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2017-01-12李梦晓关历凌仲春冯丽娟吕君玲沈小雨金荣疆
李梦晓 关历 凌仲春 冯丽娟 吕君玲 沈小雨 金荣疆
·综述·
中医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梦晓 关历 凌仲春 冯丽娟 吕君玲 沈小雨 金荣疆
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近年来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方式和预防措施都有了较大的进展,国内外医学杂志对中医传统康复疗法的报道日渐增多,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目光转向中医康复这一传统领域。本文通过归纳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这三种颇具代表性的传统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康复的作用,总结了这三种常见传统运动疗法的研究进展,分别从平衡功能,肌力恢复,步态改善等方面,分析这三种传统中医运动康复疗法的治疗机制,对常见传统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运动障碍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索。
中医运动疗法;卒中后运动障碍;运动康复
脑卒中(CVA)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或局灶性脑功能障碍,发病后以运动功能损伤尤为明显,该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第二大常见死因和首位致残原因[1]。随着我国中医药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把脑卒中康复的目光转移到中医康复上来。笔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在常规康复治疗外增加中医康复项目,可以有效的提高脑卒中患者的预后水平,坚定其康复信念,提高其生活质量[2]。
1 太极拳在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康复中的运用
1.1 理论基础 太极拳以“太极”为名,吸取我国古代《易经》哲理为指导思想。《易·系辞》云:“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者,大也,初也;极者,端也,始也。其是宇宙间派生万物之本原,其包含有动、静和阴、阳两个方面。动而生阳,静而生阴,既对立,又统一,相互消长、转化,不断运动,变化无穷。太极拳正是以这种理论为依据,讲求动静、阴阳。形体外动,意志内静[3]。《素问·生气通天论》记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太极拳就是从这样的理念当中发挥其自身的价值。
1.2 临床研究
1.2.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现代医学认为,脑卒中后在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上存在代偿和功能性重组[4]。太极拳作为一种全身肌肉收缩与放松交替的动力性运动,以“一动无不动”的全身性活动改善患者的肢体血供,并向中枢神经系统输入大量的信息增加大脑皮层的活动,改善脑部血供,促进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神经系统功能再造,从而形成新的大脑通路[5]。有报道提示MRI检查显示“云手”这样的“想象运动”可以对脑卒中患者受损大脑的运动网络起到部分活化作用[6]。刘静等[7]的研究证明了与健步走相比太极拳在改善中老年人本体感觉能力方面作用明显。
1.2.2 对平衡功能及步态的影响 Audette等[8]研究结果也显示,太极拳与健步走组相比,在增强下肢肌力,平衡能力等方面,疗效更加显著(P<0.05)。Gatts等[9]对太极拳改善脑卒中患者神经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太极拳运动可以加快患者的反应时间,提高姿势的协调性。李翔等[10]的研究中显示,脑卒中患者进行太极拳“云手”动作与常规康复训练相结合,与对照组比较可以看出患者明显提高了运动能力。通过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太极拳在治疗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尤其是平衡功能及步态上起到了突出的作用。周莉等[11]研究发现,经过改良后的太极拳涉及下肢的重心转移,提高了下肢的支撑和控制能力。另外Au-Yeung SS等[12]指出,经过12周太极拳练习,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站立平衡。周祖刚[13]研究表明,针刺和常规康复训练及加强太极步态训练均可加强偏瘫患者的平衡步行能力。缪霆等[14]通过太极拳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步态参数研究分析得出:太极拳对整个脑卒中患者支撑相的训练接近于正常人,以及灵活多变的踝关节运动有效改善了患者足下垂和足背屈无力的情况。杨知博等[15]研究得出参与太极平衡组的患者和传统康复训练组的患者相比,Berg量表评分统计结果显示治疗后太极平衡组疗效较治疗前大幅增加。
2 八段锦在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康复中的运用
2.1 理论基础 八段锦是我国著名的健身功法,源远流长,在宋朝就已经有记载,流传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16]。八段锦[17]的动作最大特点就是手臂的旋转,通过两手臂的旋转来拉大对手臂的扭矩,从而加大对手臂的压力,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
