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品流通痼疾需下猛药

2017-01-12傅鸿鹏

中国卫生 2017年2期
关键词:药价新一轮格局

文/傅鸿鹏

药价虚高,天下苦之久矣。所有改革中,最受关注的是药品价格,然后才是流通领域。价格高低可被社会直接感受,而价格的形成实则发生在流通环节。

新一轮医改启动之后,围绕药品供给侧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从现状来看,改革多年后流通环节众多的格局未能取得根本转变,大量灰色交易行为尚未有效遏制,各种促销行为依然广泛存在,直接间接带金销售仍然是基本的营销模式,医药购销领域贿赂案件时有发生。尽管存在少量药品供应紧张,但种种现象表明药品价格总体仍然偏高,对流通体系的改革必须要有新的政策措施。

流通和价格层面出现的问题,最终要归因到市场参与者或交易主体上。我国公立医院相对药品生产流通企业是需方,但同时身兼零售终端和医药服务提供者双重角色。公立医院通过技术服务等正常渠道获得的补偿极为不足,流通企业顺势而为逐步承担了实现以药补医的中间人角色。由于最终端的支付方医保参与力度不足,患者缺乏专业知识且处于弱势地位,因此最终未能形成博弈和制衡机制,结果就造成了如今这般链条长、价格高的流通格局。

带金销售模式的形成,主要还是来自需方的意愿所导致。作为药品的需方,公立医院在药品流通秩序和价格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而既往改革中往往对其触及不深。新一轮医改中,最为重要的“三医联动”思想,从思路原则逐步发展,如今已经具备了现实操作方法。这使得改革药品需方成为可能,为从根本上实现流通体系的变革带来了希望。新一轮医改围绕破除逐利机制设计了深入系统的改革方案。这意味着药品领域改革从供给侧到需求侧,沿着生产、流通、使用、保障基本形成了完整的链条,既往只改供方不改需方、医药合谋推高药价的格局即将打破。

“两票制”的出台正当其时——既满足了药品领域扭转混乱格局的需要,也满足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转换机制的需要。换言之,值此改革紧要关头,对于一个已经混乱了30余年的流通体系,如果仍然寄希望于外部市场机制完善后的自我净化,很显然将贻误战机。施以重手、施加重典,是医改大局关键阶段的必须举措。“两票制”从理论上完成了药品价格构成削减的任务,但实现价格回归正常仍需要依托具体的交易过程。理顺药价仍然必须结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组合拳共同实施,短期内要完善新组织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中长期内药品支付标准、药品价格信息追溯和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需要尽快落实。不同药品的供销格局存在巨大差异,综合改革下,总体上价格下降和部分品种价格上浮的现象可能并存,宣传工作也需要保持加强。

猜你喜欢

药价新一轮格局
集采药价“痩身” 护航患者“钱袋子”
格局
联手共建 努力打造大调解工作格局
中国加大力度推动新一轮对外开放
遏制药价飙升
新一轮巡视,您有什么期待?
声音
小人物的大格局
将新一轮土地改革纳入法治轨道
新一轮机构改革台前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