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添加剂对高温高湿环境温拌橡胶混合料高温和水稳定性的影响

2017-01-12欧阳焜

公路工程 2016年6期
关键词:温拌木质素添加剂

欧阳焜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分院, 贵州 贵阳 550008)

添加剂对高温高湿环境温拌橡胶混合料高温和水稳定性的影响

欧阳焜

(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建设分院, 贵州 贵阳 550008)

目前对橡胶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测试条件未充分考虑高温高湿环境的气候条件和材料条件等状况,导致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病害频出。为了改善高温高湿环境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稳定性,该文以“等空隙率法”确定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压实温度,基于车辙、低温弯曲、浸水马歇尔、冻融劈裂、四分点加载疲劳试验和高温浸水条件下的APA试验,系统研究了SBS、PR.S高模量剂、BRA岩沥青、ARM抗剥落剂、木质素和玄武岩6种添加剂对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掺加6种添加剂后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和水温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掺加PR.S高模量剂和BRA岩沥青均会导致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下降,6种添加剂对橡胶沥青高温性能的提升幅度由大到小依次是:PR.S高模量剂>SBS>BRA岩沥青>玄武岩纤维>木质素纤维>ARM抗剥落剂;疲劳寿命由大到小依次是:PR.S高模量剂>SBS>玄武岩纤维>BRA岩沥青>木质素纤维>ARM抗剥落剂;高温浸水条件下的抗车辙能力依次是PR.S高模量剂>SBS>玄武岩纤维>BRA岩沥青>ARM抗剥落剂>木质素纤维。建议在高温高湿环境优先选用BRA岩沥青和高模量剂来改善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道路工程; 高温高湿环境; 添加剂; 路用性能; 耐久性

0 引言

车辙是我国沥青路面早期损害主要病害之首,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加之车辆超载现象,在高温多雨地区车辙病害极为普遍,严重影响了路面的行驶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减轻和延缓沥青路面车辙、对重载叠加高温气候的材料高温稳定性一直是国内外道路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1-4],目前主要通过以下3种方式改善沥青路面的抗车辙性能: ①采用间断级配或S型级配提高粗集料的骨架嵌挤作用,从而实现抗车辙; ②采用高品质沥青,如岩沥青、高模量剂改性沥青、低标号沥青、高剂量SBS改性沥青、PE改性沥青等; ③提高集料品质,如采用形状接近立方体的玄武岩碎石。研究表明,橡胶粉是一种良好的道路沥青改性剂,用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不仅可以减轻废轮胎对环境污染造成的压力,还可以提高路面的柔性、耐高温、抗疲劳能力、降低路面噪音、防湿滑、提高道路的抗滑耐久性和行车舒适性。然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存在黏度大不利于施工,对沥青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改善效果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应用[5-7]。对此,有学者指出采用温拌技术可降低橡胶沥青的施工难度,同时改善其高温稳定性,温拌橡胶沥青技术的优势在于减少烟气排放提高空气质量和工作环境、减少能源/燃料消耗、提高路面的压实性能,延长了施工季节、减小施工中的老化/氧化,提高了路面结构耐久性。目前对橡胶温拌沥青混合料性能测试条件未充分考虑高温高湿环境的气候条件和材料条件等状况,导致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病害频出,本文基于室内试验和试验路铺筑系统研究了SBS、PR.S高模量剂、BRA岩沥青、ARM抗剥落剂、木质素和玄武岩6种添加剂对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和长期使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高温高湿环境路面工程中的推广应用提供借鉴。

1 实验原材料

1.1 集料

10~20、3~5、5~10 mm粗集料采用玄武岩,0~3 mm细集料采用石灰岩机制砂,矿粉由石灰岩磨制而成,经检测粗、细集料和矿粉的各项技术参数均满足《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F40 — 2004)要求。

1.2 温拌剂

采用实体工程中使用的Sasobit温拌剂,其主要技术性能见表1,掺量为沥青质量的2%。

表1 Sasobit主要技术参数Table1 TechnicalparametersofSasobit凝固点/℃熔点/℃闪点/℃针入度/(01mm)密度/(g·cm-3)135℃黏度/cp478982290<10912125

