装的学生们脸上洋溢着欢笑
学校组织的民族民间歌舞大赛
别具特色的竹竿舞
(责任编辑:罗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