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藏木如宁巴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

2017-01-12多吉欧珠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古建筑寺庙文物

多吉欧珠

(拉萨市消防支队,西藏 拉萨 850000)

西藏木如宁巴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及对策

多吉欧珠

(拉萨市消防支队,西藏 拉萨 850000)

近年来,全国各地寺庙文物古建筑火灾频发,尤其是灾后导致大量文物、佛像、唐卡及其他佛教文化艺术品损坏,成为了永久的遗憾。这类寺庙火灾事故不仅受到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的关注,也给世界人民敲响了警钟。因此,加强消防机构联合各相关部门制定多项方案,切实维护好寺庙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成为西藏地区重要的消防安保工作。通过对木如宁巴寺的现场调研,结合近期消防、宗教、文物等部门对其展开的一系列综合检查和专项整顿结果,对木如宁巴寺古建筑采取的消防安全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

木如宁巴寺;古建筑防火;寺庙火灾;消防安保工作

一、木如宁巴寺概况

娘·丁增桑布于公元820年在大昭寺四周修建了六座佛殿,东面为木如,即今之木如宁巴①宁巴,意为古老的,这是相对于新的木如寺而言。在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对寺院有过扩建活动,并将其作为乃穷寺神巫在拉萨城内的一个落脚点,每年传召大法会期间,乃穷寺的僧众就聚集在这里举行典礼。十三世达赖时期,木如寺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扩建,与此同时,乃穷神巫释迦亚培在小昭寺东南、大昭寺东北修建了一新木如寺,由此,大昭寺东的木如寺称作木如宁巴,即旧木如寺。本文所指木如宁巴,就指旧木如寺。,具体位于大昭寺的正东方八廓北街色达果巷9号,坐北朝南,迄今有1 000多年的历史,东西长52.2 m,南北宽39.4 m,寺总面积为2 056.68 m2。由于各种历史原因,现今木如宁巴寺只剩主殿佛堂和2座寺庙的分院,主殿平面基本呈方形,面积606.3 m2,主体为土木结构,耐火等级极低,其他均已变成居民用房,混居现象极为严重,火灾隐患也极为突出。

二、木如宁巴寺防火安全现状分析

最近几年,木如宁巴寺的游客、信教群众逐年增多,点酥油灯、烧藏香等现象十分普遍,每年的传召大法会期间尤为突出,由此带来的对寺庙本身及大昭寺还有整个古城区的消防安全隐患与问题不容忽视。为此,减少意外事故、避免人员伤亡、全面加强寺庙等文物建筑的防火安全成为消防工作的重点,针对木如宁巴寺现状,分析其火灾危险性,见图1。

图1 木如宁巴寺火灾危险性分析图

(一)木如宁巴寺火灾危险性分析

1.火灾荷载较大。其佛殿和经堂大都采用可燃材料和易燃品进行装饰, 神龛上裹有大量丝绸布料、经卷、文书,四周悬挂着大量的唐卡和幔帐等易燃物,并且寺庙的殿堂、僧舍、房间内大多燃有酥油灯,朝佛群众每天会前来点酥油灯和给酥油灯加油,极易辐射引燃易燃物。与此同时,寺内分布着大量的香火炉,香火炉内的燃料为阴燃燃烧,易引燃木质香炉或发生烟灰飞扬,引燃邻近的织物布料、木结构等可燃物。因此,若保护和控制不利,这些因素就会成为一个大面积的火源。

2.建筑耐火等级低。当前,绝大多数文物古建筑由于建筑建造时间久远,多为石木或土木结构,内部可燃织物多,具有良好的燃烧条件。且经过酥油灯长年熏烤和自然侵蚀,有的已经变色或炭化,木质材料含水量极低,具有特别良好的燃烧和传播火焰的条件,着火时烟热不易散失,温度积聚快,容易形成轰燃,火势难以控制,给火灾预防和扑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经调研发现木如宁巴寺文物古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三级耐火等级,且由于历史原因古城区内多数建筑建造十分密集,极易发生火烧连营现象。

3.寺内防火间距不足、疏散通道不畅通。《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第三章第15条规定,凡与古建筑毗连的其他房屋,应有防火分隔墙或开辟消防通道。古建筑保护区的通道、出入口必须保持畅通,不得堵塞和侵占。然而,木如宁巴寺未严格设置应有防火分隔墙或开辟消防通道,与大昭寺和居民区防火间距不足,且不易改善。

由于木如宁巴寺四周曾经的僧舍如今已大部分成为民用,一个院落里居住着很多当地人。其中,一层部分房间为居民用房,一间为寺庙烧茶水房,剩余为僧舍;寺庙二层为经堂、佛殿,两侧为库房;三层为寺庙厨房、僧舍及部分居民用房。主殿西侧一楼为城关区北京中路木如寺印经院分院赞巴拉康,居住着印经院的僧人,二楼为山南地区贡嘎曲德寺分寺边贵扎仓佛堂,居住着贡嘎曲德寺僧人,东侧和南侧均为居民楼,大约有20多户居民居住。整座木如宁巴寺共有两个安全出口,消防车道一条,只能到达大院门口。且由于居民住宿密集,人口集中,木质楼梯较为陡峭,道路曲折,寺内无任何疏散指示图,因此,寺内的疏散通道不畅通,较为复杂。