1.3 橡胶沥青

橡胶沥青是由中石化AH — 70重交道路石油沥青、20%40目硫化胶粉在高温条件下经室内高速剪切机制备而成,橡胶沥青只要技术指标见表2。

表2 橡胶改性沥青技术性能试验结果Table1 Technicalperformancetestresultsofrubbermodifiedasphalt橡胶粉掺量/%25℃针入度/(01mm)软化点/℃5℃延度/cm针入度指数弹性恢复率/%177℃黏度/(Pa·s-1)20478752244114882286

1.4 添加剂技术指标及掺量

1.4.1 SBS改性剂

SBS改性剂选用岳阳石化YH — 1301、S/B=30/79星型SBS改性剂,掺量为沥青质量的2.5%,SBS主要技术指标见表3。

1.4.2 PR.S高模量剂

采用法国路面材料实业有限公司(PRIDUSTRIE)研发生产的PR.S高模量剂,高模量剂主要技

表3 SBS改性剂技术参数Table3 TechnicalperformanceofSBSmodifier型号灰分/%伸长率/%拉伸强度/MPaSBS130102≥67032密度/(g·cm-3)弹熔融流动速率/(cm3(mm·s-1))定伸应力/MPa09405622

术参数见表4,根据厂家建议掺量范围0.6%~0.8%本文PR.S掺量为0.7%。

1.4.3 BRA岩沥青

考虑到干法改性岩沥青颗粒对其分散均匀性的影响,对岩沥青进行了筛分,其中4.75、2.36、0.6、0.15 mm筛孔通过百分率分别为100%、84.6%、43.7%、12.9%,按照印尼国家标准对BRA岩沥青主要技术参数进行试验,BRA岩沥青技术性能检测结果见表5,掺量为10%。

表4 PRS高模量主要技术指标Table4 TechnicalindicatorsofPRS添加剂类型外观粒径/mm密度/(g·cm-3)PRS灰色颗粒状2~50931~0943软化点/℃厂家建议掺量范围(占集料质量百分比)/%17506~08

表5 BRA岩沥青主要技术参数Table5 TechnicalindicatorsofBRA项目外观沥青含量/%试验结果深褐色细粒状231技术要求≥18灰分/%密度/(g·cm-3)加热损失/%含水量/%769175403403≥50170~190≤2≤2

1.4.4 抗剥落剂

采用陕西某高速公路采用的ARM非胺类抗剥落剂,其性能检测结果见表6,抗剥落剂掺量为沥青质量的2%。

1.4.5 纤维

试验选用工程中常用的木质素纤维和短切玄武岩纤维,2种纤维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见表7,2种纤维的掺量为3.5%。

表6 抗剥落剂技术参数Table6 TechnicalindicatorsofARM密度/(g·cm-3)外观pH闪点溶解性0964深褐色粘稠液体75≥250溶于沥青难溶于水

表7 纤维主要技术参数Table7 Technicalindicatorsoffiber纤维种类直径/mm长度/mm抗拉强度/MPa吸油率/%断裂伸长率/%密度/(g·cm-3)含水率/%木质素纤维<014~528046163149611玄武岩纤维0113~5>1001189255043

2 掺加添加剂的橡胶改性沥青流变特性

通常改性沥青的评价体系有3种: ①针入度评价体系,评价指标有针入度、软化点、黏度、针入度指数等,我国目前采用针入度评价体系; ②基于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PG分级,评价指标有表征沥青高温性能的DSR试验抗车辙因子、表征低温性能的BBR试验进度模量、蠕变斜率,美国大部分州都采用PG分级; ③评价改性沥青的专用技术指标,如测力延度、黏韧性、弹性恢复、储存稳定性率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行针入度指标评价橡胶改性沥青性能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按照SHRP提出的基于路用性能的PG分级,采用BBR和DSR试验研究掺加不同添加剂复合改性沥青PG分级,同时采用针入度评价指标中的黏度、软化点指标综合评价不同添加剂对橡胶改性沥青高低温性能的改善效果。试验方法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20 — 2011)和AASHTO T315相关标准进行。试验结果见图1~图3、表8。

