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奇的地方 柔软的心

2017-01-12文/李

中国医学人文 2017年1期
关键词:病重医者病房

文/李 静

神奇的地方 柔软的心

文/李 静

前些天,微信群里发来两张刎颈手术图片,配文“90岁老太,股骨骨折不能动了,家庭条件不好,怕拖累家人,自己拿剪刀自杀,下手很狠。”下面一阵惋惜、同情与关心。尽管事情过去两天,依旧有人关心老人的术后恢复情况。只是,管床医生的回复令大家十分痛惜——“家属已在术后一天办理自动出院”。“自动出院”是什么意思?就是说病情并未稳定,并未达到出院标准,医生并不认为可以出院的情况下家属坚持办理出院,放弃进一步治疗。

听到这样的事,也许有的人感叹:“不怪子女,只怪治病费用太高,家庭根本承担不起。”有的人气愤:“老人自己不要命了,子女也不要她活了吗!怎么那么狠心!”也有人敬佩:“伟大的母亲!”

站在患者角度,我想她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的,否则不会因为怕自己拖累家人而如此决绝地用剪刀刎颈自杀。如果经济条件够富裕,我想她会积极地治疗和康复,享受天伦之乐。只是,她一片苦心非但没有成功自杀反而加重了子女负担。站在患者家属角度,如果不是家庭条件不好,怎么会办理自动出院放弃治疗呢!再怎么样,那是生养自己的母亲。站在医护人员角度,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老人活下来。脱下白大褂,我们也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同样也能理解并痛心那一份亲情的厚重。但是,我们无法阻止患者和家属做出自动出院的决定,无法为患者高额的后续治疗全额买单。我们能做的只是在她住院期间全力地抢救、真心地关爱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减少费用。因为,医者父母心。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柔软的内心,这颗心在经历无数世间冷暖后依旧保存着最初的温度。不管别人希望你如何,医者一定是那个希望你快快好起来的人。只有患者解除病痛才是医者最大的愿望,因为我们从中得到的不仅是成就感、满足感和经验,甚至包括名利。没有医者想把患者治差或治死,因为这对他毫无益处。

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

想起曾经大学时在某医院做志愿服务,一位离休高龄老人住院,病房中天天除了看到护工,完全看不见子女的影子。突然有一天病重了,病房来了一堆人,趾高气昂地对医生叫嚣:“老爷子要死了,要你好看!”所幸最终抢救过来。可是危险期一过,子女又集体消失,病房空荡荡的又只剩护工。一开始我并不懂,后来似乎明白了:老人活着,每个月有近万元的离休工资供给子女,公费医疗又可报销住院费,以致子女把医院当养老院了。

还有一年,有位处长模样的父亲病重住在高档病房,每天有同事、亲友来医院探访,病房水果鲜花十分娇艳。乍一看,想必大家十分羡慕这位病重老人,有人交口称赞:“真是孝顺,给老人住那么好的病房。”然而,事实却是残酷的!这位儿子每天花着大几百块钱的费用让老父亲住在VIP病房,可是却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拒绝有效的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并且还要求医生对治疗保密。对外却宣称:“高级病房住着,每天那么多水挂着!”老父亲病重无法进食,每天挂进身体里的通常只有十分廉价的葡萄糖和生理盐水,仅能补充基本的能量和水份。病房中,一束束的鲜花一篮篮的水果在老人干瘪的身体衬托下显得分外炫目。

医院是个神奇的地方,所有人性的光辉与丑恶都在这里汇集。在这里,我们看过许多利益纷争下的丑恶嘴脸,也见证过无数超越疾病与生死感人至深的亲情、爱情和友情。我们愿意以一颗柔软的心对待每一个病患,以最真诚严谨的态度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也许我们并不完美,无法每时每刻保持微笑,无法在您最需要时即刻出现,无法治愈所有的疾病。但是,请不要怀疑医者的心,摒弃一切利益纷争,我们一定是希望您快快康复的那个人!

猜你喜欢

病重医者病房
秋季苹果锈果病重在预防
医者仁心 恩德如山
医者仁心,谱写浓浓“山水情”
我是医者
非常医者
换病房
病房
孙叔敖识宝
绝症姐姐用三个谎言“撑起”病重妹妹的未来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