4.用火用电用气不规范。一方面,由于寺内僧民混居,部分居民私自使用煤炉烧水,且与主殿相连的烧茶水房私自使用明火烧茶,僧人与居民家中使用的液化气钢瓶由于场地限制无法设置独立的钢瓶间,并且在木如宁巴寺的佛事活动、诵经法会和每月佛法节日期间,寺庙一层、二层及院内挤满信教群众朝拜诵经,此时会利用院内锅炉烧茶。另一方面,寺内铺设的电气线路大多数都已年代久远,老化严重,虽然近年来相关部门对寺内用电线路进行了整改和调换,但在检查中仍发现电线的私拉乱接问题,还有使用大型取暖器过多的现象,不但给文物古建筑带来火患且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由于西藏多数寺庙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起步较晚,人员数量不足,文物古建筑消防监督管理还不到位,因此,呈现出寺庙消防管理较为薄弱和专职人员缺少的现象。

1.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木如宁巴寺文物古建筑一直以来无明确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制,且对相关岗位人员均无详细的职责规定,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管理层面混乱,存在多头管理,目前木如宁巴寺由蜇蚌寺乃琼管委会管理、赞巴拉康和边贵扎仓由各主寺管委会管理、寺庙内部及周边居民由八廓居委会管理。管理上的不统一容易造成消防管理上的“空档”或“盲区”。再比如,木如宁巴寺内僧人和居民吃住在寺内,不仅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消防安全隐患,而且加大了消防安全管理方面的工作难度。

2.消防安全意识薄弱。木如宁巴寺寺院内居民防火安全意识淡薄,不仅存在抽烟和乱扔烟头的不文明现象,寺庙保护消防常识和消防安全科普知识方面也有待加强。

3.消防专职人员缺少。当前,木如宁巴寺内无专职消防员或义务消防队组织。

(三)消防设施、水源现状分析

与内地其他地区相比较西藏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文物古建筑消防设施、器材等配备不到位情况较为严重。当前,全区除少数重点寺庙外,其他文物古建筑均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木如宁巴寺内消防设施配备主要以手提式和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等基本消防器材为主,无任何其他消防系统,寺庙大院西侧仅有一处地下消火栓,因与市政给水共用且无任何增压泵,故压力不稳,经测试在0.1 MPa左右,一旦发生火灾,扑救十分困难。

三、木如宁巴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

为加强木如宁巴寺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宗教佛事活动期间火灾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发生,结合该寺实际,应当将寺庙消防安全检查纳入文物保护工作和消防管理工作重要内容,切实提高消防安全检查力度、组织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加强消防宣传教育培训。

(一)加强单位内部消防安全检查工作

为确保木如宁巴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给广大市民提供放心、安全的服务,对该寺应当健全完善消防安全制度和灭火预案,并建立健全防火档案等,明确专人负责本单位的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开展消防安全自查和督查活动,严禁在寺庙内堆积木料、柴草、油料,加强明火管理,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下达整改意见,并汇总情况汇报政府挂牌督办。通过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及督查整改活动,进一步落实单位的安全主体责任,推进该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二)加强兄弟单位消防管理协作

寺庙消防单位应当协同其他寺庙保护单位建立各级消防安全领导小组或防火安全委员会,逐级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级消防安全责任人,逐级签订责任书,切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古建筑消防管理规则》《西藏自治区消防条例》和《西藏自治区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管理办法》等规定开展消防工作,设置消防安全管理专项经费,制定奖惩措施、寺庙消防安全管理办法,通过这些方式,切实解决火灾隐患。

(三)创新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方法

1.“人防为主”。一方面要加强寺庙工作人员的消防防范意识。例如,点燃香炉及酥油灯,需要有僧侣在现场,并配有灭火器和水桶。再例如,为强化对居民吸烟的管理,可以设置专门的吸烟区,杜绝游烟。另一方面消防和主管单位监管人员要加大节日、佛事活动期间消防安全检查的频率和专项整治的力度,及时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

2.“技防辅助”。应当加强对木如宁巴寺消防系统设施方面的硬件建设,例如,通过借助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可消除火灾防治盲区。此外,还可对该寺可燃建筑物进行阻燃处理,在不改变可燃建筑物及装饰物的色彩质地和尺度的前提下,对古墙涂刷透明的防火涂料进行处理。