图1 DSR试验结果Figure1 DSR test results

图2 软化点试验结果Figure 2 Softening point test results

图3 177 ℃黏度试验结果Figure 3 177 ℃ viscosity test results

表8 BBR试验结果Table8 BBRtestresults添加剂种类-6℃-12℃S/MPamS/MPam无添加剂4805641540410SBS3506871210476PRS7305121890321BRA6505231760336ARM5005461580378木质素4406121450427玄武岩4106231380436添加剂种类-18℃-24℃S/MPamS/MPam无添加剂28903114690219SBS22103742840317PRS38202295460164BRA35602645170175ARM29503014420221木质素27603253120289玄武岩26803342980302

图1~图3、表8试验结果可知: ①试验温度相同,从反映沥青高温性能177 ℃旋转黏度、软化点、DSR试验抗车辙因子指标来看,掺加SBS、PR.S高模量剂、BRA岩沥青、ARM抗剥落剂、木质素和玄武岩6种添加剂后橡胶改性沥青的软化点、177 ℃黏度和抗车辙因子均有一定幅度增大,可见6种添加剂均能改善橡胶沥青的高温性能,其中SBS、PR.S高模量剂、BRA岩沥青3种改性剂对橡胶沥青高温性能改善幅度最大,6种改性剂对橡胶沥青高温性能的提升幅度由大到小依次是:PR.S高模量剂>SBS>BRA岩沥青>玄武岩纤维>木质素纤维>ARM抗剥落剂>橡胶沥青(无添加剂)。②177 ℃黏度用于表征改性沥青的施工性能和高温性能,黏度越大混合料施工难度越大,以改性沥青黏度1.5~4.5 Pa·s作为评判标准,掺加6种添加剂后复合改性沥青的177 ℃黏度均满足要求,这是在没有添加Sasobit温拌剂条件下的黏度试验结果,可以预测,添加温拌剂后6种复合改性沥青的施工性能可以满足施工要求。③以反映改性沥青低温性能BBR试验弯曲蠕变斜率和劲度模量指标来看,掺加PR.S高模量剂、BRA岩沥青2种添加剂后橡胶改性沥青的DSR试验劲度模量增大,蠕变斜率减小,这表明掺加PR.S高模量剂和BRA岩沥青均会导致橡胶改性沥青释放应力的能力下降,脆性增加,PR.S高模量剂和BRA岩沥青会对橡胶沥青的低温性能产生不利影响。掺加SBS、ARM抗剥落剂、木质素和玄武岩4种改性剂对橡胶沥青低温性能有改善作用,其中SBS改性剂对橡胶沥青低温性能的改善效果最好,而ARM抗剥落剂的改善效果最差,这主要与ARM对沥青混合料的改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有关,此外纤维的加筋作用也会对橡胶沥青的低温性能有一定的提高,4种改性剂对橡胶沥青低温性能的改善幅度由大到小依次是:SBS>玄武岩>木质素>ARM抗剥落剂。

3 掺加添加剂的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试验选用实体工程采用的AR — AC — 13矿料级配,混合料级配见表9。借鉴SPERPAVE设计方法以目标空隙率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的思路,本文采用“等空隙率法”确定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合、压实温度,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温度为180 ℃,掺加添加剂的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压实温度为160 ℃。通过试验测得掺加6种改性剂后温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温度曲线,以4%空隙率对应的马歇尔击实温度确定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压实温度,考虑到PR.S高模量剂、BRA岩沥青、纤维和ARM非胺类抗剥落剂对沥青混合料增粘、改性作用主要发生在混合料拌合过程中,对于干法改性工艺的沥青混合料增加了拌和时间。按照现行《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规范》要求,以马歇尔体积指标和力学指标确定6种添加剂的AR — AC — 13混合料最佳油石比,马歇尔试验结果见表10。

表9 AR—AC—13橡胶沥青混合料试验级配Table9 TraduationofAR—AC—13rubberasphaltmixture级配类型不同筛孔(mm)通过百分率/%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AR—AC—13100965677317243153109826854

表10 马歇尔试验结果Table10 Marshalltestresults添加剂种类OAC/%VV/%VMA/%VFA/%MS/kNFL/mm无添加剂6144014657271115315SBS6344014777291243273PRS6274014877311204214BRA6164014727281167229ARM6264014677271135291木质素6454014757291094305玄武岩6314014827301132298

