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推进山东省德州市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2017-01-12罗付义靳义荣

中国棉花 2017年10期
关键词:植棉棉农德州市

罗付义,靳义荣

(1.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局,山东德州253016;2.山东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德州253015)

推进山东省德州市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罗付义1,靳义荣2

(1.山东省德州市农业局,山东德州253016;2.山东省德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德州253015)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农业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笔者通过总结近年来山东省德州市棉花生产现状,分析了棉花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提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势下促进鲁西北地区棉花生产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

1 棉花生产现状

1.1 种植面积减少,产能下滑

德州市位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是山东省重要棉花主产区,植棉历史悠久。德州市统计数据显示,1988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达28.89万hm2,此后多数年份维持在15万hm2以上;然而近年来德州市棉花种植面积不断减少,2016年全市棉花种植面积仅为2.87万hm2,预计2017年全市植棉面积与上年基本持平。在种植面积锐减情况下,全市棉花产能下滑严重,2016年全市棉花总产量为4.3万t。

植棉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近年来国家对黄淮等产棉区政策支持力度弱,加上棉花市场价格低而不稳、补贴减少导致棉农植棉意愿降低。二是近年来植棉比较效益低。与小麦、玉米等作物相比,棉花种植环节多,随着劳动力成本上涨,棉花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据统计,现阶段植棉666.7 m2收益仅为500多元,远低于种植小麦、玉米收益。三是随着土壤盐碱化治理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德州市原有盐碱地大多得到改善,已能够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四是自然灾害多,棉农收益风险增加。近几年,德州市棉花生长期经常遭受暴风雨、干旱等极端天气,导致棉花产量和质量受到较大影响,棉农获得稳定收益的风险增加。

1.2 棉花品质不高,竞争力不强

受天气、地力条件及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德州市棉花总体质量不高,纤维长度短、马克隆值高。以2017年为例,近期德州市经历多次强降雨天气,对棉花生长及棉田管理带来不利影响。此外,棉花生产、加工和流通各个环节都有可能混入异性纤维,特别是在采摘时,棉农大量使用化纤编织袋以及尼龙绳作为包装和捆扎工具,致使化纤编织袋丝、尼龙绳丝混入棉花,晾晒和交售时人和动物毛发也可能混入棉花。这导致生产的棉花 “三丝”严重。上述因素导致,德州市棉花质量与国外甚至我国新疆生产的棉花相比,竞争力不强,棉花收购企业不愿收购或压价收购。

1.3 种植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不高

目前德州市棉花生产仍以传统的家庭分散种植模式为主,户均植棉面积小,规模化程度低。农户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学习意愿不强,接受先进栽培种植技术的能力差。由于种植规模小,农户使用机械意愿不强,所以植棉从播种到田间管理、采摘等环节都是人工操作,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此外,目前德州市棉花机械的研发及购置还不能满足本地区生产需要,农机农艺尚未有效结合,缺乏专门人才和农艺专家指导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据统计,目前全市棉花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不足60%,明显低于小麦、玉米等作物。劳动力的大量投入,使得棉花生产成本增加,同时减少了农民外出打工收入,降低了农户植棉意愿,导致种植规模、机械化程度进一步降低,形成恶性循环。

1.4 创新能力不强,缺乏优势品种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作物高产优质的内因,决定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潜力。《全国种植业结构调整规划(2016―2020年)》指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品种结构不仅要数量充足,还要品质优良能够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棉花品种要具备耐盐碱、抗性强、宜机收、高产优质等特点。目前德州市具备研发能力的棉花种子企业仅有5家,由于企业规模、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企业对管理人才及科技型人才吸引力不足,存在招不到、留不下人才的现象。企业研发团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特别是技术人才的流动性不强,科研经费不足,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品种研发能力不强。2001年至今,全市共育成棉花新品种19个(含共同选育及外省审定),数量不多,且缺乏优势品种,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的主导品种较少。

2 对策措施

推进德州市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德州市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局出发,以优化作物生产布局和提高农户植棉效益为目标,以品种创新为抓手,在以选用后发型高产品种、深耕深松、培肥地力、平衡施肥、合理密植等为主要内容的防早衰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基础上,配合机械化和农业保险服务,促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不断减少劳动力投入,在更多环节用机械代替人工,提高全市棉花生产机械化水平,促进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

2.1 加强引导服务,稳定种植面积

以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在调减籽粒玉米种植等政策引导下,鼓励农户种植棉花,结合棉花高产创建等农业项目,继续用好植棉补贴,调动农户植棉积极性,建议地方政府加大对农户植棉补贴力度,继续加强棉花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做好棉花种植技术指导和新品种推广。充分运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措施,加大对棉农培训力度,邀请棉花栽培专家、种植能手传授先进的种植理念和技术,推动棉花良种良法配套。鼓励成立社会化服务组织提供耕播、灌溉、施肥、植保、采收、运输等一条龙服务。加强纤维检验机构建设和人员队伍建设,加大棉花纤维检验检测力度。

2.2 发挥规模效应,提高机械化水平

传统农户种植模式生产面积小,劳动成本高,植棉规模效益无法实现,造成收益低,且难以推广大型农机具作业,机械化程度低。为提高德州市棉花种植规模化水平,进一步解放劳动力,应以夏津县、武城县、陵城区等传统植棉大县为重点,在土地流转基础上扶持棉花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建设一批示范点,推动地区棉花种植业发展。在鼓励社会资本开展棉花合作社等服务组织基础上,对棉花农机具购置给予价格补贴,鼓励科研院所研发棉花收播农机具。

2.3 增强创新能力,培育优势品种

种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现代农业的先导产业。优良品种作为农业科技的核心载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方面发挥突出作用。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快、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自然气候灾害多发频发等因素并存条件下,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改变目前推广品种多是适于劳动密集型生产、高水肥药管理、大众化的品种局面,应不断加强企业科研创新能力,培育推广一批适宜机械化生产、轻简化栽培的多抗、广适、优质、专用棉花新品种。近几年,德州市银兴种业、德利农种业、苗宝种业等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培育出一批国审、省审棉花新品种,但是育成品种的同质化问题、与市场脱节问题较为突出,推广面积不大,未能成为当地核心品种。为增强企业品种创新能力,加快培育一批适合当前生产要求的棉花新品种,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品种创新体系,加快种业资源和市场整合。继续开展全市农作物育种联合攻关工程,鼓励企业开展科企强强联合,主动对接山东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聘请育种专家,交流育种材料,组织各方面育种力量,利用全市育种技术资源和种质资源开展联合攻关。

2.4 开展棉花保险,降低植棉风险

农业保险是国家继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政策后推出的又一项惠农政策,有利于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农民抵御风险能力,稳定农民收入。经过近年来宣传引导,目前德州市棉花保险工作进展较好,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由于棉农对保险的认识尚不到位、赔付比例低、理赔速度慢、赔付达不到棉农满意等问题,全市棉花投保率仍然不高。因此,一方面要在继续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的基础上,加大政府支付保费比例,给棉农吃下 “定心丸”;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要深入农户开展调查,了解农户不愿参保原因,简化理赔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切实发挥好棉花保险的防灾稳收作用。

10.11963/1000-632X.lfylfy.20171012

2017-09-04

猜你喜欢

植棉棉农德州市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棉农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少年闰土 教学设计
在改革中绽放青春
——记鹏远棉业公司棉检员杜军
2019年全国植棉意向面积下降2.7%
美国国家棉花总会预测美国棉农2019年植棉面积达585万hm2
全国植棉意向面积再降3.17个百分点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