2.2 临床研究 现代康复医学认为,脑卒中患者虽然在患者初期有患侧肢体的偏瘫、言语障碍、吞咽障碍等症状,但是早期康复介入治疗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有一定的塑造型[18]。八段锦的八个动作主要是通过患者的主动运动获得,即通过主动呼吸导引良性刺激所属脏器,进而协调各脏腑之间的平衡;通过主动的结合对各个肢体的穴位进行刺激、经络的牵拉达到疏通气血的目的[19]。
2.2.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陈亦云等[20]研究认为主动的、有意识的活动可以让受损的大脑皮层运动中枢活动增强,进而增加神经细胞的兴奋性。脑卒中恢复期间,由于患者关节挛缩以及肌力的下降等多方面原因都可能导致患者运动控制能力下降。
2.2.2 对平衡功能的影响 曾云贵等[21]研究了健身气功八段锦对中老年人身体形态、生理机能及血脂的影响,结果表明,练习八段锦后明显提高了老年人上下肢力量素质和平衡能力,关节及神经系统灵活性。王松涛等[22]运用测试法、实验法、统计分析法研究了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经过锻炼后的老年人的躯体运动功能能力明显上升,关节角度活动较锻炼之前有好的改变,在练习的过程中,其“双膝下沉,躯干回旋缠绕”等动作,增加了患肢负重,使肩、肘、腕、髋、膝、踝关节充分的活动,有利于启动平衡调节中的“髋调节”和“跨步调节”以及“踝调节”[23]。张铭等[24]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研究中,结果得出采用八段锦联合常规治疗方法组在平衡能力方面结果明显优于使用bobath组,其两组差别α=0.05水准上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3 易筋经在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康复中的运用
3.1 理论基础 易筋经结合了人体的呼吸吐纳、形体锻炼和情志调节,特别是在增强锻炼者肌肉力量方面、提高其平衡功能方面,易筋经的锻炼可发挥明显的作用[25]。近年来,研究发现[26],易筋经在改善患者运动系统、提高核心肌群力量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
3.2 临床研究
3.2.1 提高核心肌群肌力 根据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恢复规律来看,在偏瘫早期大脑会呈现出一种类似于脊髓休克的状态。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偏瘫患者的肌力、肌张力逐渐脱离这种类休克,进入到肌张力增高的状态。由于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受到损伤,尤其是患者肌力、肌张力的改变,进而导致患者核心肌群的控制力和稳定性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合既往研究来看,易筋经在改善人体运动核心稳定性上都有积极的作用。殷萱等人[27]在对易筋经与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比较分析中得出:从基本训练状态来看,易筋经强调以稳定为主,核心稳定性训练以非稳定状态为主;形体运动方式上,易筋经强调脊柱的屈伸旋转运动,核心训练强调脊柱深部肌肉力量的训练。
3.2.2 改善患者平衡功能障碍 刘玉超等[28]将72名老年骨骼肌减少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自由锻炼和易筋经锻炼,结果提示易筋经锻炼可明显提高患者的动态平衡能力。胡伟民等[29]将90名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三组,采用定势站桩,结果表明:定势站桩30 s易筋经锻炼作为改善老年人膝关节屈肌肌力的锻炼方式最佳。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易筋经还能够增强除核心肌群之外的上肢肌群的力量来提供臂力和持久力。有研究[30]对易筋经锻炼后老年人平衡功能进行评价,提示易筋经有改善平衡功能的作用。《易筋经对机体的良性影响》[31]一文中通过对中老年平衡功能进行研究发现,易筋经的功法动作对于强化肌群间的微观协调能力、促进老年人平衡功能、减少意外跌倒有积极作用。无论是对有功能障碍的病人而言还是普通的正常人来说,易筋经作为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传统健身康复方式,在预防、治疗疾病上面都有其独特的治疗价值,都能起到中医所倡导的“治未病”作用。
4 总结和思考
在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健康的需求已从过去简单的治病变成了如今的养生,人们的治病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本文所述的常见的三种传统的中医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后提高患者的肢体平衡功能及增强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活动上有着共同的作用,其不同点在于太极拳可以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步态,易筋经控制肢体核心肌群效果较好,八段锦能改善患者的主动呼吸控制。通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综述,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除了一如既往对这三类传统中医康复疗法的科学研究之外,研究者们可以将科学的目光投入到根据不同季节,不同时间如何进行功法的选择上来,将中医的哲学思维渗透到功法的研究当中;如何科学的将中医的传统康复思想普及到更多群众中去,正如2010和2012年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太极拳干预治疗纤维肌痛和帕金森病之后,太极拳的临床应用价值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认同[32],由此看来,我们的传统中医康复疗法是有意义,且值得临床推广。
[1]Donna Ga,FisherM,MacleodM,et al.storke[J].Lancet,2008,317(9624):1612-1623.