4 路用性能验证

现行沥青施工规范要求采用车辙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采用-10 ℃小梁弯曲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采用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试验检验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试验试件制备和试验方法严格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规范》(JTG F40—2004)和《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E20 — 2011)执行,不同添加剂的温拌橡胶混合料路用性能检验结果见图4~图6。

由图4~图6试验结果可知: ①与DSR、软化点、黏度试验结果相类似,掺加6种添加剂均会显著改善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掺加SBS、PR.S高模量剂、BRA岩沥青、ARM抗剥落剂、木质素和玄武岩6种添加剂后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分别增大了77%、112%、70%、15%、5%、44%,SBS、PR.S高模量剂和玄武岩纤维对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改善效果最好,相比ARM抗剥落剂对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改善效果优于木质素纤维,这与添加剂对橡胶沥青的高温性能改善结果不一致,分析其原因,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不仅与沥青的高温性能有关,更取决于集料与沥青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混合料内部的嵌挤程度,抗剥落剂对沥青混合料的改善效果主要体现在增强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方面,提高了混合料整体性,此外,掺加纤维后,木质素纤维的吸油性造成混合料油石比增大,同样感温性增强,这会抵消部分“加筋作用”对橡胶沥青高温性能的效果。②低温弯曲试验结果表明,掺加6种添加剂后,SBS、玄武岩、木质素、ARM抗剥落剂4种改性剂可显著改善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破坏强度和释放温度应力的能力,掺加PR.S高模量剂虽然会增强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弯拉强度,但混合料劲度模量增加幅度过大,导致其脆性增大,释放荷载的能力减弱,反而对其低温性能不利。掺加BRA岩沥青后橡胶改性沥青的破坏强度减小,同时弯曲应变减小,总体而言,BRA岩沥青对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性能虽有影响,但降低幅度不大。③浸水马歇尔和冻融劈裂试验结果表明,掺加6种添加剂后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均有所改善,满足规范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大于85%、冻融劈裂强度比大于80%的要求,相比对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改善效果ARM抗剥落剂>玄武岩纤维>SBS>木质素纤维>BRA岩沥青>PR.S高模量。

图4 车辙试验结果Figure 4 Rutting test results

图5 低温弯曲试验结果Figure 5 Low temperature bending test

图6 水稳定性试验结果Table 6 Water stability test results

5 掺加添加剂的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耐久性

为了在短时间内系统评价6种添加剂对温拌橡胶沥青长期使用性能的改善效果,该文采用四分点加载疲劳试验和APA试验对掺加添加剂的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耐久性展开研究。

5.1 四分点加载疲劳试验

通常采用间接拉伸疲劳试验和小梁弯曲疲劳试验研究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性能,加载方式以控制应力加载为主,这种加载方式疲劳寿命往往不超过数万次,数据离散性大,且与路面结构实际受力状况相差较大。研究表明,在应变控制疲劳试验过程中,沥青混合料的受力状态更接近沥青路面的实际情况,而沥青层底拉应变也是计算路面结构厚度的重要控制指标之一。本文采用四分点控制应变疲劳试验研究6种添加剂对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疲劳耐久性的影响。疲劳试件尺寸为400 mm(长)×400 mm(宽)×80 mm(高),试验温度为15 ℃,控制应变水平为200、300、400、500 με,一组3个平行试件,疲劳试验在美国进口四分点加载疲劳机上进行,试验结果见表11,图7。

表11及图7疲劳试验结果表明: 各应变水平下,掺加PR.S高模量剂、SBS、玄武岩纤维不仅疲劳寿命和应变水平双对数拟合结果斜率小,截距也较大,3种添加剂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最好。相同应变水平下6种添加剂的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寿命由大到小依次是:PR.S高模量剂>SBS>玄武岩纤维>BRA岩沥青>木质素纤维>ARM抗剥落剂。高模量剂对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抗疲劳性能改善效果最好这与高模量剂增强了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而橡胶改性沥青增强了混合料柔性和释放荷载的能力有关。

表11 疲劳试验结果Table11 Fatiguetestresults添加剂种类应变水平/με200300400500无添加剂78623401367669368240144146SBS83122942412819452429258699PRS85166312635194488537275574BRA81595232227587426434218365ARM76731051984184373604181598木质素纤维82097642256890430984223709玄武岩纤维83000972300984445809230987