3.“全面防范”。针对木如宁巴寺消防通道狭窄、人口密集和消防力量发挥不出全部实力的问题,可以通过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六熟悉”检查的方式,全面修订完善灭火救援预案,做到组织机构健全、人员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到位、预案科学实用。积极开展想定作业与实地演练,并对附近辖区的灭火预案进行修订,强化应急处理能力,以缩短消防事故分析研判时间,为火灾扑救创造有利条件。

(四)加强消防安全设施建设

对于火灾危险性较大的木如宁巴寺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极为关键,消防部门要充分重视、严格把关,保证不放过任何火灾隐患,做好该寺的消防安全设施建设工作,建议及时安装消防、安防系统,重点突出防火、防雷、防盗等安全设施设备。同时,立足寺庙实际,以文物单位修缮为契机,主动介入,在重点区域科学合理地安装消防设施,配置必要的灭火器、消防沙、水缸、水桶等消防设备,若有市政给水,还应安装消火栓系统,若无给水,可修建消防水池、配置消防手抬泵等。

(五)增强消防安全宣传

常态宣传机制,加强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方式,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复杂的人员结构,导致文物古建筑存在众多隐患,如果仅仅靠某一段时间的强力整治,只能达到“治标”的表面效果,无法达到“治本”的最终成效。因此,消防部门应当会同木如宁巴寺相关文物古建筑管理部门,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寺庙内部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制定消防宣传计划,定期对内部管理人员、僧侣及信教群众开展消防安全知识、消防安全法律法规、寺庙保护消防常识和消防安全科普教育宣传培训,并且组建义务消防队伍,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装备,组织专门人员予以指导、培训,定期开展灭火训练和演练,切实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不断增强自防自救能力。此外,还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提高寺庙僧侣自防自救能力。

1.营造宣传氛围。利用电视、广播、网站开通消防宣传专栏,每天滚动播放火灾形势和消防安全提示、插播消防公益广告短片,消防业务科室相关人员做客电视台、广播电视直播室,广泛宣传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知识。

2.强化固定媒介宣传。显著位置设置宣传栏、张贴防火公告,在消防通道、消火栓等消防设施以及容易发生火灾的建筑或部位张贴消防安全警示标志和宣传广告。

3.强化培训式宣传。发动“微型消防站”、“区域联防”消防志愿者、消防义工等宣传力量深入文物古建筑内外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查找火灾隐患和指导灭火疏散逃生演练,倡导全民共同参与,提升全民防救能力,携手守护一方平安。

四、结束语

寺庙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任重道远,重大节假日、重大宗教佛事活动期间的消防安保工作尤为关键。本文结合木如宁巴寺文物古建筑这一实例,从火灾危险性、消防设施、消防安全管理等方面具体分析该单位的防火安全现状,结合相关政策初步整理和总结出木如宁巴寺的消防安全对策。政府应抓紧出台专门的寺庙文物古建筑方面相关法律法规,对于火灾隐患较大的文物古建筑进行牵头督办整改,明确各方责任。同时,应加强消防安全的宣传工作,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加和支持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热情,形成保护文物古建筑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1] 吴志强.西藏寺庙(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对策的思考与研究[J].中国消防,2004(9):33-34.

[2] 孙承华.文物建筑消防安全问题及对策探析[J].武警学院学报,2014,30(12):63-66.

[3] 李彬,姜立平,张晓珺.浅谈西藏文物古建筑(寺庙)火险隐患及防火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9(12):141.

[4] 刘庆永.西藏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探讨[J].武警学院学报,2011,27(10):50-51.

[5] 周煊.浅析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6(5):51-52.

(责任编辑 李 蕾)

Status Quo of the Fire Safety of Ancient Relics Buildings in Tibet

DUOJI Ouzhu

(LhasaMunicipalFireBrigade,XizangAutonomousRegion850000,China)

In recent years, fires at ancient temples have been reported frequently throughout the country, resulting in permanent regrets due to the irretrievable loss of cultural relics, figures of Buda, Thang-ga and other works of art of the Buddhist culture. Those ancient building fires have caught the attention of the national fire control institutions of public security at all levels and become a wake-up call to the world. Strengthening fire safety measures of ancient temples becomes the major job of the fire control institutions and other related departments. Based on the site investigation of the fire at Muruningba temple,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sults of a series of comprehensive inspection made by departments of religion, cultural and fire prevention, and puts forward fire safety measures to protect Muruningba temple.

Muruningba temple; ancient buildings; temple fire; fire control safety measures

2016-06-17

多吉欧珠(1987— ),男(藏族),西藏日喀则人,工程师。

TU252;D631.6

A

1008-2077(2016)12-0064-04

猜你喜欢

古建筑寺庙文物
文物的栖息之地
不断重建的寺庙
古建筑取名有什么讲究
文物的逝去
中国古建筑
从管理寺庙到监督寺庙*——民国时期宗教立法观念的转变
山西古建筑修葺与保护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藏传佛教寺庙管理的思考
文物失窃
普陀山古建筑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