[2]吉贞料,卢桂兰,王高岸.中医养生康复项目对脑卒中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8):53-54.
[3]马海军.中医理论在太极拳中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09(18):165,167.
[4]郭瑞芳,彭聃龄.脑可塑性研究综述[J].心理科学,2005,28(2):409-411.
[5]chen EW,Fu AS,chan KM,et al.The effects of TaiChi on thebalancecontron of elderly personswith visualompairment: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ge and Aging,2012,41(2):254-259.
[6]杨华东,龚长伟.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3):123-125.
[7]刘静,王雪强,吕志,等.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10):962-964.
[8]Audette JF,Jin YS,Newcomer R,et al.TaiChi versus brisk walking in elderly women[J].Age Aging,2006,35(4):388-393.
[9]Gatts SK,Woollact MH.Neur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balance improvement with short term TaiChi training[J].Aging Clin Exp Res,2006,18(1):7-19.
[10]李翔,杨珊莉,李天骄,等.太极拳运动想象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福建中医药,2011,42(4):5-6.
[11]周莉,李宗衡,张勇,等.改良太极拳对中风患者运动功能康复疗效初探[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7):878-880.
[12]Au-YeungSS,Hui-Chan CW,TangJC.Short-form Tai Chi improves standing balance of people with chronic storke[J].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09,23(5):515-522.
[13]周祖刚.强化太极步态训练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参数及步行能力的影响[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14]缪霆,代新年,闫玮娟,等.太极拳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参数的影响[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1):987-988.
[15]杨知博,刘东,常悦松,等.太极平衡法治疗中风后偏瘫平衡障碍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3(24):5-7.
[16]包来发.八段锦简史[J].中医文献杂志,2001(2):37-39.
[17]罗雪琳.浅析八段锦的养生功效[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2):43-44.
[18]丁天红,寇久社,张鸿,等.“八段锦”在卒中患者恢复期康复治疗的价值探讨[J].现代中医药,2015(2):46-50.
[19]廖玉美.从中医学角度浅谈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的功理与作用[J].搏击:武术科学,2009,6(3):79-80.
[20]陈亦云,刘梅.“主动渐进性拮抗累积锻炼法”在社区偏瘫康复中的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1(3):227-229.
[21]曾云贵,周小青,王安利,等.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中老年人身体形态和生理机能影响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9):1207-1209.
[22]王松涛,朱寒笑,张禹,等.新编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对中老年人生存质量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2):203-205.
[23]白艳杰,毛海燕,郭健,等.八段锦结合功能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研究[J].中医学报,2011(10):1231-1232.
[24]张铭,郭健,白艳杰,等.八段锦联合康复锻炼对中风病患者平衡功能影响的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24(10):2438-2439.
[25]张全.易筋经的健身理论和实践[J].中华武术:研究,2011(7):85-87.
[26]贾为宗.易筋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情绪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08.
[27]殷萱,姚斐,孙萍萍,等.易筋经与核心稳定性训练的比较分析[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12-15.
[28]刘玉超,王振裕,方磊,等.易筋经对老年骨骼肌减少症者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4,29(4):9-11.
[29]胡伟民,龚利,钱义明,等.不同方式推拿功法易筋经操练对老年人膝关节屈伸肌力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9):775-779.
[30]郭朝卿,程英武,孔令军,等.从生物力学角度探析易筋经的功法功理[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0(2):262-264.
[31]郑毅.易筋经对机体的良性影响[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2):175-176.
[32]张勇,邹忆怀,李宗衡.太极拳应用于中风病康复的研究进展与思路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7):881-883.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the rehabilitation method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stroke sufferers with movement disorders have been greatly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There are increasing reports on TCM rehabilitation methods in both domestic and overseas medical magazines,and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turn their attention to this study field.This paper aims to summarize the function a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post-stroke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by the three representative TCM motor therapies including Tai Chi,Eight-section Brocade and Yijinjing(muscle-bone strengthening exercise),analyze their therapeutic mechanism from the aspects of balance function,muscle strength recovery,and gait improvement,and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s of traditional motor therapy in treating post-stroke body movement disorders.
TCM motor therapy;Post-stroke movement disorders;Exercise rehabilitation
2016-10-28)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SZ0154)
1005-619X(2017)03-0241-04
10.13517/j.cnki.ccm.2017.03.007
610000 成都中医药大学(李梦晓,冯丽娟,吕君玲,沈小雨,金荣疆);643200 富顺县人民医院(关历,凌仲春)
金荣疆