图7 疲劳试验拟合结果Figure 7 Fatigue test result

5.2 APA试验

高温稳定性是在高温、反复车轮荷载作用下,沥青混合料抵抗永久变形的能力。由于高温高湿环境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很大程度上受水和环境温度的影响,本文采用浸水汉堡车辙试验评价6种添加对橡胶沥青混合料在水温耦合作用下的抗车辙变形能力。参考已有研究成果,浸水汉堡车辙试验温度为50 ℃,试验轮标准荷载710 N,试验轮行走速率为52次/min。参考已有研究成果,采用剥落次数、剥落速率、最终车辙深度、车辙变化率、破坏次数综合评价6种添加剂的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水耦合作用下性能的优劣,试验结果见表12。

表12 APA试验结果Table12 APAtestresults添加剂种类剥落次数/次剥落速率/(次·mm-1)车辙深度/mm车辙变化率/(mm·103次-1)破坏次数/次无添加剂1216415361458137216509SBS1789010541078064020000PRS18990989924051320000BRA191808101187064620000ARM199077721366071420000木质素纤维1580913091287088820000玄武岩纤维190847891178064420000

表12试验结果表明: 相同试验条件下,与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相比,掺加6种添加剂后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抗剥落次数增大、剥落速率增大、车辙深度减小、车辙变化率减小,破坏次数增大,可见掺加SBS、PR.S、BRA、ARM、木质素纤维、玄武岩纤维可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在水温耦合作用下的抗永久变形能力。综合考虑汉堡车辙试验各项指标,高温浸水条件下的抗车辙能力依次是PR.S高模量剂>SBS>玄武岩纤维>BRA岩沥青>ARM抗剥落剂>木质素纤维,高温浸水条件下的水稳定性依次ARM抗剥落剂>BRA岩沥青>玄武岩纤维>PR.S高模量剂>SBS>木质素纤维。水温耦合作用下的水稳定性与抗车辙能力不一致,这主要是ARM通过物化吸附作用加提高了沥青与集料之间的粘附性,但并未显著提高沥青的劲度模量, BRA中灰分含有大量碱性矿物,在改善沥青与集料之间粘结强度的同时提高了沥青的高温分级,在水 — 温 — 荷载耦合作用下的综合路用性能均最好,玄武岩纤维通过“吸附稳定作用”、“加紧锚固作用”改善了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

6 试验段铺筑

结合2014年浙江某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行了4 cm掺加PR.S高模量剂、SBS、ARM抗剥落剂和BRA岩沥青4种添加剂的温拌AR — AC — 13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上面层铺设,试验段地处高温多雨区,夏季最高温度41 ℃,降雨量大于800 mm,4种添加剂的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试验段铺设长度各500 m,总长度2 000 m,旨在验证该文的研究成果。工程实践表明,掺加添加剂的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控制在160~165 ℃,从生产的沥青混合料外观来看,沥青裹覆均匀,无花白料、纤维分散性良好、无团体结块和离析泛油现象,相比普通橡胶沥青混合料石料加热温度明显降低,燃油消耗降低。通过近2 a的试验路检测,掺加PR.S高模量剂、SBS、ARM抗剥落剂和BRA岩沥青4种添加剂的温拌AR-AC-13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有效地减少了沥青路面的早期破坏,目前没有明显的车辙和水损害,路面使用状况良好,可见采用PR.S高模量剂、SBS、ARM抗剥落剂和BRA岩沥青可减少高温高湿环境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害、延长路面的使用疲劳寿命。

7 结论

掺加温拌剂可使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降低25 ℃,节能减排效果明显,采用“等空隙率法”确定温拌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是合理可行的。掺加6种添加剂后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均有所改善,满足规范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大于85%、冻融劈裂强度比大于80%的要求,相比对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的改善效果ARM抗剥落剂>玄武岩纤维>SBS>木质素纤维>BRA岩沥青>PR.S高模量。6种改性剂对橡胶沥青高温性能的提升幅度由大到小依次是:PR.S高模量剂>SBS>BRA岩沥青>玄武岩纤维>木质素纤维>ARM抗剥落剂>橡胶沥青,高温浸水条件下的抗车辙能力依次是PR.S高模量剂>SBS>玄武岩纤维>BRA岩沥青>ARM抗剥落剂>木质素纤维,高温浸水条件下的水稳定性依次ARM抗剥落剂>BRA岩沥青>玄武岩纤维>PR.S高模量剂>SBS>木质素纤维。建议在高温高湿环境优先选用BRA岩沥青和高模量剂来改善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

[1] 隆然,马启和.橡胶粉改性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J].公路工程,2015,40(2):137-141.

[2] 游金梅.不同级配纤维橡胶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J].公路工程,2015,40(2):217-224.

[3] 尹应梅,张荣辉.Evotherm温拌SBR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研究[J].公路工程,2010,35(4):39-44.

[4] 柳浩,张书.美国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考察综述[J].市政技术,2009(2).

[5] 杨国良.Sasobit温拌橡胶沥青混合料水稳定性研究[J]. 公路,2013(2):166-170.

[6] 党正霞,汪海年.Sasobit温拌橡胶沥青性能评价分析[J].中外公路,2012,32(3):295-300.

[7] 李彦刚,李金忠,李伟.橡胶沥青微观机理研究及其公路工程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11,28(1):25-30.

[8] 黄卫东,黄明.橡胶沥青混合料SAC-13级配空隙率变化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5):685-690.

[9] 黄卫东,王伟,黄岩.橡胶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影响因素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7):1024-1028.

[10] 高川.橡胶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11] 王宏.聚酯纤维对硬质沥青混合料增柔增韧性及改性机理试验研究[J].公路,2016(3):213-217.

[12] 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13] 严世祥.温拌沥青混合料的应用技术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7.

[14] 郭红兵,陈拴发.Aspha-min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现状与路用性能[J].中外公路,2008,28(2):152-155.

[15] 纪小平,孙云龙.Sasobit温拌沥青混合料的试验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14):75-78.

[16] 王宏. 聚酯纤维对TPS改性沥青及其混合料抗裂性能研究[J].公路,2015(10):209-213.

Influence of Additives on Water Stability and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of Warm Rubber Asphalt Mixture in Hig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Environment

OUYANG Kun

(Gu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Urban Construction Branch, Guiyang, Guizhou 550008, China)

warm mix asphalt mixture performance test of rubber not fully consider climate conditions and material condition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environment situation, lead to diseases increased temperature mixing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humidity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mixing rubber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and water stability of asphalt mixture, based on "such as void fraction method" to determine the temperature of mixing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mixing and compaction temperature, based on rutting, low temperature bending, Marshall immersion, freeze-thaw splitting, quartile loading fatigue test and high temperatu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PA immersion test, the system studied SBS, PR, S high modulus agent, BRA rock asphalt, ARM anti-stripping agent, lignin and basalt 6 kinds of additives of warm mix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road with the influence of performance and durability.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adding 6 kinds of additive temperature mixing rubber high temperature stability of asphalt mixture and the qualitative all have different levels of the water temperature, adding PR. S high modulus and BRA are rock asphalt rubber modified asphalt mixture at low temperature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6 kinds of additives on performance of rubber asphalt high temperature rise from big to small in turn is: PR.S>SBS>basalt fiber>BRA rock asphalt>lignin fiber>ARM antistripping agent;the fatigue life from big to small in turn is: PR.S> SBS>basalt fiber BRA rock asphalt>ARM>lignin fiber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high temperature immersion rutting resistance, in turn, is PR.S>SBS>basalt fiber>ARM>BRA rock asphalt>lignin fibers. Recommended in hig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environment preferable BRA rock asphalt and PR.S to improve temperature anti-rutting performance of rubber asphalt mixture.

road engineering; hig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environment; additives; road performance; durability

2016 — 06 — 21

欧阳焜(1980-),男,贵州贵阳人,工程师,从事建筑工程设计与教学工作。

U 414.1

A

1674 — 0610(2016)06 — 0237 — 08

猜你喜欢

温拌木质素添加剂
赢创扩大在华涂料添加剂产能
Thiopave温拌改性沥青和混合料性能研究
木质素增强生物塑料的研究进展
地理复习课的“添加剂”
温拌沥青混凝土施工要点简析
一种改性木质素基分散剂及其制备工艺
一种新型酚化木质素胺乳化剂的合成及其性能
食品添加剂有多可怕?
会变魔术的添加剂
ABS/木质素复合材料动态流变行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